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导向下的苏南地区发展路径探析
——以通安镇树山村为例

2021-03-31 12:44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燕婷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山村特色

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吴燕婷

1 乡村振兴战略认知

1.1 乡村振兴内涵解析

党的“十九大”将“三农”问题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并将始终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核心是重塑城乡关系,关键是科学定位乡村功能,重点是构建一条城市通往乡村的康庄大道,引导城市的网络、资本、文化、智慧等流向乡村。乡村振兴的内涵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

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的根本是构建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并促进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

1.2 相关案例研究

1.2.1 英美乡村振兴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乡村经历几百年演化,呈现可见的规律性和共性。英、美两国基于本国国情,考虑自身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等,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体系;英、美乡村规划与建设注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现代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英、美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发展现代产业,整合乡村资源,鼓励规模化经营,深度挖掘并延长乡村发展产业链;英、美发挥政府扶持功能,针对重点贫困地区和偏远乡村制定特殊的发展计划。英、美国家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与战略为当前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提供有利的参考与借鉴。

1.2.2 上海竖新镇春风村乡村发展

春风村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总面积约4000亩,以“农业文创特色化”“生态旅游景观化”为理念,发展“新农业+”的模式。竖新镇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全力配合企业,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转变职能,成为监督主体,并提供公共服务;农业合作社作为招商引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灵活性,促进相关企业入驻乡村发展。乡村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及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农产品培训与展示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春风村成为上海崇明两岸农业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2 苏南乡村发展状况

2.1 苏南乡村发展与规划建设回溯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南部的简称,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南地区小城镇的数量多、密度高,城镇化率达75.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使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足,开始占用乡村的非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空间逐步减少。城市就业岗位多,村民为追求更好的工作及教育发展,逐渐向城市迁移,乡村发展面临“空心化”。苏南地区乡村多数产业单一,缺少特色与文化,发展活力不足。

苏南地区发展被总结为“苏南模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乡村地区的非农业化目标。随着苏南地区乡镇工业企业增加,乡村农民追求更高的收入,逐渐被乡村工业吸引就职,非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务农模式。

2.2 苏南乡村发展现存问题

2.2.1 城镇无序扩张导致乡村衰败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差距扩大,进而导致城乡之间人口的转移,促使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随着苏南地区规模化生产和大量开发区、新区的建设,城镇发展扩张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土地,逐渐吞噬乡村区域的土地。

2.2.2 乡村生产趋向商业化、工业化

城市快速发展使城市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介入乡村,改变乡村的消费观念及消费需求,给乡村产业带来空间上的变异与革新。利用传统乡村良好的资源禀赋进行旅游或地产开发,使乡村成为城市投资的“场所”。游客的消费偏好引导乡村的商业改革与发展,乡村产业趋向大众消费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改变了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2.3 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

目前,老龄化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城市是人口聚集数量最多的地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在城市就业,追求更高工资。随着乡村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老龄化问题加剧,乡村“空心化”与老龄化使得其内部房屋空置,人口结构失衡,逐渐失去活力。

2.2.4 乡村特色面临挑战

苏南乡村现存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以砖石为原料,粉墙黛瓦、双坡屋顶,特色鲜明。然而随着城镇化冲击,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建筑风格逐渐引入乡村,部分乡村特色文化改变,乡村特色面临挑战。

2.3 苏南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2.3.1 优化乡村布局,重构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要考虑整体发展,实现苏南乡村的整体振兴应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在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与资源的思维导向下,优化乡村的布局规划,改善乡村“分布散、聚点多”现状。苏南乡村发展必须建立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3.2 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产业的发展,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兴则乡村兴,苏南乡村要留住人,就应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以第二、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同时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2.3.3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重要的资源禀赋,苏南乡村多是江南水乡和田园风光。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乡村振兴需修复乡村的生态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且展示乡村的田园风光,使人流连忘返,成为宜居宜游宝地。

2.3.4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与否是乡村宜居的重要评判标准,苏南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仍存在质量不高、配套不齐全的问题,应着力提升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乡村生活的舒适度与便捷度,形成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高乡村的宜居水平。

