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全岳
1989年 4 月,在“中国鞋史研究第一人”骆崇骐的奔走呼吁下,经安徽省文物局和纺织厅批准,我国首家中国古鞋博物馆在泗县制鞋总厂成立。
这家古鞋博物馆,坐落于安徽省徐州市的泗县制鞋总厂,是中国第一家以展示鞋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馆内设有五个展厅,陈列着古代鞋饰实物、复制品、照片等一千余件。新石器时的彩陶靴、战国时的胡靴、秦汉时的翘头履、南朝时的登山屐、魏晋时的五朵履、隋朝时的勾头履、唐代时的靑铜鞋、清代的康熙珠靴及高底绣花鞋、金莲睡鞋、寿字弓鞋、旗鞋等藏品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北京老字号内联升复制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千层底布鞋和上海老字号小花园的牛皮底缎面绣花鞋,工艺之精湛,令人啧啧称奇。
原泗县制鞋总厂厂长孙成儒当回忆筹办古鞋博物馆的经历时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泗县布鞋名气可不小,连万里、薄一波等中央领导都穿过我厂的布鞋。特别是胶粘布鞋和药物保健鞋全国领先。当时我发现不少国家都有鞋博物馆,而我们国家这么辽阔,穿鞋的历史这么悠久,竟然没有一家鞋博物馆,实在遗憾。于是,我就想创办一家古鞋博物馆,一是留存些资料,二是为我们制鞋业有些借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古鞋博物馆终于在1990年7 月开馆。更令我自豪的是,请来了“中国鞋史研究第一人”的骆崇骐先生担任我们的馆长。”
继首家中国古鞋博物馆之后的2005年9 月,浙江省温州市红蜻蜓集团创办的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开馆迎客,后经扩建于2001年10 月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放。这是首家由国家命名的以历史渊源鞋、三寸金莲鞋、少数民族鞋、全国精品鞋等四大展厅组成的鞋文化博物馆。
温州制鞋业历史悠久。南北朝时的太守谢灵运发明的活络登山屐,成为举世闻名的“谢公屐”;南宋时的南戏名剧《张协状元》中,就有曲牌《赵皮鞋》广为传唱;明朝成化年间,温州鞋被列为皇家贡品;20 世纪80年代,“温州鞋”遍布大江南北;20 世纪90年代,红蜻蜓集团在其鞋业大发展的同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研究鞋文化、弘扬鞋文化。1999年,红蜻蜓鞋文化中心成立。多年来,红蜻蜓鞋业斥巨资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鞋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基本明晰中国最古老的鞋到现代的鞋的嬗变轨迹,并在鞋与文学、鞋与语言鞋与民俗、鞋与戏曲等方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还原了中国鞋文化的历史,为建立中国鞋文化博物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鞋文化博物馆的历史渊源鞋厅,展示了上下五千年各个历史时期的鞋文物、鞋图片、鞋民俗等实物或资料,展现了中国鞋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寸弓鞋厅,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弓鞋珍品和制作工具;少数民族厅展示了全国56 个民族200 多双红蜻蜓鞋业多年收藏的奇特鞋履;精品鞋厅展示了近代中外名牌皮鞋、全国驰名商标鞋等产品。于此同时,在多媒体演示厅,采用纪录片、现场录像等演示了史料和现代的鞋文化的生动而精彩的影像。
多年来,最为民营企业的红蜻蜓集团,以弘扬中国鞋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对鞋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基本明晰了中国最古老鞋到现代鞋的历史轨迹,并在鞋与文学、鞋与语言、鞋与民俗、鞋与戏剧等方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再现了华夏博大精深的鞋履文化。
