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过程,而当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却存在着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效果差、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差等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此教学环境的培养下,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未得到有效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人才标准要求,导致学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下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应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下内容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
通过调查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及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印象后,企业表示出需求的人才要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而应界毕业生却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但是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可见,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经过研究后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实践教学效果差且缺乏有效监督。大多教师从事教学时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学生实践能力如何并未高度重视,在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教学中只是采取形式教学的过程。另外,学校教学理念依然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教学,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只涉及考试成绩,而未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差。
第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与设计存在不合理现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因学校扩大招生而逐渐增多,由于实践教学需要耗费的经费较高,较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设计的学时较少,而理论性知识教学占比较高。
第三,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却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只能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设计效果与实际操作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四,缺乏实践基地。上述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要为学生配备真实或者仿真的实践基地,由于实际的工程建设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考虑学生安全不能实现现场实践,而学校要建设实践基地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
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各项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创建实践基地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并且学校的资金也不富余,学校可以采取创建仿真实验室的措施,主要利用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出工程模拟软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工程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进行实践,进而在创建出实践基地的同时可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动手操作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与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到达实际施工现场进行观摩掌握经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及实践经验。学校在完成仿真实验室建设后,还应创建出实践经费使用制度,达到保障实践费用合理化使用的目的。
要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应进行有效改革,可以采用“项目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所谓“项目主导”教学模式是指实践教学中以某一项目为主导,围绕主导项目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等,在设计课程时以一个项目为主线、校外实习时根据实际存在的项目进行安排,通过将短期集中实习的模式转变成长期分散实习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通过参与整体项目建设过程的方式,掌握完整性的实践操作过程及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此模式具有如下的优势:首先,保证实践教学内容具备全面性。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具有较长的施工工期,并且还具有阶段性,而每个阶段还表现出重复性与缓慢性。因此,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学习的内容存在着重复性的现象,将实习过程从短期集中转变成长期分散的过程,学生能够参与到每个环节中,也就是参与到工程完整的建设过程中,实现掌握全面性知识的目的。
其次,可以满足实践教学中实践、认知、再次实践、再次认知的规律要求。当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意见是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具备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用“项目主导”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参与整体项目建设过程,能够对理论知识产生新的认知,再通过实践操作再次加深认知,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并且两者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
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外,还应加大人文与素质教育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与社会活动,比如科技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学生能够从这些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的知识,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提升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能够在活动中提高管理能力、协作能力,进一步适应岗位及具备职业选择能力。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已经将五分之一的课时归入实践课程中,而国外实践课却要高出我国一倍的时间。因此,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应借鉴国外不断加强专业课实践操作与实习措施。另外,在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时也应保证学生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联系,通过洽谈的过程达到与企业合作的目的,能够在开展实践课程时进入企业内进行实践,还可以为企业推送此专业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通过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演练与操作,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在实践中挖掘出更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应用方法,实现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培养而出的学生既具备技术能力,也具备管理能力,可以说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性人才。
由于教师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能力的重要角色,如果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中的任何一项,都无法完成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实际教学中,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但是却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积极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实际建设中的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是却缺乏理论知识,学校可以采取双导师制的策略,由学校理论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成为学生的教师,学校理论型教师负责传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使企业技术人员成为实践教学的教师,在两者共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后,实现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首先,实施选拔措施。理论型教师可以继续由此专业教师进行执教,而实践教学教师可与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等单位进行沟通,聘请具有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者是项目经理作为实践教学的执教。
其次,安排时间。校内理论教师可在学生入校时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理论性知识,还要注重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还要将本专业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告知学生并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聘请的实践教学教师可安排在第二年学生学习过程中,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实践操作。每位学生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时间到实践教学教师实际的工作工地进行实践,此过程可持续到毕业。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需要通过创作一篇毕业论文而完成学业,毕业设计只是占有较少的一部分。而毕业设计体现的是掌握学生是否能够达到实践操作的效果,由于缺少这一环节,学校不能掌握学生实际的实践操作能力,即使学生毕业也不能成功就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应重视毕业设计并与毕业论文所占比重持平。
首先,可鼓励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时可根据实际进行选题,利用实际存在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核心内容。
其次,要求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具备真实性与客观性,还要要求具备创新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注重实践教学应制定实践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实践的报告、企业评价为依据,虽然具有一定的考核效果,但是却存在造假问题且未达到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意识。因此,应改革传统的实践考核制度,可增加亲自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并对其进行评分,解决实际存在的造假问题,进而能够让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站在就业的角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并且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创建一切有利条件,能够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模式下提升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进而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