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东林,本名盖春旭,辽宁丹东人。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博士,作品散见于《延安文学》等。曾获第四届“延安文学奖”。
楔 子
得知那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编排新写的舞台剧。放下电话,有点不太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赶紧用手机打开微博,发现号称捱得住“8个一线明星同时出轨”的服务器已经炸了。
我感到心口挨了一记重拳,堵得慌,脑门儿上也冒出汗来,闭上眼睛,疲惫又厌恶地朝台上挥了下手,告诉演员们今天的排演结束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至少对我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后来我病了一周,状似感冒,实则跟感冒毫无干系,只是人变得非常虚弱、厌食甚至有点厌世,整个人在狰狞的现实和冰冷的噩梦之间辗转反侧。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断绝和外界的一切联系,拉上窗帘,用投影仪一遍又一遍地观看那部半小时的短片。
这是我从她唯一一次参加的那期综艺节目里剪辑出来的,背景音乐是我自己配的,还拼接了少许电影里对她的特写。在这浓缩的半小时里,每一个镜头都是她,一切的一切都是最本真的她,或者说是我幻想中的她:一个纯粹的、可爱的、快乐的、羞赧的、温顺又叛逆的她,不掺杂一丝一毫外界的污秽与伤害。
投影仪的高亮光投射在墙上,望着她咪成月牙状的笑眼,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投影仪踢歪了,半梦半醒间,我恍惚看见映在窗帘上的她把额前的几缕长发撩到一边,冲我妩媚地一笑,一阵夜风拂过,她的笑脸也跟着起了涟漪。
时光在这一刻徘徊不前,她在人世漂浮的那短暂一生仿佛碎裂成无数张照片,被狂风怒卷回旋,把我也裹挟其中。
一
我知道过不了多久,其实应该早就开始了,那些认识她的、不认识她的、理解她的、误解她的、爱她的、恨她的人都要或公开或私下地去沉痛缅怀她或者得意洋洋地咒骂她,而我这篇凌乱的回忆也不可避免地将要汇聚到这个势不可挡的洪流中。我希望的是,我的这份微小的缅怀尽可能地拾取一点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时留给这个世界的那种星屑般珍贵的东西。我不是为了告诉世人什么道理,只是真诚地、迫切地、又不无悲痛和怀着惺惺相惜的心情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恰好活在这个时代,并能親眼见证这位影坛顶级巨星的诞生和陨落全过程,是件多么哀伤又幸运的事情。在沈明玉时代之前和之后的所有人,都永远无法直接感受到这位巨星的魅力,说句可能不敬的话,他们就像是一生都未见过阳光的盲人。
多年以后,会有后辈人指着电影里的沈明玉对你说,好羡慕你啊,曾经历过她的时代,我多想早生些年,能和她在同一个时空里呼吸,那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华语娱乐圈,沈明玉就是一个时代的日与月,不分昼夜地照亮了整片天空,其他所有明星和她相比都不过是些萤火之光,无法与之争辉。在她独霸影坛的四年间,“沈明玉”这三个字就是巅峰流量的唯一代名词。从大数据上看,在众多明星瓜分流量的娱乐时代,还从没有一个明星的流量占比达到她这种恐怖的垄断地位。
当然,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许多人并不关注也不在意她的演技,而是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她的外貌、生活、家庭和个人历史,并从中寻找赞美或攻讦她的依据。
其实我跟沈明玉算不上很熟悉,总共也不过和她见了三次面。除此以外,我对她并不比熟知她八卦的网友或者她的资深粉丝了解得更多。关于她的负面报道我基本都看了,我其实不想也不屑站出来和那些流言蜚语争辩些什么,因为我把和她见过几次面的印象和我所了解的她当成一种珍贵的情感珍藏在内心深处,不舍得拿出来与人分享。
但后来一想,我原不该如此自私,这对其他像我一样崇敬和热爱沈明玉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于是我决定为了那些和我一样的人建立一间关于沈明玉的文字博物馆,以供大家追忆缅怀。我没有想要拉拢任何一个误解她、谩骂她和明里暗里幸灾乐祸的人,只是想单纯地为同道中人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可以说这是一项自愿的、无私的、心有戚戚焉的无偿服务。
二
我是一个三流编剧,在这个圈子里,我算是个边缘人士,属于那种既饿不死也始终无法吃饱的人。我的不幸在于我最火的几部作品基本都是作为枪手写的,虽然它们拍成电影后有些票房和口碑大热,但都没有署我的名字。反而我拥有独立署名权的本子大多卖得不太好,后来我把原因总结为:我没那种命。
其实在娱乐圈混饭吃的,红或者不红,机遇很重要,但更多时候要看命。所以当我第一次听到沈明玉这个名字,知道她当时才十六岁时,我以为她命很好,这么年轻就有机会出演电影了,后来才知道是我错了。
第一次见到明玉的时候是个夏天,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她刚过十七岁生日,我们是在一家咖啡店见的面。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经纪人常泽——一位三十多岁的沉稳男士,后来我还私下里和他喝过几次酒。那时候明玉主演的处女作电影《慢动作》刚上映,正急于选定她的第二部电影,我是被派来推销自己的剧本的。
实际上当时我这个剧本已经卖给了一家公司,电影正处于立项阶段,各方面都在洽谈中。明玉的团队正好在选剧本,我的本子进入了他们的第二轮筛选,明玉执意要见一见每一个本子的编剧,仔细谈谈其中的人物。
那天我是提前到的,捧着剧本又读了一遍,刚要点支烟,就看到穿着一袭镶花白色公主裙的明玉和一身笔挺西服的常泽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确切地说,明玉是蹦蹦跳跳来到我面前的。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可爱的小姑娘!
