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华
在这里,我要讲诉一个真实的故事,与“信”有关。
事情源于一封信。做班主任的第一个月,我偶然中瞥见一向空空的班级信箱竟有一封信,凭直觉这是一位远在外乡务工的父亲寄来的。一看到信封上的名字,我立即想起那张略顯苍白的脸庞来。
后来,我渐渐关注起那个叫做小望的小男孩。从各方面得知,他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而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不禁有点怜惜他了,更何况他身体不太好,暑假还做过一次手术。
一天晚上,我去班上辅导,却忘记带练习册了。正犹豫着,我决定借小望的练习册来讲,顺便检查他做作业的情况。下课后我将他带到房间,询问他未完成作业的原因。他用细小的声音回答:“科目太多,时间很紧,来不及做。”我就告诉他如果确实时间不够,可以下完晚自习到我房间来加班。他立即点头答应了。
从凉意渐浓的晚秋到寒风呼啸的严冬,小望几乎从没有落过一个晚上。我暗自高兴起来,他的意志力强得令我惊讶!
后来,我又陆续见过他父亲寄来的几封信。我猜想他一定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或者极其重视教育,我恍惚间能感受到一颗充满父爱的心,内心有点崇敬起来,虽然未曾谋面。后来在与小望的交谈中,我的想法得到证实:他曾因扛木头砸断了腿,在家休养不到两年便远赴他乡打工,每周打电话回家总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我更加佩服起那位未曾谋面的父亲,竟萌发与他共探教育的想法。在小望的配合下,我与他的父亲联系上了。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们用短信的方式交流着,偶尔也通过几次长途电话。我们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共同探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小望的成长。有时,我见他精力充沛,就让他看点课外书,或与他下棋,算24点游戏等,他显得很兴奋。有时看他这么投入,我故意让他几回,他高兴得连蹦带跳。有段时间他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担心他身体难以承受,建议他早上起来去跑步。他犹豫了一下:“可以啊,但我一个人有点怕,黑乎乎的。”“那你来叫我,我陪你去跑步。”我用自己的行动搭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每当有疑惑或烦恼时,他总把求助的眼神抛给我,看到他眉开眼笑后,我倍感满足。
学期结束,小望的成绩跃至年级前十名。这以后,我总能看见他抬头挺胸、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常常想,是那封信帮他找到了“信心”,也是那封信在我们之间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新学期伊始,我分明看到他那幸福的笑容,如一朵灿烂的鲜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