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海南环岛高铁和高速(郭程/摄)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但又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三农”问题突出以及产业结构以“资源依赖型”为主且实体产业薄弱的地区。
2019年,海南的GDP总量为5308.94亿,尚不及山东潍坊、江苏盐城等二、三线城市。常住人口总量也不足千万。
自贸港建设方案发布后,如何担当大任成为海南亟需思考的命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海南自贸港“6+1+4”方案当中,“1”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也是制度设计的核心目标,“6”和“4”是支撑或保障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2号文件)对海南未来主导产业细分内容的指导,可以说是几乎涵盖了中央界定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全部内容。” 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补链,对海南来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开新局的关键所在。
天然拥有阳光沙滩、椰风海韵的海岛到底要不要发展工业, 海南有过犹豫。
“上世纪80年代,海南是尝试过工业化的,那时有南宝电视机厂、海马汽车制造厂等等工厂,当时名气很大,但后来都没落了。”作为海南本地人,陈经伟对海南工业化的“摇摆不定”有深刻感受。
1988年,海南建省。拥有阳光沙滩、椰风海韵的海岛到底要不要发展工业,海南有过犹豫,当时海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18.4%,农业占比高达50%,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于此,海南决定还是必须发展工业。1988年定稿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海南发展总目标:“建立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随后,海南开启了一波工业化小高潮。1988-1992年的工业平均增速高达20.26%,但无奈当时的工业规模实在太小,增速再快也难以盘活全省经济,并且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多为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缺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引领,因而最终没能掀起太大的浪花。
上世纪90年代,海南经历房地产泡沫风波,遭受经济重创,当初“工业主导”的发展思路也已经走偏。
1993年,时任国家劳动部部长的阮崇武被任命为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他是第一位主张在海南重点发展旅游业的主政者。在当年7月的海南省第二次党代会上,阮崇武明确提出:“海南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以旅游业为龙头,超前发展第三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稳定提高第一产业。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市场总值中的比重顺序,由‘一三二逐步调整为‘三二一,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994年2月,在中共海南省委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被重申。
旅游开发热潮随之而起,但旅游业是否能够引领海南走出經济发展困境还是问号,海南仍在探索更多元的发展方式。
1996年,海南发布了《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首次提出了“一省两地”的概念——即要把海南建成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尽管在不同阶段有所微调,但海南大体上的发展均没有偏离“一省两地”的大方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海南还将发展新型工业的重点放在位于西岸的洋浦,从而确保东海岸不受工业影响。
此后,中石化、中海油、一汽、华能、中信、国电、南方电网等一批知名大企业接续在海南设立分支企业,一批重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海南的产业体系逐渐开始丰富。
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加快“补课”速度,陈经伟认为,在2025年之前,应该以“结构补短板”为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持海南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海南产业突破口将主要体现为,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新产业新业态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技术创新引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以‘做强‘做品牌为目标实现旅游业新发展,以全球价值链为坐标构建现代服务业,以科技创新和发展核心技术为抓手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陈经伟说。
海南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20%以上,农村人口占比60%以上,农村土地甚至高达80%,农业在海南经济中的比重相当高,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如何融入自贸港建设,也成为海南“补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题。
“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发展高端农业。”陈经伟说。
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海南其实是一座缺水的岛。
海南台风频繁,全年降雨以暴雨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短坡陡,江河暴涨暴落,水来得急去得快,淡水资源贮藏量小,多数地表水资源流入大海。不仅如此,海南降雨时空、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易造成区域性缺水。
庞大的农村人口如何融入自贸港建设, 也成为海南“ 补课” 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题。
这意味着,在传统农业状态下,海南自我生产的主粮难以养活岛上人口,这才会有历史上人口迁移——下南洋。新中国成立后,海南西部还曾因为过度开垦出现过沙漠化迹象。
并且,前不久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能给海南传统农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许多农产品,如胡椒、槟榔、香蕉等,海南和东南亚比起来不具备优势。
“海南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柯佑鹏认为,基于海南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海南可以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走小而精、小而美的高端路线;可以在传统工艺、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上进行深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挖掘海南农业、农村优势资源的深附加值。
“海南传统农业的这种劣势就要靠现代科技去改变,而且,发展高端农业也是对海南工业补链的有效衔接。”陈经伟分析。
“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正是中央为海南发展农业指明的方向。
“乡村振兴最终要实现城乡的双向流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认为,在推动海南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过程中,自贸港建设是打通海南和国际等多种要素的通道。
30多年来,海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尽管增长了约63倍,但在全国GDP所占比例仅从1988年的0.47%增长至2019年的0.53%。2019年,全国人均GDP1.03万美元,海南为全国的77.3%。目前,海南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与农业几乎不相上下,也在20%左右。