十七岁带着婴儿肥的明玉正处在后来粉丝们所爱称的“胖玉”阶段:这时候的她还是胖嘟嘟的圆脸,粉嫩嫩的两颊圆鼓鼓的;一双眼睛水汪汪的,一笑起来就弯成了两道月牙儿;眼睛下面是大而饱满的卧蚕;鼻子细而精巧;中长的头发如波浪般垂在脸颊两侧;浑身散发出少女独有的那种明艳动人,让人联想到新鲜水果的果香。
她扑到我面前先是张开嘴给我看了看牙,然后恶作剧般笑嘻嘻地问我:“呐!怎么样?我的牙漂亮吧?我刚矫正过了!”
是的,这就是明玉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作为陌生人的我和她只是初次见面,可她卻毫无保留地把内心的喜悦分享给我,这是明玉给我的第一印象——一个毫无防备的孩子。
交谈过程是愉快的。明玉的处女作《慢动作》是部对标《蓝色大门》《情书》的纯爱小清新电影,明玉出演的是个纯情可爱少女,谈了一段甜蜜又苦涩的初恋。由于这个角色本身没什么太大的亮点,剧情也有点苍白贫瘠,只有摄影和布光可圈可点,所以票房走势一般,评价也都是差强人意。不过后来明玉倒是凭这个角色拿到了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提名,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始,为以后的金马奖之旅铺了路。《慢动作》后,明玉团队的策划人决定立刻让她转型,于是第二部电影的剧本选的都是些偏成熟和叛逆的少女角色,我的剧本《烧酒少女》正好符合他们的预期。
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就给他们讲起了我的本子。虽然定位也是部青春片,但《烧酒少女》里的女主角个性极为鲜明、叛逆、反传统、反父权,甚至言行间还带有一点点微妙的性暗示;她抽烟,也喝酒,人设就如“烧酒”一般辛辣、浓烈,又带着醇香。
我讲完后,明玉笑了一下,眼睛弯成了桥,用音量很小的声音、很有礼貌地对我说:“读了您的剧本,本以为您是位阿姨,没想到是位叔叔。您对少女心境的精准把握和描绘真是令人吃惊。”接着她就谈起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老实说,我才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回惊。
明玉对角色的感悟和理解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的水准,甚至剖析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把我都没仔细想到的潜意识层面一一罗列了出来:本来我以为我写的女主角无疑是深深恨着她的父亲,可明玉却说服了我,她说那是一种别样的爱,表面是恨,内核却仍然是某种带着依恋的爱。因为无论怎样,她都无法容忍父亲的缺席,那只会让她更加孤独。毫不夸张地说,明玉把我笔下的人物升华了。
我注意到,在明玉畅谈角色的过程中,青涩的表情里有时会浮现出大人的持重感,并透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坚定;她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呆萌少女,虽然看上去明明很单纯可爱,却不知为什么总是笼罩着某种阴影,或者说,十七岁的她已然拥有了成人的气质;从她的话语、声音、表情和不向大人献媚的说话方式里,我明显感受到一种超越其新人演员身份的力量蕴藉其中。
总之,与后来业界广为传言和媒体大肆报道的那个任性、乖张、暴躁、傲慢和爱耍大牌的沈明玉不同,我所见到的明玉是个可爱又成熟的孩子,十分讨人喜欢。
我们当场就决定了合作。如果说《慢动作》让沈明玉拿到了进入娱乐圈的入场券,那么《烧酒少女》则是她在辉煌炫目又交织着苦痛折磨的名利场里朝着无上荣光迈出去的第一步。
迄今为止,《烧酒少女》是我署名编剧里的最佳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当年的大热。这其中明玉的功劳不亚于我,因为这几乎是我俩共同创作出的作品。如果说《烧酒少女》的剧本是我的思绪化作的果实,或者说是我要传达的一种讯息,那么明玉则将剧本里所含的梦想、爱和泪水全部接纳后转化为更为宽广、深邃的东西,并拓展出了崭新的意义。能够赋予剧本新生命和灵魂的人,我认为应称之为艺术家。从未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的明玉在十七岁时就凭本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称她为天才艺术家并不为过。我无法想象其他任何一名女演员去饰演“烧酒少女”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明玉成就了我。我和明玉的合作仅此一次,后来我写的作品再也没能超过《烧酒少女》,这就是明证。
