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丰 林慧颖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长春规划展览馆有2万多m2,位于长春市南关区,由于建筑外形形似一朵盛开着的花,因此有“城市之花”的美誉。展馆设计理念选用长春市规划遗产“流绿”文化,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设计师的愿景是建筑能以一朵绽放在绿色海洋中花的造型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因而为了造型的表达,展馆外墙使用斜交网络异型钢结构以及幕墙结构形式。每栋建筑外立面墙体采用香槟金折板来建造,从上往下逐渐由大变小的折板尺寸,从整体上塑造出了一朵花的形态。在玻璃幕墙的设计中,一部分玻璃条自下而上逐渐由玻璃转变为铝板,为了实现幕墙色差的完美过渡,在过渡区域采用镀膜玻璃,从而更好地表达花瓣的体积感与差异性。通过对墙体的设计处理,营造出了独特的空间形态。
2.1.1 建筑中的实体元素
建筑的实体元素是指构成建筑形态的概念性元素,比如:屋顶、地面、门洞、墙体、梁柱等元素,在空间中起着联系、围合以及分离的作用。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将这些元素概念化重新组合,构成建筑从而对空间进行标识。例如:旋律和音符是构成音乐的元素,将旋律和音符完美的结合使得整体乐章结构逻辑严密,那这首歌曲一定悦耳动人。如果建筑是歌曲,那么音符就是实体元素,旋律就是空间。同理,如果实体元素与空间结合得浑然一体,那么建筑这首“歌曲”就一定十分优美动人。由此看来,实体元素在建筑的构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表现建筑空间的唯一方式。2.1.2 实体元素的多元影响
实体元素的空间建构是多样的,因此对空间的塑造和影响也是多样的。这里所说的多元性是指空间中某个特定实体元素的多元性,也指该实体元素在特定空间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还有指的是特定的空间中实体元素的不同表达。就某种特定元素来说,实体元素在空间塑造中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比如墙在空间中既有分隔作用也有联系的作用,楼梯既有着分隔上下层的功能,也是上下层空间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特定的空间关系也可以用不同的实体元素来进行表达,从而达到空间特色的塑造。比如空间边界的分隔既可以用墙体,也可以用窗户,甚至是柱;连接空间可以使用楼梯,也可以使用墙体进行引导。
因此在空间的塑造中巧妙地运用实体元素的多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认识且塑造它们在空间中的多元作用。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地板、墙壁、天花是空间的三要素。水平方向上的元素由“地板”和“天花”构成,而竖直方向的元素则是由墙所构成的。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墙是通过与水平界面呈一定角度(一般为90°)、是最直接地将空间进行分割划分的实体元素。
根据构成空间的墙壁的性质,它可以分为实体性、障碍性、方向性和多元性。
根据墙在空间塑造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性、阻隔性、方向性、多元性。
2.2.1 实体性
墙作为建筑中的实体要素,它是在空间中真实存在的,有着明显的质量、能量和信息,对空间有着控制能力。
墙作为实体元素,它是一个分隔空间的物体。由于“质”的存在,它改变了空间的形态,定义了空间的演化。就像磁铁有磁场一样,墙也有自己的“磁场”。这种“磁场”是墙体在空间中所带来的影响。它控制着某个区域的空间,它的边缘就是人类可以感知的空间,最极端的距离。一堵墙可以包含的信息种类很多,包括形式、功能、空间信息、精神、文化、科技信息等诸多方面。塑造墙体的“质、量、信息”,可以让墙体大于形式。比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用坚硬的混凝土包围整个空间,创造一个黑暗空间。阳光透过留在墙上的纵横空隙,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封闭墙壁上的教堂形式超越了墙壁本身的意义,展现了集中凝聚的宗教力量,形成了表达宗教信仰的实体性空间。
2.2.2 阻隔性
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墙的解释是“墙,垣蔽也。”认为墙壁由泥土和石头制成,旨在将内部和外部分开。这一解释表达了墙的阻隔性。换句话说,墙壁是对空间的屏障和限制。