3 树山村概况及问题研判

3.1 现状分析

3.1.1 区位优势

树山村位于苏州市高新区西部,位于高新区三大组团的中心位置,总面积5.2km2,全村人口分为15个小组。树山村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现状内部交通形成两横四纵结构,距苏州火车站15km,距苏州市区16km,距上海112km。周边高速公路网密集,而且有通安镇、天池山以及西环高架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城市(无锡、南京、上海等)游客可通过便捷的高速公路自驾游前往树山。现状服务村民的公共设施设施主要有村委会、公共厕所、文体设施、村庄卫生所等。

3.1.2 特色资源

1)温泉资源 树山温泉是苏南第一花岗岩裂隙型温泉井,为苏南地区最优质的温泉资源,现已开挖建成2口井。树山温泉是符合国家医疗热矿泉标准的温泉度假胜地,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基地内现已开放的温泉设施有四季悦温泉、书香世家及原舍·翕厢艺术酒店,在苏州市小有名气,是节假日苏州市民及游客养生休闲的选择之一。

2)田园资源 大阳山区域的梨花田园资源主要集中于树山,其果实“翠冠梨”,果皮细薄、肉脆汁多、味道香甜,深受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市场欢迎。树山村拥有大规模的梨花田,呈条状分布于树山村中部,位于大石山与鸡笼山之间,梨花田总面积占田园面积的61.5%。树山村的梨花景观上榜中国美丽田园,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都有大量游客前往树山村观赏梨花。树山村组织的“梨花节”活动强化了树山村旅游知名度,发挥了品牌效应。

3)山水资源 树山村的山水资源丰富,景观良好,有位于鸡笼山西部的启龙湖,还有大小不等、数量较多的池塘分布于大石山路两侧,相互之间有暗渠连接。树山村有2条主要河流,即花溪和浒光运河。花溪沿着树山路,径流长度1654.8m,宽度为1~20m,浒关运河沿着树山村西侧通过。

4)文化资源 树山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树山头村流传着传统的民间风俗,而且拥有各种历史文化传说、遗迹等,如“天生福地”“名人待山重”“树山与鸡笼山的赌约”“吴中先坪”等。

3.2 问题研判

3.2.1 产业分离,缺乏管理体系

树山村主要产业为一产和三产。

1)一产 树山村主要以果蔬业为主,发展翠冠梨、杨梅等特色产业。果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产生的收益也有所不同,而且农产品的销售对接不畅通。树山村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仍采用简便的普通包装,自产自销。村民种植农产品的实际收入无法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政府对于树山村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并未进行大力扶持。村民追求更高收入,村内人口流向城市。

2)三产 树山村主要的三产业态有酒店民宿、农家乐和商店等,旅游业发展缺乏良好管理,农家乐多由村民经营,虽有发展前景,但品质低劣,缺乏特色和文化传承,与其他乡村农家乐并无太大区别。树山村的三产业态基础较好,但在品质上还有上升空间,我国支持并鼓励在乡村发展旅游产业,提倡乡村振兴,但乡村旅游应是乡村的附属产业,无法成为其支柱产业。

3.2.2 特色资源利用不充分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需要激活乡村现有的特色发展要素,同时要发掘新资源、新特色,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乡村产业转型与升级。树山村尚有很多可发展利用的旅游资源并未被完全利用,山体、林地资源利用较多,但部分池塘、水景也可发展为景观小品。树山村地方传统文化仅局限于历史典故、历史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特有的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完全为人所知。特色资源在树山村的规划格局中缺乏必要的空间安排,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3.2.3 环境污染严重,质量下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树山村居民点也有一定扩张,乡村池塘被填埋,山体被开挖。乡村建筑材质趋向城市,出现水泥建筑和混凝土建筑。由于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树山村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倒进池塘,某些化学农药也直接排放至水体,导致水体污染。树山村的绿化和景观遭到一定踩踏,生态环境与建筑环境并不统一。部分乡村的田园风光被建筑物遮挡,未得到较好展示,村容村貌未得到很好修正,绿化及公共休闲绿地不足。