《烧酒少女》的成功使沈明玉一下子迈入了一线少女电影演员的行列,并让她拿到了金马奖影后的提名,人们惊讶于一个胖胖萌萌的未成年女孩竟然在大银幕上展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与气场、一种带有危险感的魅力和堪称具有冲击性的爆发力。
“早熟”是媒体给刚出道的沈明玉最多的标签,各路八卦记者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深挖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史:从“原生家庭的破裂”“紧张的母女关系”“父亲心中不得宠的女儿”到“抽烟喝酒的不良中学生涯”等等,结合《烧酒少女》的影响,媒体大张旗鼓地给沈明玉营造出了“不良少女”的形象。而这种人设与其他年轻女演员的乖乖女形象大相径庭,带有标新立异的酷炫感,且和她的外表相比有种反差萌,所以明玉的公关团队也认可了这个人设,并在后面推波助澜,热搜的文案都是与之相关。
其实和大众一样,我自己也对明玉的早熟及其背后的原因非常感兴趣,心中有很多疑惑,这些疑惑后来在和她的经纪人常泽的私下接触中陆续得到了答案。
我第一次私下约常泽一起喝酒是《烧酒少女》上映半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候他已经给明玉当了一年多的经纪人。提起明玉,他叉起双臂,叹了口气,像下了一番决心似的开始说:“做她的经纪人感觉很复杂,有开心的事,也有痛苦的……”
常泽跟我同岁,在做明玉的经纪人前也跟过几个二三线的明星,但是带小姑娘还是头一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公司分配下来也没想太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硬着头皮上。”他告诉我,由于第一次带未成年的新人,他提前做足了功课,把明玉的个人资料仔细看了一遍,再加上后来明玉和他谈心时自己透露的,基本可以拼凑出明玉从小到大真正的成长史。
沈明玉是上海人,与那些铺天盖地的八卦营销号写的家境贫寒、童年悲惨不同,明玉的家境算得上中产阶级,童年一开始也没有悲惨,反而可以说是被幸福包围的。转折点是在她七岁的时候,那年明玉的父亲在外面的女人给他生了个儿子,在重男轻女的宗族观念和家族压力下,父亲提出了离婚,转而组建了新的家庭。明玉的母亲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将家庭破裂的原因归咎到明玉身上,怨恨明玉不是男孩,打她、骂她、虐待她,还经常把她锁在壁橱或浴室里。对母亲来说,明玉就像一个任其出气的沙包。小学时期的明玉确实是不快乐的,朋友很少,放了学也不想回家,因为回去便要独自面对母亲的歇斯底里和折磨。母女之间与其说是母亲照顾女儿,不如说是女儿照顾母亲。明玉九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家之主,学会了做饭和做家务,收到父亲给的赡养费后仔细经营两人的吃穿用度,从而养成了她勤俭持家的习惯。家庭的重担压在小小的明玉身上,使她整天闷闷不乐,只有每个月去见父亲一面的时候,明玉才会高兴一点。
明玉对父亲的感情极其复杂:她既恨父亲狠心抛妻弃女,害母亲得了重度抑郁症,只能拿她撒氣;同时又深切渴求父亲的爱,怀念小时候还没有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来瓜分这份父爱的珍贵岁月。明玉在家陪着母亲时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每个月只有一天可以见到父亲,每每这个时候明玉都像偷偷约会似的,避着母亲提前精心打扮一番。在父亲面前她总是表现得非常乖巧、懂事、得体,从来不责怪父亲和他的家族,哪怕过年时他们会拒绝明玉的上门拜年。明玉对父亲新家庭的态度也是拿捏得极准,她经常流露出对弟弟的一点点羡慕,但程度把握得刚刚好,从没有越轨到嫉妒的地步。尽管还没见过弟弟,明玉常常会购买或者亲手做点什么小玩意儿让父亲转交给弟弟,希望以此讨得父亲的欢心。她也确实达到了目的,每次见面时父亲都会额外给明玉一些零花钱,有时还会给她买新衣服。
就这样,还是小学生的明玉通过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和父亲的关系,并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父爱。但随着弟弟的长大,心思细腻敏感的明玉越来越觉得父亲对她的爱此消彼长。
不肯服输的明玉开始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不能一味地装可怜,这会招惹父亲的反感;也不能扔下母亲不管,去父亲的新家庭,尽管她一直有所铺垫,让继母对她的印象很好。
后来是父亲的一句话,让明玉找到了新的方向——扮演父亲的小情人。