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这实质上赋予了海南成为经济增长极的使命。”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说。此外,海南自贸港将辐射带动粤西、广西地区的发展,有望更多地参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这也意味着海南必须按照国内经济增长极的标准并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水平进行建设。”吴士存说。
工业补链,成为当务之急。
“海南在补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至少要形成几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陈经伟分析,“随着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和RCEP签署,在‘省抓落实过程中,海南必须关注中央12号文件当中细分领域、分析在东南亚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找准定位,据此布局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在2025年之前打好基础。”
现在的海南人流量、货物流量、资金流量、信息流量都存在不足,要与内陆联通,辐射更广泛地区,当务之急是启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
吴士存认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能够从根本上打破海南与国内腹地人流、物流的“咽喉瓶颈”。“海南自贸港建设目前最缺乏人才和高新技术,建成跨海通道后,高铁将拉近海南自贸港与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以250公里的时速,从海南两小时就可到达广深。海南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科技等资源,实现自贸港与大湾区的乘数效应发展。”吴士存说。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西部陆海走廊路径1是这样的走向:西宁经兰州、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湛江至海南三亚。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可能将变得不再遥远。
从2018年确定建设自贸港开始,海南已经在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上进行探索与发力。截至2021年1月14日,海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838家,比“十三五”初期增长近400%。
“海南自贸港政策为本地药企提供了绝佳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契机。”海南中和药业是专业从事化学合成多肽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对近两年海南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变感受明显。
2020年4月1日,海南生态软件园园区( 郭程/摄)
“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海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多为智慧密集型企业,员工中不乏“海归”和外籍专家,他们为海南的创新要素聚集贡献了力量。
2020年12月8日,《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外公布。
《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海南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作出了最新安排。包括:坚持“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打通产业链,推动“整装+零配件”“制造+维护保养”“生产+应用再集成”等融合发展。
培育发展“海陆空”高新技术产业、将洋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油品自由贸易港区。加快实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与国际同步……海南现代科技版图已经在描画之中。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十年,旅游业在海南产业体系中占比超前,在建设自贸港的新命题下,海南的旅游业需要“做减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分析,海南的旅游业国际游客数量较少,还算不上公认的国际度假目的地;其旅游业有封闭经济下的比较优势,但无开放经济下的比较竞争优势。
“海南旅游业应以‘海南人游海南为侧重点,岛外或国际人士游海南回归常态,随着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逐步消化并顺其自然发展。”陈经伟说。
做减法的同时,旅游业更要升级。
自贸港建设方案中指出,海南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20年6月1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美团点评是其中一家。
做减法的同时,旅游业更要升级。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化手段,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性优势的发展方向,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美团点评集团副总裁陈荣凯说。
陈荣凯表示,现阶段美团点评将发挥互联网传播、用户连接等优势,聚焦平台载体,推动海南文旅新基建业态创新发展,为景区打造智慧管理体系,为游客打造智慧旅游体验。
对于本地传统旅游企业来讲,自贸港建设不仅带来新机遇,更开阔了发展方向。
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在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中被升级为旅游产业园区,承担起新使命,担当海南发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先行先试的区域带动作用。
“作为唯一一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观澜湖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琼港澳高端服务业示范区,该示范区着力做好要素资源集聚大文章,以产业集聚为重点,带动资源集聚、人才集聚和活动集聚。”观澜湖集团发展副总裁杨长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20年10月4日,消费者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商品(蒲晓旭/ 摄)
下一步,观澜湖集团将在康养旅游上下工夫。抓住博鳌医疗先行试验区周边缺乏生活配套的机遇,“海口距博鳌车程仅半小时,我们要为那些去博鳌做医美、辅助生殖等康养旅游人群提供生活场景配套。”杨长缨说。
以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目标,推动旅游与购物、康养等元素的深度融合,结合免税相关政策,探索互联网平台、本地旅游业与免税政策更加全面、紧密的结合模式,构建海南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成为新入局企业与海南本地企业共同思考的命题。
2020年,公众对海南自贸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免稅店的人多了。实施“史上最大”政策调整、引入经营主体,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市场在2020年迎巨变。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全年总销售额274.8亿元,同比增长103.7%,而2019年全年仅134.9亿元。
截至2021年2月底,海南离岛免税店增加至9家,经营主体增至5家,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形成了全面竞争的经营新格局。
“海南下一步的离岛免税业应尽快发展为千亿级产业,带动服务业提质升级;还应以免税购物为杠杆,撬动先进制造业、绿色农业等实体产业发展。”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