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2021-03-30 08:37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21年2期
关键词:皇甫晋文公晋国

瑶瑶

华歆、王朗俱①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②,歆辄③难之④,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⑤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⑥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俱:一起。

2.依附:此处指搭乘华歆与王朗所共同乘坐的船。

3.辄:则,就。

4.难之:感到很为难。

5.舍:舍弃。

6.宁可:怎么能。

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华歆与王朗避难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两人曾经同乘一条船避难,路上遇到一个人也想搭乘这条船躲避追杀。华歆感到很为难,迟疑不语。王朗却很爽快地说:“所幸这船还很宽敞,有何不可?”于是就带上了这个人一同前行。后来,敌人追上来了,王朗很焦急,生怕船上人太多走得不快,就想把带着的那个人丢下船去。华歆这才说:“我刚才之所以犹豫迟疑,就是这个原因。不过现在既然已经答应接纳他了,怎么能因为事态紧急就抛弃他呢?”于是在华歆的坚持下,两人还是带着那个人继续逃亡。后来,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和王朗品格的优劣。

如果只看故事的开头,我们无疑会觉得华歆是个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的人,面对别人性命攸关的求助还迟疑不定。相比之下,王朗一口就答应了,显得正直无私。但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王朗虽然嘴上答应得很爽快,但真遇到危险,还是想着背信弃义、抛弃别人,反倒是华歆展现出了信守诺言,有始有终的高尚品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那些没有把握做到的事,一定不能轻易许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信守到底,做一个谨言慎行、言而有信的君子。

《论语·学而》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其实,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陌生人,甚至是竞争的对手,我们都应坚持做到“言而有信”。在作出任何承诺之前都要深思熟虑,一旦许诺过别人,哪怕排除万难也要遵守诺言。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因此格外疼爱他。

后来皇甫绩到了上学的年龄,外公安排他到私塾读书。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忘记做先生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外公狠狠地训斥了他们一顿,按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可是,小皇甫绩心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我也应该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一本正经地对哥哥们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公元前635年,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狄人,救了周襄王,并护送他回到京城。周襄王大摆酒席,慰劳晋文公,还把邻近京城的温城、原城、阳樊、攒茅四座城池封给了他。

晋文公拜别了周襄王,派手下去接收另三座城池,唯独自己带了大队人马去接收原城。因为原城本来是周朝士卿原伯贯的领地。周襄王因为原伯贯打了败仗,就把原城改封给晋文公。晋文公怕原伯贯不肯乖乖交出城池,因此不得不亲自去接收。

果然,原城关着城门,不让晋国人进去。原伯贯对手下的人说:“晋国人一进来就要屠城。聽说阳樊的老百姓就是这么给杀光的。”他带领着兵马和老百姓日日夜夜地守着城,晋国人打不进去。于是晋文公下了一道命令,要是再过三天还打不进去,就退兵。到了第三天晚上,还是没能破城,晋文公果然下达了第二天退兵的命令。将士们很是疑惑,着急地说:“只要多留一天工夫,咱们一定能够把这座城弄到手,怎么也不能退兵。”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为了得到一座城,失了晋国的信用,这可犯不上!”

到了第四天早上,晋文公吩咐将士们排好队伍,一批一批地离开原城。原城的人瞧见晋国人真回去了,这才知道晋文公真是讲信义的。再说他们已经听到了阳樊人并没有遭到屠杀,于是便在城墙上插了降旗。原伯贯一瞧人心变了,大势已去,只好顺水推舟派人去请晋文公回来,开城投降。从此,晋国在洛阳附近也有了领地。

猜你喜欢
皇甫晋文公晋国
师旷劝学
“足下”的由来
小城无名医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足下”一词的由来
厨师辩冤
乾坤大挪移
五鹿老人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