那是明玉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她穿着父亲新买的米黄色连衣裙,在他面前像花仙子一样转了一圈。父亲声音低沉地说了一句:“你长大了,越来越漂亮了。”明玉敏锐地捕捉到父亲说这句话时的眼神里不仅仅是父亲对女儿的爱,还隐藏了一点点隐秘的情欲,那是一个男人对漂亮的成熟女性近乎原始的野蛮冲动。
聪明的明玉立刻抓住了父亲的这种欲望,并加以利用。她开始扮演起父亲的“情人”角色:像大人一样倾听和分担他工作上的烦恼;跟着父亲出席酒宴,凭着年轻貌美为他“挣面子”,当有人一脸淫笑地问明玉是不是父亲的干女儿时,明玉总会对之暧昧地一笑,不置可否;父亲给明玉买的衣服越来越贵,越来越成熟;到后来,由于她的伶俐乖巧,父亲谈生意时总会带上明玉,她成了父亲的公关利器。
从这件事上,明玉发现可以用自己身上的某种天赋去取悦和操控别人。
明玉从四岁开始学习古典芭蕾舞,一直到十四岁为止,十年间风雨无阻,没有缺过一节课,其认真的态度和热情让她的舞蹈老师印象非常深刻。十四岁那年,明玉拿到了全国少儿芭蕾舞大赛冠军,也就是这一年,她突然和老师说不想跳舞了,她要做一名演员。
之后的两年间,明玉陆续去一些招募小女孩的剧组试过几次镜,都因气质不符等原因被拒,但她从没放弃过,一直在寻找机会。十六岁时明玉翘课来到《淑女》的剧组,那里正在面试小演员。剧里的女一号是当红女星,试镜的小演员是扮演她在剧中的妹妹。当时来试镜的小女孩很多,排了好长的人龙,剧组临时搭了个台子,让每个孩子上台表演一小段剧本里的对白。这段对白只有一分钟,本是姐姐和妹妹的对手戏,试镜的孩子只需说妹妹的台词部分,扮演姐姐的女明星就在台下坐着。
不巧的是,轮到明玉上台时,刚说了两句台词,突然下起了雨,而且雨势越来越强。那个台子是露天的,下面排队的孩子们一哄而散,纷纷躲雨去了。工作人员打着伞走上台想中断试镜,让明玉去摄影棚里继续,台下客座上的人也在陆续离开。
但明玉没有停止表演。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沈明玉表演,除了她自己。
雨点打在明玉的脸颊上,头发很快就湿了,她自己精心梳理的发型也乱了,裙子吸了水贴在身上,传来令人难受的触感,明玉还在继续说着台词,对着人影稀疏的客席。
工作人员们在一旁都呆呆地看着雨中这个倔强的女孩,被烟雨笼罩的明玉,好像在和什么作着斗争似的。
台下的女明星依旧坐在那,她偏过头对着旁边为她撑伞的助理说:“把她签到我的公司,将来她一定能成大器。”
明玉在雨中完完整整地表演了一分钟,她不单完成了妹妹的对白,还用变声的方式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姐姐的部分。她把这个原本应该很简单的一分钟试镜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不知不觉外面也下起了蒙蒙细雨,雨点啪啪打在居酒屋的窗户上,把窗外的一切都模糊了。常泽把目光从街上打伞的行人身上收回来,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痛快地哈了一口气,“这就是明玉出道前的经历。怎么样?是不是听着很传奇?”
我点了点头,感慨地说:“我原本以为她是个幸运的女孩。现在才知道,她的幸运完全是自己一分一毫靠实力和倔强争取来的。”
我为常泽续了一杯酒,听他继续道来。
明玉刚和公司签约的第一天,就顶撞了负责她的策划人。公司方觉得沈明玉这个名字太俗气,都什么年代了还叫玉,听着像农村来的,便给她起了个高端点的艺名——沈明珍。但这个提议被明玉毅然决然地驳回了,她坚持要用自己的本名,一个字都不改,并以非常强硬的口气对公司的高层提出抗议。谁也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女孩,没办法,已经决定的艺名被撤回,公司只能依着她以本名出道。
这就是沈明玉,对个人主张抱着坚定不移的固执态度,坚持以她生来的名字一路前行,不避退,不动摇,任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拖着孤独的长长的影子,走向神坛。
常泽开始做明玉的经纪人,是在她拍完《慢动作》不久的时候。初次见面的明玉很有礼貌,那种深深鞠躬并做自我介绍的样子,是每一个和她见过面的人都会记得的印象。“可爱又不失稳重,应该是个顺从的好孩子”,这是常泽的原话。
实际上,明玉签约公司以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换了两个经纪人。常泽自然也听过当明玉的经纪人不会长久的传言。到底有多任性,有多会摆布人,常泽其实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但是面对明玉懂事和谦逊的态度,常泽一度以为传言是假的。
可惜的是,常泽对明玉美丽的误会仅仅过了十天就宣告破灭了。那是电影《慢动作》宣传造势的某次活动,剧组主创人员都要出席。当常泽把造型师准备好的服装交给明玉时,遭到了她的怒目而视。不知如何是好的常泽恳求明玉忍耐一次,只穿一个小时就好。明玉冷冷地甩下一句话:“和我完全不搭,要让我穿这件衣服,我宁愿不出席。”没办法,常泽只好带着明玉逛遍了周边的商场,好不容易给她买到了喜欢的礼服。“这之后,就都是这类情况。”常泽一边苦笑,一边啜了一口酒。