继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之后的2017年,步入由著名作家、民俗学者冯骥才题写馆名的“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再次感悟华夏鞋文化的魅力。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孙膑雕像。瞻仰孙膑雕像,令人于瞬间迈入时光隧道来到春秋战国时代。把古代军事家孙膑被奉为靴鞋行的祖师爷,是因为他发明了华夏民族的第一双皮靴。《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中“我孙祖归圣以后,曾奉御旨封为鞋行祖师,各省建竖祠宇,流传久矣”的记载就是佐证;司马迁名句“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中的“孙子”,就是孙膑其人。孙膑被庞涓“膑脚”做一双皮靴穿到义肢上仍斗智斗勇,灭魏强齐,著述《孙膑兵法》。鞋匠们见孙膑脚上穿的高筒皮靴,就觉得十分神奇,便纷纷前来向孙膑学习做靴子的方法,从而改变了中原地区“有舃无靴”的历史,孙膑也就很自然地被奉为靴鞋行的师祖,尊之为孙祖、孙膑老师、孙膑真人等,令靴鞋界万世敬仰。
在鞋文化展厅,设有鞋履历史、鞋履民俗、民间鞋品、三寸弓鞋、精品特展、制鞋技艺、场景复原等7 个展区和60 个专题,展品一千多件,远古的“裹足皮”和“鸟巢鞋”、夏禹的石鞋、赵武灵王的皮靴、明朝的粉底皂靴和直缝靴、典故中的“挂靴”等实物都历历在目。特别是清代的“科考夹带鞋”实物照片,更是引人注目:取出鞋垫,鞋底凹槽内藏有考试范文袖珍书,作弊考生以这种手段将范文带入考场。
徜徉于五光十色的展柜之间,古今有关鞋文化符号的方块汉字鞜、靲、鞨、靸、鞔、、鞾、靴、鞵、鞋、橇、檋、舄、屨、屦、屣、蹝、屩、蹻、跷、屝、菲、躧、屐、屧、屟、踴、踊、履”等鞋文字和鞋照片等鞋文化之元素,令观者感叹不已。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扈其震为展馆撰写的《中华鞋赋》,更是把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鞋起源、鞋礼仪、鞋寓意、鞋故事等中华鞋文化内涵,提高到新的境界。
说鞋起源:“追根寻踪,览六千年华夏鞋史,凝聚国人才智;探微究里,览九万里神州履迹,折射文明进程。劈石作履,传说大禹;糾葛制屦,曾载《诗经》。”
说鞋礼仪:“凡等级标志,礼仪规范,生活信条,尽在鞋上体现;举婚姻信物,丧葬民俗,求子心意,皆从履里象征。民间吉祥物,时尚幻化筒。令足下生辉,让尘上滋情。”
说鞋寓意:“鞋在下,德在上‘行必履正’,步伐稳重。践腐泥为耻,踩正道才荣。穿新鞋不走老路,弃废履勿忘旧痕。出入成双,不离不弃踩坎坷;生死结对,同心同德闯路程。
说鞋故事:“小小一双鞋,蕴含几多重。庭筠作《锦鞋赋》、李白吟“谢公屐”。绍翁木屐探春色,东坡芒鞋听林声。张良拾履,传求贤佳话;寇准背靴,颂尽忠美名;郑人买履,刺僵化思维;胡服骑射,创变革新风。脚正不怕鞋歪,民谚藏哲理;适履岂能削足?成语含戒讽。家鞋念慈恩,睡鞋铭性情,莲鞋映礼教,旗鞋呈特征。草鞋丈量长征险路,钉履弘扬奥运雄风……茫茫乾坤,传不尽鞋履动人故事,浩浩史册,书不完足迹演变历程。”
中华鞋履源远流长。最早考古文物所展示的裸胸女陶像距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而她足下的靴形竟骇然在目;最早文字记载的“屦”和“舃”两种鞋款,出现于《周礼》中关于“屦人”的描述;最早歌唱鞋履的是《诗经·葛屦》中的“纠纠葛屦,可以屦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礼仪之邦“行必履正”。始自周代的礼鞋有赤舃、黑舄、命屦、功屦等宫廷之履,有素屦、麻屦、丧屦等平民之履,皆等级分明;始自唐代的朝靴是文武大臣上朝时穿的官靴,平民禁穿;民间的姑娘一旦定了亲,要为准新郎做定亲鞋,为自己做婚礼大红鞋;汉代王昭君的绣花鞋,至今仍被其家乡视为“求子鞋”;生了儿子,从小就要穿虎头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鞋俗可谓风情万种。
鞋履底蕴意味深长。周代底厚而头翘的礼鞋赤舃,因底厚而蕴含“步伐稳重”、“行必履正”之意;《诗经·南山》中的“葛屦五緉,冠緌双止”,比喻一对婚姻要如同一双鞋子一样“出入成双,不离不弃踩坎坷”;唐朝的乌皮六合靴的“六合”,寓意“天地四方”的宇宙,足见官吏地位的显赫和官靴象征意义的重大;准新娘为准新郎做“定亲鞋”,意在情深意切;新娘出嫁穿大红鞋,渴望吉祥美满;孩童穿虎头鞋,意在驱邪祈福。
扈其震最后写道:“老美华大手笔运作,‘华夏鞋文化博物馆’于共和国六秩诞生。藏件千姿百态,制作手工精巧堪赞叹;展品五花八门,构思心机神慧实奇惊。博物馆精华,开阔眼界长知识;鞋文化博大,平添雅趣汲文明。”
文中的“老美华”,是天津老美华鞋业服饰有限公司,也是“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的创建者和“老东家”;“足下生辉”的老美华布鞋,已荣获国家“中华老字号”的美誉而闻名遐迩。
收藏鞋履,就是收藏鞋履历史。为此,我们要为以阮孚为代表的古代鞋履收藏家点赞!要为以骆崇骐为代表的现代鞋履收藏家点赞!要为安徽古鞋博物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点赞!是他们还原了中国鞋履历史的漫长与辉煌,是他们诠释了中国鞋履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下期刊载《老美华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