基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改革与分析

2021-03-31 18:01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8期
关键词:立体装饰色彩

□ 曾 霞

三大构成课程起源于1919年,当时德国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创建了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这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和教授三大构成课程的学院。如今,三大构成已经成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必修基础课,为核心课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以往职业院校对三大构成的教学采取普通高校的教学标准和模式,没有很好地突出职业院校的特点,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大力倡导“三教”改革,在教法上,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

1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大构成概念

建筑装饰的艺术美感来源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间诸多元素的组合、排列、并置,其中平面构成主要指形象的二维变化,研究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排列方式,拥有独特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有着无穷变化。平面构成的基础是点、线、面,在这基础之上采用重复、特异、渐变、对比等方法对图形构成进行创作,对人产生视觉引导作用,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构图形象转化为抽象视觉效果,以及如何将定向思维转换为立体创意思维[1]。色彩构成主要指色彩搭配和构成的基础知识,研究色彩的思维定式、色彩明度和纯度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方法将复杂色彩还原,并利用色彩的可变性,设计搭配出新颖色彩视觉效果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认知[2]。立体构成主要研究三维空间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是美与力的结合,它是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综合,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在保持设计品创新和创造性的基础上传达设计材料的材质、肌理以及表现方式。

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教育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但是目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大构成课程依旧沿袭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变化进行更新,与社会实际发展存在差距,缺乏明确目标和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三大构成课程的重要性[2]。

第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课程通常都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记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发展受限,对多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多以电子板书或者案例展示,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或,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过于注重课堂氛围的活泼性和趣味性,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无法提高学生从兴趣到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第三,三大构成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照搬本科院校模式,注重学术和理论研究,课程体系和学时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与本科院校相似,没有依据学生专业需求调整课程比例,背离了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第四,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不足。三大构成课程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过程,也是专业工具、实践操作的过程,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将会直接影响自身工作实力。但目前部分院校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理论与实践割离,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3]。

3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平面构成”课程改革

针对平面构成课程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运用基本思维引导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从不同角度出发,借助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将具象图像转化为抽象视觉效果,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例如,在教授几何近似的概念时,可以借助斯蒂芬·霍尔设计的西雅图大圣伊格内修斯小教堂中形状方位各异的四边形天窗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光影变化和顶部空间体验,向学生展示几何近似的优势和特点,在重复构成严谨、稳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灵活性,容易创造更加丰富的造型和空间,避免人们产生视觉疲劳。

同时,在平面构成课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定向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转换,将命题设计转为即时命题设计的方法,给学生设定不同类型空间,让学生创造出更具个人风格、形式美感和创新性的作品;在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互相观摩、讨论,引导他们互相评价和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开发能力[5]。例如,在形象变异构成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即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出展现形象变异构成特点的作品。有的同学借助抽象手法,将好吃懒做、不劳而食的懒汉变化成几何图形,将其身躯设计为大圆球,脑袋为小圆球,四肢为小细棍,充分展现人物性格。有的同学借助空间割取和形象透叠法,对画面空间进行适当割取、配置或者透叠,使画面内容更加耐人寻味,如装饰画《夸父追日》,就在画面中部割取一个正方形表现故事主题,将四个角隅进行割取,分别表示白天、夜晚等不同场景;有些则采用透叠形式,进一步丰富故事内容。

3.2 “色彩构成”课程改革

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中,通常以教师灌输色彩理论知识,学生死记硬背为主。学生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色彩肌理、色彩推移等技法练习上,缺少对创新思维和色彩表现方式的创造。要变革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模式,就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色彩主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相应设计知识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6]。例如,以“地图”“中国古典色彩”为主题的色彩构成设计,有的学生将中国古典色彩与中国地图相结合设计出古代部分地区旅游攻略图,有的学生设计出某一公馆或博物馆的引导图,这些设计图都表现出学生对色彩基本理论知识和冷暖调技能的掌握、对中国古典色彩的运用。同时,教师可以开办主题作业展,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分享创作理念和对色彩的理解,并对选出的最受欢迎的作品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5]。

3.3 “立体构成”课程改革

“立体构成”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基本概念、造型基本规律等设计手法,并且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几种构成形式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专业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设计素质。在“立体构成”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立体构成”与“空间设计”“家居设计”“装饰材料与工具”“建筑模型”等后续课程的关联,在课程设计和任务设置中有意识地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7]。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引导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研究比较,培养学生认知材料、发现材料、初步掌握制作工艺和技能等综合能力;布置设计图纸和制作模型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际创作,深入了解分析各种材料物理属性,感知其展现出的情感特征。例如,布置以服装店展示柜为主题的专题设计,要求学生分析服装店风格、特征,综合考虑主要受众和光线等诸多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带有目的性地突出展示柜功能和形式,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立体构成的作用。同时,注重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巧妙结合,提倡学生根据同一主题选择不同材料设计作品,可以是沙土、玻璃,可以是废弃材料、昂贵材料,充分展现设计师审美情趣和作品主题。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从实物形态着手,如对木雕、石雕等不同材质进行设计,感受不同材质立体构成效果,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理解、体会,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概念[6]。

4 结语

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能够夯实学生设计基础,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立体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应该重视三大构成课程,以此为教学重点,不断挖掘学生潜力,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提高艺术创造能力,为进入建设装饰行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猜你喜欢
立体装饰色彩
鲤鱼旗装饰坠
念个立体咒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立体登陆
神奇的色彩(上)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