不喜欢别人设计的造型,不喜欢上综艺节目,不喜欢出演电视剧,不喜欢公司敲定的剧本,不喜欢周围工作人员的态度……明玉总是因为这些而发脾气、闹情绪。如果说是明星大腕,也还可以理解,可那时候明玉不过是才出道不久的十七岁女孩,就这样因为任性得罪了很多人。
明玉和公司最大的一次冲突是关于她上大学的事。那年她十八岁,公司的意思是让明玉去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攻读本科学位,因为学历在国内的娱乐圈很重要,科班出身的资历和相应的人脉无疑会给明玉以后的表演生涯加分,而且读书期间也可以少量拍戏。但明玉再一次坚决反对了,她的理由是“我不需要上大学,也没有时间。”
后来对她有知遇之恩、一手挖掘她的女明星亲自来劝她:“你得慢点,别太着急,干我们这一行的急不得,你需要一点时间来沉淀。”
明玉这次没有发怒,眼眶湿润着,表情里透露出不被人理解的伤心和委屈,“姐姐,我没有时间。”
就这样,明玉近乎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在演艺事业上永远都是竭尽全力,没有丝毫停歇,仿佛燃烧生命似的孤独前行,身后留下一排火焰般發亮的脚印。
仅仅两年后,沈明玉独霸的时代来临了。
三
二十岁时,沈明玉以两部风格迥异的电影破天荒地同时包揽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打破记录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金马奖大满贯演员”,也是“第一位以恐怖惊悚片夺得金马影后的内地女演员”。
在颁奖典礼的直播中,接过影后奖杯的明玉哇哇地哭出了声,就好像紧绷的弦一下断了一样。不论平常表现得多么任性、倔强和强势,她还只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女孩子。透过屏幕,我看到的是一个脆弱易碎、纤细敏感的明玉在泣不成声地发表获奖感言。
从这一刻开始,再也没人敢嘲笑这个不读大学,只知道不停拍戏的沈明玉。即使是之前黑她黑得最狠的媒体也不得不开始发《一位天才演员的诞生》《沈明玉——一张忧郁的高级脸》这种通稿。
沈明玉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女演员,她的发型、服装和妆容,她的喜恶,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切都被全国女性所争相效仿,人们为她疯狂。
之后,正如各家媒体所大肆宣扬的那样,“沈明玉开挂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二十一岁的沈明玉凭借电影《巴黎辣》中塑造的热情、开朗、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形象达成影后连庄,成为金马影史上首次蝉联影后的内地女演员。次年四月,她也以此电影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香港金像奖影后。
这一年,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前三名里有两部是沈明玉主演的电影。有媒体开始用“天才影后”“电影印钞机”等称呼安在还只有二十一岁的沈明玉身上。
我第二次见到明玉时,就是这个时期。
那时候我正和一名女演员交往。她以为我也许会有一定的选角话语权,或者可以为她带来一定的影视资源,又或者能给她介绍点圈内的人脉,总之会对她的表演事业有所裨益,而我也乐于让她这么认为。于是两人就在一起谈了三四个月,期间有一次我去她参演的歌舞片剧组里探班,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正好是沈明玉。这也是明玉出道以来首次挑战歌舞片。
其实,我只是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再见一次明玉,如果那部戏的女主角另有其人,我想我大概率不会去。
我去的时候,剧组正在紧张地进行棚拍,拍的是一场明玉的独唱戏。当时的女朋友拉着我进了摄影棚,找了个不错的观察角度,有点奇怪的是我没看到常泽。幸运的是这场戏没有要求清场,让我得以亲眼目睹沈明玉的拍摄现场。这也是我看到的唯一一次,所以印象极为深刻。
我记得,当时现场特别安静,尽管剧组里有很多人放下手头的工作过来围观,但大家基本上大气都不敢出,少数人的交头接耳都被工作人员示意噤声。我远远看到烫着波浪卷发、穿着一身亮红色大衣的明玉坐在工作椅上低头读了会剧本,还一边用手在大腿上打着拍子。这时候她的身形已经和十七岁时完全不同了,据娱乐报道上说,明玉从刚出道的五十八公斤减到了如今的四十二公斤,腰围纤细到只有五十六厘米。
在简单的补妆后,明玉站了起来,用一种女王睥睨天下的范儿扫了一眼围观的人群。我身后爆发出狂热粉丝的喝彩,还伴随着几声兴奋的口哨,立刻被一阵严肃的“嘘”声压了下去。
