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检测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2021-03-31 00:21:51钱海磊
居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骨料水泥

钱海磊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其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总体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受原材料、材料配比、浇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检测及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检测发现混凝土缺陷及时进行处理,以满足建筑施工要求,进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质量得到保障。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检测方法

1.1 强度检测

受到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影响,当代建筑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强度检测就是基于对混凝土这一要点的思考,通过对混凝土构件、试件等进行强度检测,使其抗拉弹性、抗折强度等满足建筑实际需求。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等,其中回弹法最为常见,即选取工程混凝土总数的30%进行回弹试验,对所得回弹值进行碳化修正。该方法是目前混凝土强度检测最快速且廉价的方式。

1.2 抗压性检测

混凝土抗压性检测与强度检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被作为混凝土检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较为常见的混凝土抗压性检测方式包括钻芯法、超声法、射钉法、拔出法等。其中,超声法指通过对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频率等进行检测,通过声波展示出的特性来分辨混凝土抗压能力的测试。例如,当声波传播所用时间较长,则表示混凝土的密度较低,抗压性能较差。超声法能够良好的保障混凝土结构完整,且检测的精确度较高,是混凝土抗压性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1]。

1.3 腐蚀程度检测

混凝土与钢筋结合构筑形成建筑整体框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长期受到水的侵蚀,钢筋材料很容易出现腐蚀问题,因此,通过加强对材料腐蚀程度检测,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明确工程使用周期及寿命等指标。目前,最为常见的钢筋腐蚀程度检测方式为半电池点位检测法,即把铜线穿插连结到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中,并连接腐蚀检测仪,通过电压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来判断钢筋腐蚀程度。

1.4 密实性检测

密实性检测同样是混凝土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节,因密实性与建筑的承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一旦混凝土密实性未达到检测标准,就会导致水利工程结构松散,不但会加剧钢筋腐蚀等各项问题的发生,更会引发诸多安全事故。目前,混凝土密实性检测主要采用热图无损检测与电磁波检测等技术。其中,热图无损技术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混凝土内部结构质量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原件中存在的弊端,一旦出现空洞、裂缝等问题时,及早进行修补,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良好保障。

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内容

2.1 原材料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主要从水泥、骨料及外加剂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不同工程对于混凝土中每立方米水泥含量的要求不尽相同,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水泥包括普通硅酸水泥、矿渣硅酸水泥、粉煤灰硅酸水泥等。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水泥检测,确保水泥质量达到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水泥检测的方法包括相容性试验与原材料试验两种,涉及到对水泥细度、胶砂强度、抗折强度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其次,骨料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支撑,分为粗骨料与细骨料两种。其中粗骨料包括碎石、卵石等,细骨料包括人工砂和天然砂等。骨料的选择与采购必须符合工程标准,粗细骨料均需按标准要求进行配比,经审批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使骨料真正的发挥填充与支撑作用。

再次,外加剂同样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混凝土表面性能的主要手段,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的外加剂包括速凝剂、缓凝剂、高效减水剂等。不同外加剂拥有不同功能,诸如高效减水剂能够降低混凝土制作中的用水量,降低施工成本;引气剂可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性,提升混凝土整体密实性,通过使用外加剂实现对混凝土功能的良好调节[2]。

2.2 明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对砂子含水量、石子含水率等因素的考虑,遵循“水泥 ∶水 ∶砂子 ∶石子=1 ∶x∶y∶z”的配比公式进行设计,详情还需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相关文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分为四个阶段:即先对混凝土各项原材料的含量进行精确计算,找到最精准的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对实验与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反复求证,最终得出最佳的配合比例。

2.3 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混凝土的构造极其复杂,若浇筑环节不注意质量控制,则会引发诸多质量问题,诸如温度过低会出现冷缝现象,温度过高则会产生假凝,这对于混凝土浇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浇筑应注意多用钢模,少用木模,并在做好温度控制、分析混凝土性能后确定坝体最大浇筑仓面尺寸,可采用平浇法、台阶法等,满足设备能力不足的情况。此外,坝体缝隙内灌浆厚度应控制在10m,-15m左右,在混凝土温度达到坝体标准,且龄期大于4个月的情况下进行接缝灌浆。

3 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质量的策略

3.1 科学组建技术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庞大,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加强对技术方案的调整与组建是十分必要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功能不断成熟,诸如BIM技术、遥感影像技术等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能够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对混凝土的抗压等能力进行拟态分析,进而实现对混凝土的无损化检测以及对质量的动态跟踪。

3.2 加强设备管理

混凝土制作与浇筑过程中需要用到诸多仪器设备,诸如平板振动器、混凝土输送泵、搅拌机、浇筑机等,这些大型设备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与此同时,设备的维修费用昂贵,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但影响到持续施工,更会对工程项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每日做好设备运行情况报告,安排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定期做好设备维修与养护,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良好保障[3]。

3.3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队伍包含工程师、技术人员、行政人员、施工人员等等,工程队伍的工作水平同样影响着工程质量。鉴于此,工程单位应加大对各部门人员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制定科学有力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员工的在岗培训力度。在制度方面,工程项目应以国家相关建筑标准、法律文件等为基准,内容应涉及到工程计划、周期进度、人力资源、材料采购、仓储管理、竣工检验等多个方面。人员培训方面,针对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培训,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要做好技术交底,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 。严格要求技术人员执证上岗,将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与绩效水平相挂钩,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培养。结合混凝土质量要求,制定奖惩标准,针对操作过程中违规人员给予严厉处罚,使混凝土质量真正的得到保障。

4 结 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检测实验内容繁多,包括对混凝土强度、密实度等性能的检测,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浇筑技术等的严格控制,通过一系列方法达到强化混凝土质量标准的效果,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为我国水利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骨料水泥
水利水电工程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上海建材(2022年2期)2022-07-28 03:15:54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趣味(数学)(2021年5期)2021-10-13 06:49:16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硅酸盐通报(2020年9期)2020-10-17 08:13:38
农村水利水电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7
MD4-1000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刨花板
国际木业(2016年6期)2016-02-28 1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