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意义

2021-03-31 21:48黄海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

黄海生

摘要:学生的素质教育重点集中在小学时期。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被看做老师培养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的德育教学对于迈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推行新课改的进程中,道德教育首当其冲成为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也成为老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根据如今学生道德问题的现状,本文试分析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前言: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因为社会上升渠道受阻,结构压力增大,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这一情况在教育领域也有表现,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比较面的增加,这就导致不少学生内心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此消彼长,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压力倍增,容易在学校生活甚至家庭生活中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就成为道德观走偏的温床。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德育的关注与分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的小学高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进行研判分析其必要性,力求找到基于学生德育基础上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夯实道德与法治基础是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同时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灌输,也包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与提高。道德與法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融入德育教育,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夯实德育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以身作则,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水平,传递主流价值观。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好动、爱模仿、充满好奇心的成长特点,心理学家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提到社会生活中不是创造就是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而人类的这一特点在小学精力旺盛的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正因为这一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在课堂甚至在课下的表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逐渐在形成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自信表达自我想法,独立展开问题探索。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与课文学习相融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道德模范故事中的情感。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培养,首先需要教育者本人有积极健康的教学精神,这也就需要教师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状况,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教授课堂。

(二)培养学生针对道德与法治正确的认识。

道德与法治包括了两个方面,道德观塑造和法律意识培养,其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应对一些学习或者生活问题的良好责任意识和道德感,避免学生走极端,被情绪裹挟做出过激举动。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知识,是对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具有极大裨益,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包括了要让学生认识到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性和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以对学生的德育起到长远而有利的影响。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意义

(一)德育教育是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任务之一。

现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赋能不断弥合着知识沟,在《童年的消逝》一文中所预言的情况在当今逐渐成为现实,小学阶段孩童的心理变化是清晰可见的,特别是小学的道德观塑造面临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儿童的德育也成为许多社会学者关注的话题,儿童的德育问题亟待解决。在小学阶段,教师稳定其教育环境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是许多高年级的小学生,父母普遍抱有对基础教育和兴趣爱好一手抓的思想,催生出“小镇做题家”,“鸡娃”等热门词汇。而这些期望落到小学生身上,成堆的学校作业和时间紧凑的课外兴趣班,使他们本应该轻松成长的童年环境变为单调枯燥的生活,这就滋生了自私、厌世、逃避现实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正是因为小学处于学生的心理转型期,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断延伸出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较弱等的道德问题。学生的德育理所当然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之一,是学生在未来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的心理基础。随着综合素质的提出,培养一个德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也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二)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情感。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老师单方面输出,孩子们被动接受的局面,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知识的交流与传递是需要不断沟通的。甚至许多道德与法治课堂鸦雀无声是屡见不鲜的情况,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进行道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因此道德教育中新型的教学模式亟待普及,学生们被分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的意见都能得到表达和被倾听,在保持身心放松愉悦的基础之上快乐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因为本身高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就增加了难度,通过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你来我往的讨论不仅有利于优势意见的汇总,也能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另一个创新的道德内容教学方式是结合多媒体的教学视频,将书本上的文字变为三维立体形象的教学视频,让孩子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提前将课件制作成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带着对于故事的好奇心走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

(三)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以教材文本为本,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可能性和路径。而且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关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得开展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对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学生自由阅读,对教材的知识点有大致了解,体会几则故事的情感,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以外,也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教材中典型事例的深刻含义。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生活层面都要以学生为教学工作中心。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抓住一切可能,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同时丰富教学方法形式,培养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浓厚学习热情。教书育人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要不断保持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平衡点,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德育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徐增霞.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创新[J].教育艺术,2019(11):4.

[2]冯忠华.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2017(44).

[3]李文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中下),2017(20):9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