接着导演走上去和明玉说戏,刚说了两句,明玉举起右手示意他停止,然后弯曲四指将食指竖起,轻轻在自己鲜艳的红唇上碰触了一下,微笑地眨了眨眼睛。导演闭了嘴,满意地点头退了下去,如同参见完女王陛下后退下去的首相。
“我的天呀!受不了了啊!她简直帅惨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弯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姑娘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小声说。旁边立刻有男生接道:“妈的!告诉我男朋友,我直了!”接着就是一阵哄笑声,被工作人员压了下去。
摄影灯光就绪,很快就开拍了。这是一个长达两分半的长镜头,摄影师提着斯坦尼康,开始按导演设计好的走位在屋内拍摄明玉,然后跟着她走出屋外,摄影师站在升降机上,镜头随之拉升,最后长镜头结束于一个俯拍。
明玉唱的这首歌叫《眼泪非饰品》,唱的是一位高冷、洒脱、从未对男人动过真情的女人拒绝身边众多的追求者,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今天再听这首歌,联想到后来发生的事,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当时在现场,说实话,我完全被她惊人的唱功和在镜头面前超强的魅力与爆发力震撼到了。
从明玉开腔的那刻起,我感到整个摄影棚的气氛都变了,那种强大的气场说是歌后在开个人演唱会都毫不为过。明玉的唱腔是典型的中低音,尾音刻意拉得很长,大颤音浑厚饱满且穿透力十足,充满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吸引力。
唱起歌的明玉浑身散发出一股嚣张的、逼人的、危险的魅力。看着她伸出手指着摄影机镜头,步步紧逼,甚至把摄影师“逼”到了某个角落,我简直为将来看电影的人捏了把汗,那是一种难以描摹的、饱含攻击性的、带有致命魅惑的压迫感。
更可怕的是,她不单能自由操纵自己的情绪,甚至能带动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她清楚地知道这段表演过程中应该给观众呈现出来的“沸点”在哪里,经过前面的铺垫,在捕捉到那个“瞬间”后让兴奋和狂热的情绪“砰”地一下爆发。我也算见识过不少女演员了,但拥有如此瞬间爆发力的女人,我从没见过。
后来我才知道,这段独唱从造型到编舞都是明玉本人一手设计的,包括其中副歌部分那个原地旋转七百二十度的高难动作。
导演喊cut并带头鼓起掌来的时候,摄影棚里的全体人员都为明玉欢呼喝彩。后来这个镜头除了后期配音和调色外,基本是原汁原味直接用到了电影里,完全是一条过的。旁边的工作人员边摇头边难以置信地佩服道:“不愧是‘一条姐,这么难的戏也一条过!”
由于当天提前完成了拍摄任务,也没有什么夜戏要拍,所以剧组下午六点多就散了。明玉见到我时很开心,捂着嘴羞答答地笑起来,我怀疑可能是看见我让她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刚出道那会儿的事情。明玉还像四年前那样对我深深鞠躬,我赶忙还礼,以她目前的咖位,实在不必再对我如此恭敬。
“好久不见啦杨老师!最近怎么样?”明玉这样客套地和我聊起来。通过近距离观察,我发现,瘦了十几公斤的明玉虽然还能依稀看出少女时的五官轮廓,但整个人的气质完全变了,褪去了青涩,沉淀出成熟女性的魅力,宛如一朵正在怒放的红玫瑰。
“原来你俩在恋爱!嘿嘿,没想到你还是个叔控啊!”明玉坏笑着捅了一下我的女友,看来她俩关系还算不错,“今晚你们来我家吃饭吧!怎么样?”
能得到沈明玉的邀请实在是个惊喜,这是多少业界大佬和名门权贵一掷千金也求而不得的事。夜幕下,我的车跟在明玉的车的后面,进入了近郊的别墅区。明玉的家是个不大的二层小楼,相对她的身份来说算是非常低调了。只是外面的草坪很大,保安也很多,这是为了防止狗仔队的偷拍。
走进明玉的房子,里面没有豪奢的装潢和家具,给人的感觉是很精致、舒适和安逸,灯光是暖黄色的,墙上没有挂那种名贵的西洋油画,而是明玉喜欢的一些电影海报。一进门,明玉急急地甩掉高跟鞋,大衣随手扔在沙发上,让我们坐下等一会,她来做饭,刚说完人就不见了。
我惊讶于明玉的家里竟然没有一个保姆,也就是说,明玉都是亲自来做家务。我和女友正好奇地四处观望时,他来了。
这篇文章写到这,我从心理上就开始排斥并有些厌恶继续写下去。但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只能深吸一口气,一边感到心脏在收缩,嘴唇发干,一边勉为其难地回想那个夜晚。
谈起沈明玉,有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男人,甚至比她父亲都重要,他就是晋腾。
关于晋腾的长相,我实在是不想、也不愿意在此浪费笔墨,如果你真不知道还很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网上搜。