墙在空间中会自我隔离,阻挡视线,同时清晰地界定空间。墙体的阻隔性是基于墙体物理特性的空间属性,是墙体在空间构建中的基本特征。家居横墙、展厅展板、园林景观墙……墙体被广泛用于创造空间,因为墙体的阻隔性直接影响空间的布局、人的行为、视觉和心理。
2.2.3 方向性
墙的方向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平方向的,另一个则是垂直方向的。水平方向就是所谓的导向功能,墙体显示运动的路径,可以明确运动的方向。它将人们从一个空间引导到另一个空间,诱发各种丰富的心理情绪。例如加拿大Teeple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由约克大学荣誉大厅和接待中心设计,水平延伸的墙壁不仅引导人流,也引导建筑物的水平方向。而当墙的高度远远大于长度时,它的方向性体现在竖直,指向天空。巴拉干的Meyer住宅塔楼高耸的墙体生动的表现了竖向空间。
2.2.4 多元性
多元性与其功能属性类似,在特定的空间结构中,一堵墙往往不仅具有一种空间属性,还具有多种空间特征和多种属性。作为边界的分隔墙可以同时具有方向性、连续性以及阻隔性,观景墙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通道墙具有阻隔性、连续性和方向性……墙体空间属性的多重属性赋予墙体空间结构、深度和趣味性,赋予墙体多种空间功能。
回顾人类建筑史,从墙壁诞生开始,其功能就是对线性空间的分割处理,通过巧妙的分割空间使人们的空间感或变得立体、或变得扭曲、或感到安全、或感知幸福。如此辗转反复达到实用的目的。方形的空间承载着使用者的多边形的愿望,这都与墙的使用密不可分。
一般而言,墙体赋予的空间概念是具有屏障和连续性的垂直界面,墙体的空间属性是我们塑造建筑空间的基础。 在建筑设计中,墙壁在分割和整合空间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这具体表现为围合、联系和延伸。
2.3.2 围合
围合就是定义一个空间域,形成一个空间的整体,强调这个空间与其功能和性质的区别。用墙围合空间本质上是分隔墙的特殊条件,与大多数其他隔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展示的空间对象。分隔强调的是同质空间的异化而不是独立空间的特征,而围合则不同,强调封闭空间的独立性。
围合作用是墙的基本功能,从建筑出现开始,墙就以围合作用将建筑空间与无限空间隔开。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内部空间被围墙包围,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单元。墙的围合对建筑空间以及其内部空间划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3 联系
墙的连续性使其与空间相连。一方面,连接功能使墙体与空间相融合,当墙体现出的是分离和包围作用时,墙体的连接将不同的空间融合在一起。空间不再独立存在,并且形成完整的建筑空间。另一方面,作为支撑,墙体通过控制空间的连接、独立和孤立,建立空间的联系。
2.3.4 延伸
墙的延伸和拓展既是对所包围空间的强调,也是所属空间与外界的交融,更是对建筑空间升华。比如安藤忠雄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便是将这种墙的延伸作用表现的得熠熠生辉。建筑设计师通过墙的延展,使用有限的物质材料勾勒出无限的精神意境。每一个建筑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灵魂,如果将建筑设计比作烹饪,那么墙延伸的使用就是对建筑灵魂的升华,科学的将建筑部分墙体外延,与外界环境交融搭配。这不仅仅是对建筑墙体的拉伸变换,更多的是将建筑的灵魂延伸出去并对其赋予诗意。
延伸作用让肃冷的墙从此温润,伴随着墙体在体量之外作概念上的无限延伸,将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中心导向边缘,这种延伸作用所形成视觉上的线性空间感,也用来表现某段历史的强调。比如柏林墙博物馆,作为冷战产物的柏林墙,即便已经拆除但看见这博物馆残存的柏林墙遗址,东德人那种面对柏林墙绝望的无力感仍会延伸至观众内心之中。这也是墙延伸作用的另一种体现。
墙作为建筑空间的重要构成元素,具有实体性、阻隔性、方向性以及多元性这几种特征,在建筑空间建构中,具有分隔、围合、联系和延伸的作用。长春规划展览馆的外观墙体也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搭配,墙体不是规则的线性,而是近似花瓣状的造型,盛开在周围的景观树之中,与“流绿都市”理念相吻合。因此认识理解墙的空间特质并在设计过程在运用它的属性,会使设计迸发出独特的空间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