3.2.4 基础设施落后,生活不便

相较其他村,树山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尚不够完善,配置数量较少,空间分配不均。“要想富、先修路”,树山村的道路交通体系无法满足乡村居民的需求,居民点与居民点之间、居民点与旅游景点之间、旅游景点与旅游景点的交通联系不够紧密。村庄的生活居住环境差,休闲娱乐设施少,仅有的健身设施使用率较低。村民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自发地进行房屋修建、改造,使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树山村的垃圾回收与污水处理、道路规划、建筑风貌等方面仍待整治规划。

4 树山村“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4.1 构建现代农业新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构建新时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并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长久以来,农民依靠乡村最重要的土地资源来发展第一产业,土地养活农民,同时也成为农民的第一就业空间。乡村产业只有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才可以吸引人、留住人,应鼓励构建现代农业新产业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逐渐形成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可提高农民收入,让人们觉得农民也是有前景的就业岗位。需要将污染严重、效益低的重工业从乡村迁移出去,加快淘汰和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及清洁产业等新型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多产业形成产业链,让农民在产业融合中获得更高收益。同时,政府应投入资本发展乡村产业,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为树山村乡村振兴搭建平台,实施各种经济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支持与企业宣传,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驻,带动社会资本向乡村产业融合,引起示范效应。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手工产品等的自身质量。

4.2 特色凝练,打造特色经营模式

树山村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依托山水田园与乡村生活,大规模经营梨园、茶田、杨梅等基础资源,引进新型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产量与附加值,带动乡村三产共同发展。积极宣传四月杨梅、六月梨的季节特色,开展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活动,举办翠冠梨、云泉茶等的采摘活动,提高影响力。通过开发山间栈道、摩崖石刻等旅游景点,打造集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山林观赏区。充分挖掘树山田园景观、美食等资源,打造以特色农业、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生活区。因势利导引入各项适合乡村发展的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如观光农业、精品民宿等,提升农家乐品质,营造山间农家特色。

树山村的温泉资源是区别于其他乡村的关键特色资源,可以对其充分挖掘,改善环境,结合温泉特色打造公共服务片区,营造融合展示、销售、教学、住宿的多元化入村体验。沿着启龙湖和花溪建设以温泉为核心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引入知名度假品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美的温泉环境。

4.3 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乡村是一个绿色生态基地,乡村振兴需要有良好的乡村生态格局,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坚持人与之然和谐共生,坚守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资源保护线。积极发展低能耗、无污染的工业产业,乡村建设要体现自然要素,将建筑物与山、水、林、田结合,保护树山村优美的生态系统与田园风光。树山村的特色在于依山就势、临水而居,实现乡村振兴就需保护乡村的自然形态、山水格局与乡土气息。

首先应改善乡村的交通不便状况,其次需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既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又要有适宜的社会环境,才能留住人,进而改善“空心村”问题。通过对公共服务点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半径,提高乡村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和水平。此外,教育设施建设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

4.4 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村民自治模式

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还是要回归到“人”,目前,树山村呈无秩序发展态势,故需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自治能力。树山村需要针对外来人口、利益纠纷等矛盾,积极探索本地居民与其他主体多方参与的村民自治模式。乡村振兴建设过程牵涉多方利益,甚至会有文化方面的冲突,故需构建矛盾治理体系。同时,乡村发展需有领头作用的推动,树山村大部分的青年劳动力均流向城市,村庄发展活力不足,故应提供相应的福利政策,吸引大学生、企业家、规划师等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公众参与。

5 结语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将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确定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农民,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我国支持乡村发展旅游产业,但其应是乡村的附属产业,不宜成为支柱产业。乡村旅游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但当村民依赖旅游发展,村内农业生产活动减少,一旦缺少旅游市场,村民难以回到农田工作,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应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业计划,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对农民的补贴。与其他地区乡村相比,苏南地区乡村发展水平比较高,但与城市的差异仍较大。通过对树山村的分析与研究可知,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山村特色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特色种植促增收
山村日出
中医的特色
山村一天一个样
完美的特色党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沉寂山村崛起时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