那天晚上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总之他就是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像男主人一样,招呼我们在沙发上坐下,给我们倒水,陪我们聊天。
我对晋腾的第一印象就不好。首先我声明一点,这绝非出于对他的嫉妒,因为从他看我女朋友的眼神我就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了。我对人的感觉向来很准,后来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聊着天,或者更确切地说,主要是他们两个人在聊天,我一直在旁边静静地审视着这个男人。
媒体最早爆出沈明玉和晋腾“热恋”时,明玉是十九岁,晋腾大她一岁。有媒体记者在明玉的公寓外拍到晋腾飙着摩托车路过的样子,当天的热搜标题是“沈明玉晋腾的秘密恋情遭曝光”。
两人由电影《爱的启程》结缘,晋腾是那时候正当红的小鲜肉,和明玉在电影里扮演情侣,两人因戏生情。
据有关人士透漏,明玉是一个对演戏之外其他活动都不甚感兴趣的人,所以拒绝了公司给她的一系列企划。她总共只上过一次综艺,据猜测,原因是那期节目里有晋腾。曾有个电视台工作人员称,录制那期节目时,明玉特别开心,频频笑场,而且无论对谁,行为举止都非常有礼貌,还独自一人默默地把其他演员散落在地的拖鞋摆放整齐。当晋腾录制稍微有点危险的室外运动时,明玉那种挂念和依恋的表情跃然脸上,完全被镜头捕捉到了。当被问到为什么会特别关心晋腾时,明玉毫不避讳地公然表示自己是晋腾的粉丝、小迷妹。
“饭好了!各位久等啦!”明玉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她换了一身居家服,还戴了个明黄色的可爱围裙,看上去就像个刚从幼儿园跑出来的小黄鸭。
我们跟着她走进餐厅,餐桌上整整齐齐地摆好了四副餐具,桌上是六盘热腾腾的家常菜,四荤两素,桌边还有两瓶红酒。难以想象明玉亲自下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做了这么丰盛的一桌晚餐。
进餐时,明玉平易近人得像个邻家小妹妹,一直和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耍宝卖萌,完全没有大明星的架子。更令我吃惊的是,明玉对晋腾完全是一副妻子对丈夫关怀备至的样子:晋腾说“苹果”,明玉就高兴地答应着去拿苹果;晋腾说“咖啡”,明玉温柔地答应着,再次离座去冲咖啡。明玉看晋腾的眼神,用媒体的话来说“无需多言就幸福满溢”。尽管我不想承认,但这个时期的明玉和晋腾,确实是甜蜜而幸福的,至少对明玉来说是如此。
就是这样一个在二十一岁时得到了别人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荣耀与成就的顶级巨星,那个任性、倔强、自作主张、强势到被人背地里叫做“女王大人”的沈明玉,在晋腾面前却露出小女生才有的那种乖乖的、满足的、花痴般的笑容来。
这次去明玉家吃饭后不久,我又约常泽出來喝了一顿酒。才三年不见,常泽变了,给人的感觉明显老了许多,眼窝深陷下去,看上去疲惫不堪,表情也黯淡了。我问起原因,常泽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呀!”
无论对谁来说,明玉都是个难对付的孩子,她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了。明玉对于奇装异服的执着,在娱乐圈几乎是人尽皆知,出道早期就总是因为服装造型不合心意与自己的造型师产生冲突。后来公司干脆直接撤掉了她的造型师,之后她所有的化妆、造型和服装搭配都是自己亲自设计的,后来她甚至还会过问电影海报的摄影。这些都还算小事,更让常泽头疼的是,在其他方面明玉经常因为单纯的“不喜欢”就不顾情面地直接反对、闹情绪,得罪了很多业内人士,也包括和她合作过的一些明星。常常是明玉发了一番脾气甩手走人,常泽只能在后面给她“擦屁股”,不停地弯腰替她道歉和处理各种解约事宜。因为受够和厌倦了这些事,常泽曾三次提交辞呈,每次都被公司苦苦挽留。每每这个时候,明玉都会眼睛弯成月牙儿,满面笑容地凑过来示好,撒娇似的问:“常叔叔,你还好吗?这是我专门给你做的点心哦!”弄得他哭笑不得,好不容易下定离职的决心也就烟消云散了。
在业界,勇于担当明玉经纪人的常泽也成了名人。给她做经纪人的四年多下来,常泽几乎被明玉的任性压得喘不过气来,连妻子都说他“一直闷闷不乐,已经很久没笑过了”。
有一次,不知明玉又对什么不满意,在剧组的休息室里大发脾气。常泽朝里面探头的瞬间,明玉把化妆台上的瓶瓶罐罐一股脑儿地扔了过来。被彻底激怒的常泽冲上去和明玉扭打了起来。
“我当时实在是受够她了!”常泽呷着一口酒,恨恨地对我说。
常泽把明玉骑在身下,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明玉当然也不认输,手脚并用地用力踢打,还伴随着恶毒的咒骂。
