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史系列篇之
——老美华的发展史

2021-03-31 01:49北京全岳
西部皮革 2021年17期
关键词:金莲鞋业敬老

文 北京/全岳

老美华的发展史,可追溯到公元1911 年。当年初冬,有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的年轻人先后徘徊于多处天津商业街区,寻找适合自己满意的店铺。这个年轻人,就是老美华的创始人----江苏宜兴商人庞鹤年。

庞鹤年在宜兴做生意多年,赚了个盆丰钵满,便有了到大城市发展创业的资本。当时闻名遐迩的北京内联升朝靴和上海的天禄布鞋,令庞鹤年羡慕不已,他也想在鞋业一展身手,于是风尘仆仆北上天津,迈开了他的创业之路。

他漫步于天津的商业区多日后,最后把目光紧盯在四通八达的南市口,相中了一处三层楼的店铺;接着详细了解了天津的鞋业,有做皮鞋的,也有做布鞋的,唯独没有做弓鞋、卖弓鞋的,于是决定另辟蹊径,开一家专为缠足妇女服务的弓鞋店。

弓鞋,就是千百年来华夏老妇少女足下“三寸金莲”的鞋饰。所谓“三寸”,是形容足之短小;所谓“金莲”,是形容纤足之美;所谓“弓鞋”,是形容鞋底如弓的鞋之特征。弓鞋其形,后阔后尖,宛若辣椒;其鞋帮,或圆口或单梁,或浅帮或筒状;其鞋头,或尖而平,或尖而翘;其鞋底,或平而微弓,或坡而微高;其鞋跟,或平或坡,或低或锥;其鞋色,或红或绿,或各色搭配;其鞋饰,或花草鱼虫,或福寿龙凤,等等。历时千百年的精美弓鞋,堪称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庞鹤年之所以瞄准弓鞋作为他的创业产品,是因为他深谙弓鞋的历史和未来。

纤足“金莲”起源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元明清,禁于清末民初。纤足配以弓鞋,因行走时体态失稳而摇摇晃晃,尽显阿娜多姿的身姿而流行两千余年。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对纤足大有极尽赞美之词。如“裙边遮定鸳鸯小,只有金莲步步香”,如“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不怕风吹倒”等,成为赞美弓鞋与步态之绝唱。又因“缠足”之举是对女性肉体与心灵的无情折磨和摧残,“小脚一双,泪水一缸”便是缠足女刻骨铭心的控诉。

千百年来的弓鞋,全凭中国小脚女人自己亲手打造。封建礼教虽然把她们禁锢于闺阁之中,但她们的聪明才智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凄美审美观,造就了一双双形态各异、制作精良的弓鞋。历代小脚女人为了求生求美,靠自己灵巧的双手美化着自己凄美的纤足,于是弓鞋在她们的足下大放异彩。

弓鞋,与缠足者时时相伴,不仅昼穿弓鞋,为防止缠脚时的“金莲”松开而还夜穿“眠鞋”。古籍“兰阁中临寝着软底鞋,取足不放驰也”,就是说的是眠鞋。睡鞋多以红缎制成,彩绣精美,轻软舒适。考究的睡鞋有施以珠宝,有洒以香料,令兰闺生辉。

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弓鞋也在文人的笔下出尽了风头。五代《浣溪纱》:“捧心无语步香阶,缓移弓底绣罗鞋”;宋代《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元代《永仙子》:“合欢髻子楚云松,斗巧眉儿翠黛浓;柔荑指怯金杯重,玉亭亭鞋半弓”;明代《元宫词》:“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螣螣小姐来”;清代《金瓶梅》:“雾鬓云鬟,淡妆丽雅,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弓鞋”。

四大古代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对弓鞋多有描写,有落难歌女“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衬弓鞋”;有富家妻女“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赞新婚的婆惜“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这里“袜衬弓鞋”、“微露金莲”、“金莲窄窄”、“玉笋纤纤”等赞赏金莲弓鞋之句,无不极尽溢美之词。

唐宋元明清,朝朝代代、兴兴亡亡,唯纤足缠绵不断,唯弓鞋兴旺千年。尽管纤足与弓鞋令美女“玉笋纤纤”“纤腰袅娜”,但毕竟是封建礼教产物,终究抵不过浩浩荡荡之历史潮流,最终沦为“绝唱”。

虽然清政府下令禁止缠足,然而千百年来的陋习一时难以根除,在民间仍屡禁不止。庞鹤年所处的1911 年,虽处于大革命时代,缠足之陋习仍根深蒂固,像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即使缠足者渐渐趋少,但庞大的中老年市场仍令庞鹤年信心十足。老年市场的弓鞋虽永远不会老,但她们做鞋的技艺却渐渐力不从心,如果有人专门为她们做鞋以解其燃眉之急必将受到欢迎。特别是大城市,更是如此。

