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夜间景观照明已经成为展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而城市雕塑照明在夜间景观照明中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雕塑有着形态丰富、体量各异、材质多样等各种差异性因素,致使雕塑主体本身的照明设计就有着众多要考虑的问题,加之雕塑照明如何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以便于更好地传达出作品的艺术意趣与审美倾向等问题,这都是设计者要着重思考的内容。
雕塑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与诉求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大众接受文化艺术熏陶的重要桥梁,优秀的雕塑照明一定是仅仅围绕着雕塑本身所传达出来的艺术精神而展开设计的,充分挖掘与理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意蕴,探索雕塑作品的文化背景与主题基调,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的艺术照明手法去创造空间意境,让灯光照明给雕塑作品锦上添花,从而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例如用灯光颜色来烘托出雕塑作品的主题性与纪念性,例如有青岛“五月的风”,雕塑表现了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五四运动”和中华民族富强腾飞的愿望,运用了富有激情昂扬的红色灯光来渲染和推动着整体的空间氛围基调。
1.2.1 材质属性
城市雕塑按照材质可划分为木、石、泥、金属、纤维、树脂等,不同材质的表层纹理、色彩等特性都会对光照效果有着不同的反射率与吸收率,以致于呈现出不同的光照质感,如毛纺织纤维的反射率较低,需要加大光照强度,使其在黑夜中凸显出来;而反射率较高的不锈钢材质则需降低光照强度或者调整好灯具照射角度和位置,以防眩光给旁人造成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是芝加哥“云门”,巧妙地借用了不锈钢表皮的高反射率特征,通过投影在地面的光斑图案从而反射在整个雕塑上,这样既能避免刺眼效果,又增加其趣味性。
1.2.2 形体结构属性
城市雕塑的形状、体量、结构与数量等都各不相同,既可能有着体量庞大且张扬的整体造型,又可能有着且结构复杂的内在层次。所以需视具体的雕塑情况而制定出关于光源数量、灯具种类、照射强度等合理合规的设计方案。如具象的雕塑照明则应强调其主体人物特征,抽象雕塑则偏重于烘托出它的主题情感。
1.2.3 运动属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雕塑已不再是单纯的静止状态,也可能是拥有内外驱动力的相对运动状态的物体,对于动态的雕塑照明设计也应遵循雕塑本身的运动属性,使其在夜空中也富有动感。例如深圳北站动态雕塑“雨露”,以镜面不锈钢为材料,大椭圆的形体上布满了可翻动的小圆片,风雨或者机械性的扰动就会形成波光粼粼的动态美感。到了夜晚的平日模式下,其反射着倒映在池水上的环境光,小圆片忽明忽暗地晃动闪烁着;而节日模式下安装在每个小圆片上的LED 一起形成动态的发光影像,使雕塑也能在夜晚展示出其动感一面。
1.3.1 人文空间环境
城市雕塑照明设计需立足于所处的人文空间环境,传达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对于不同的地域空间环境需要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其地域文化特征,以便于更好创造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且与周边人文空间环境不冲突的设计作品。如深圳华强北的“智慧魔方”雕塑,运用发光二极管和导电线路以灯带的形式集成在两层玻璃中间,再拼接成立方体状的玻璃屏,使其可动态显示出彩色图片、视频、文字等效果,这照明手法既结合了雕塑作品的材质和外形所表达的智慧、科技、现代等理念,又提取了华强北区域在电子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环境因素,创新性地将科技照明的新技术与人文空间环境相融合在一起。
1.3.2 地理空间环境
地理空间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城市雕塑所处的地理空间环境各有差异,那么城市雕塑照明的设计则既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空间尺度等因素,又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的人口、经济、技术、交通、政策、标准、市政规划等因素,因地适宜地综合分析,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如对自然环境中干湿冷热不同的气候因素则需考虑不同防潮耐热性能的灯具以及合适的施工安装方式。又如市政规划中对不同功能空间环境采取不同设计方法,处于商业闹市之中,那么雕塑可配合动态的灯光照明方式来烘托其商业氛围;若处于住宅区内则需设计出合理的遮光措施,防止光污染而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憩作息。例如武汉光谷广场“星河”雕塑,其处于核心商圈的位置,周边商业环境氛围浓厚,照明方案采取小型LED 彩色投光灯排布安装在钢架交汇处的夹角位置,形成整体地视觉效果如彩色飘带般流动闪烁着,极大提高了市民驻足欣赏的欲望和衬托出活跃的商业环境氛围。
对于不同创作背景下的城市雕塑作品,要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探讨其所蕴含作者的思想内涵,总结其时代共性、文化背景、主题特征、思想精神、价值取向等,而采取不同形式的照明手法。
立足于雕塑本体的形态、线条、结构、色彩、体量、比例、材质、风格、动静态等基础的物理属性,把物化的外表特征作为雕塑照明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综合考量形体的亮化重点、结构的布灯方式、色彩的视觉感受、轮廓的起伏明暗、材质的光学性质、风格的个性化表达、动静态的光效节奏等。
人文和地理空间环境的差异性恰好是城市雕塑照明设计的闪光点之一,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审美倾向、地形气候、价值标准、政策规划、经济技术能力等,都需制定适合该地域空间环境和具有本土特色的照明设计方案。
通过改变灯具的色温与混色、投射角度与光强、位置与距离、排布方式、动画特效等,从而让雕塑照明在色温冷暖、色调丰寡、亮度强弱、韵律动静、层次主次、虚实显隐等方面达到协调统一,同时雕塑照明也要与周边空间环境和谐贯通。
城市雕塑照明设计的创新形式有很多种,不仅仅局限于照明手法的创新,也可以是采用新颖的照明器材设备、传导与承载灯光的新介质、独特的观看视角与体验、富有韵律的灯光控制程序等。其中照明手法的创新是主要手段,搭配不同的照射方向与角度、轮廓的勾勒与背景的反衬、投影图像的处理方式等,这都是雕塑照明设计中能呈现独特效果的因素。
生态不单单强调灯具的能源损耗,而且还体现在安装过程中对材料高效利用和施工方案是否低碳环保,也同样还体现在对动植物生长休憩和天文观测侵扰的程度,以及都市光环境污染等方面;智能则是融入新技术、新理念进行照明设计,例如对雕塑照明中的灯具各项性能智能检测及调节,照明时间段的智能调整,后期科学地管理及维护,在设计、施工、物业及厂家等多方交流的信息数据是否互联互通。
提出城市雕塑照明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下进行设计,具体表现为设计方是否尊重与了解公众关于雕塑照明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真实诉求,如对老年人的眼球调节能力下降及对蓝绿色高频光波感受能力减弱;儿童对光线刺激敏感和照明安全防范的需求;暗适应和亮适应的过渡空间;雕塑照明与观看者的情感共鸣;感应互动的照明操作方式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等,这些问题都会对设计方案的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光在雕塑照明设计中具有划分形象、突出主体、暗示主题、丰富内涵、渲染气氛、调动观众等作用,使雕塑在黑夜的环境下的形象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设计中每一个要素和细节的把握都将对雕塑照明的整体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应从雕塑的本体特征和内涵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协调,最后加以融合新颖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创新性地探究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以便于更好地提升整个城市夜景观品质和服务好当地居民的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