庞鹤年心想,为老年人开弓鞋铺,为老年人服务,店名也必须突出一个“老”字,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美妙的店名“老美华”。

在庞鹤年看来,“老美华”仨字,妙就妙在一种意境:“老”者久也,“美”者好也,“华”者丽也。

庞鹤年买下南市口三层楼的店铺之后,又招聘了鞋业工匠多人,并将店铺鞋修葺一新。三层楼鞋店,与一座宝塔相伴,更有塔铃声相闻,于是庞老板灵机一动,将弓鞋品牌定为“三塔”二字。再说店堂之“新”,新在一幅“寿星图”,画出了老美华的敬老之心;一句“一对仙鹤伴寿星,百里传遍迎客情”,道出了老美华的敬老爱老之情。

庞鹤年的敬老爱老之情,还表现在诸多服务理念上。顾客一进“老美华鞋铺”的店堂,一幅“仙鹤寿星图”格外醒目,店堂陈设的茶几座椅,专供老年人歇息,鞋架上琳琅满目的弓鞋,更是布置得引人注目,店员笑语迎客,更显得彬彬有礼。不仅重在礼仪,更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必须做到“一周一理发,两天一刮胡,三天一换褂”以此突出精神面貌。

在对顾客服务方面,要求做到“留、邮、订、送、访、退、换、修”的“八字承诺”,意在留住顾客、邮寄产品、按脚订制、访问客户、售出之鞋可退可换可修。

弓鞋的品质更是重中之中。选料取精,青粉红白各色鞋面皆为瑞蚨祥所制;做工求细,或牡丹或菊花的绣饰栩栩如生,或皮底或纳底结实平整;如欲定制弓鞋,一楼画样,三楼制作,送鞋上门。一时间,名流商贾之家的太太小姐纷纷慕名前来选购弓鞋,穿老美华鞋已成为津门的消费时尚。

庞老板的创业奇迹,奠定了事业发展的根基,即使缠足的陋习被废,老美华著名的弓鞋仍闻名遐迩。为老年缠足者做鞋、寄鞋的业务一直延续到20 世纪末年。曾有一位解放军战士来信,要为老母求购一双弓鞋为其祝寿,老美华按照寄来的鞋样做好后,寄给了那位解放军战士。像这样“定制邮寄鞋”的例子不胜枚举,其数量多达3000 多双。

还有一位旅美华侨夫妇慕名来到老美华鞋店,一下子买了五双弓鞋后,老夫人一边试鞋一边感慨地说,她在异国他乡生活几十年,一直凑合着穿大号的童鞋。这次回国探亲听说老美华还做弓鞋就慕名前来求购,穿上了曾经的小弓鞋,解决了几十年来“老人穿童鞋”的尴尬。老美华的敬老爱老之心,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飞向遥远的乡村,飞向了大洋彼岸。老美华,美在华夏,丽在天下。

时代变迁,千年缠足陋习的“金莲小脚”被禁,小脚弓鞋也随之渐行渐远,老美华的“三塔牌”弓鞋也渐行渐远。然而,老美华几十年锤炼的“料精工细”的制鞋工艺始终没有渐行渐远。在求新求变的调整产品结构中,老美华与数据,华丽转身,改弓鞋为千层底布鞋,以其“三塔牌”的传统效应,很快立足鞋业市场而广受青睐。

21 世纪初年,百年老美华鞋店,荣获国家“中华老字号”的美誉;昔日三层楼店铺,迅猛发展为老美华鞋业服饰有限公司。在产品的求新求变中,变的是鞋款,不变的是鞋品。今日的敬老鞋、晨练鞋、散步鞋、婚庆鞋、龙凤鞋日新月异,其品质仍如百年的质量标准,一丝不苟。正如相声大师马三立说的“老美华的布鞋,真是绱鞋不用锥子——针(真)棒!

老美华的‘中华老字号’,就像接力棒一样,接得住,传得远。老美华传承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老美华以其企业实力和百年历史,于2010 年创办了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彰显的不仅是老美华百年鞋履文化,更是华夏五千年鞋履文明。老美华的弓鞋,则成为华夏鞋文化博物馆的“座上宾”。

作家扈其震在为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创作的《中华鞋赋》中说:“老美华大手笔运作,‘华夏鞋文化博物馆’于共和国六秩诞生……”说的是天津老美华鞋业服饰有限公司创办华夏鞋文化博物馆的壮举;还说“私密式鞋履美华酬亲朋,穿鞋即踏和谐,启程遂展鹏程”,说的是天津老美华百年老鞋店的发展史和品牌史;又说“幸哉!津沽多亮丽景点,赤县增独特馆景”,更是对老美华和鞋博馆极尽赞美之词。

猜你喜欢
金莲鞋业敬老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篆刻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视察乐至万贯鞋业产业园
生命的终结与精神的新生——试析马金莲《长河》的死亡叙事
第33届国际鞋业大会在印度召开
2014中国鞋业十大事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