“那天我气得自己先走了,没有管她。不过后来听说她还是顺利完成了那天的拍摄,我记得是个长镜头,独唱,一条过的!这一点不愧是明玉,不论是发多大的脾气,吵多大的架,一站在镜头面前就会表现出超人的专业性。”
我已经震惊得完全说不出话来。
“她呀,就是为了表演而生的。”常泽笑着摇摇头,也不知是苦恼还是高兴,“有时候想想,明玉就跟《烧酒少女》那首主题曲里唱得一样,‘她一直以来都像是一颗北极星,独特、耀眼、又孤独……”常泽说着拿起筷子敲着酒杯,半醉半醒地低声唱了起来。
成为大明星后,身处众人包围中的明玉却经常流露出寂寞的神情。有一次四下无人的时候,明玉自言自语般对着常泽小声说道:“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离我而去的吧。”
正值巅峰期,获奖无数,被人众星捧月般迷恋和爱慕的明玉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常泽感到不可思议。
但现在,我和常泽都理解了明玉当年那近乎悲鸣的呐喊。
四
拍完那部歌舞片后,沈明玉被国宝级导演钦点,出演电影《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当时这部古装大片的制作班底堪称国内的顶级豪华配置,演出人员更是梦幻卡司,几乎网罗了国内所有最知名的演员。
影片上映后果然大获成功,沈明玉将林黛玉的悲郁凄怆、憔悴病态之美完美呈现在大银幕上。凭此角色,二十二岁的沈明玉拿到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随后以女王姿态达成史无前例的金马影后三连庄。至此,沈明玉已集齐香港金像、台湾金马、大陆金鸡的华语影坛三大最高奖项的影后桂冠,成为华语影史上最年轻的大满贯影后得主,被媒体封为“中国电影皇后”。
站在镜头前的明玉整个人沐浴在光线之中,仿佛本身就是发光源一样,那是她以生命为柴,绽放出无与伦比、璀璨夺目的光芒。
然而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光芒愈发耀眼,随之产生的影子也愈发阴暗。
从沈明玉和晋腾开始交往的第三年起,各大娱乐媒体接连爆出晋腾和其他女星的绯闻:晋腾在日本宣传新片期间,隐瞒了自己和沈明玉的恋情,和日本正当红的影后陷入热恋;在国内也不断地和多位女演员、女歌手、嫩模传出秘密约会的花边新闻。沈明玉和晋腾的恋情陷入危机。
《红楼梦》之后,沈明玉出演爱情悲剧电影《沉船》,并演唱了电影同名主题曲。这首歌描述电影里的爱情就像一艘在海上遇难的船,注定沉没。其旋律凄婉哀怨,歌词大意是明知没有结果,即使痴傻到被人嘲笑,也要奋不顾身地去爱,将此身托付给狂风暴雨,最后粉身碎骨,沉入大海。整首歌明显带有某种宿命般的悲剧意味。
这首歌在当年大火,成为传唱度最高的年度金曲。后来沈明玉以此歌登上当年的春晚舞台,她身穿一套露肩毛蓬裙,露出天鹅般的长颈和美丽的锁骨,其清丽倔强、纤细柔弱、楚楚动人、我见犹怜的形象被媒体评为“风华绝代”“悲剧美的化身”“美到令人心碎”、“从古书里走出来的幽怨美人”。
在现场演唱时,沈明玉悲从中来,哽咽落泪,顿时引发全民热议。人们纷纷猜测,沈明玉在演唱时代入了自己和晋腾的感情。
明玉二十二岁演唱《沉船》的样子,我始终也无法忘记,那种破碎的、清冷幽怨的、激起怜爱之心的美让我沦陷。
之后的沈明玉开始走向国际,二十三岁时第一次提名即夺得威尼斯影后,国内媒体纷纷预测她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只是个时间问题。在威尼斯电影节走红毯时,沈明玉身穿由本人设计的套装惊艳亮相。这是她将某一款限量版的红黑色爱马仕方巾尽数买下,制成世间仅此一套的“方巾礼服”。其前沿和浮夸的造型震惊外媒,让全世界见识到了她大胆前卫又极富创意的自我包装能力。
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明玉,就是这之后不久的事。
那段时期我的创作进入了瓶颈期,完全没有什么能激发我的灵感,好像整个人丧失了写作能力。于是半为了散心、半为了增加阅历和见闻,我去欧洲游学了一年。
期间我在伦敦大学学院参加一个短期的创意写作训练班时,听闻明玉的新片恰好要来伦敦拍摄一周,我立即联系了常泽,安排和她约见。
我们是在泰晤士河旁的一家饭店见的面,对岸就是英国议会大厦,旁边的大本钟还在维护修缮中,整个钟楼被木架严密地裹了起来,活像个作茧自缚的蛹。
虽然国外的狗仔没国内那么多,但明玉还是戴了顶遮阳帽和大墨镜。我打趣道:“伦敦这个天,你戴墨镜要比不戴更引人注目。”
明玉被我逗笑了,摘下了墨镜。我发现这时的她几乎瘦脱了形,笑起来也很勉强,带着点苍白,眉宇间不胜凄惶,眼神里隐隐含有無尽的忧怨与哀愁。
再仔细一看,明玉连左手无名指上戴了三年的紫宝石戒指都摘了,空留戒痕。我知道这时候和她开什么玩笑都是枉然。
我们避无可避地谈到了她和晋腾的感情问题。那一刻我感到身负重任,如同担负着明玉的全国粉丝交给我的重托,要替千千万万个关心明玉的人来劝说她早日离开晋腾。我实在弄不明白,到后来几乎是有点质问她的意思:既然一段感情已然崩坏了,何不当机立断,早日脱身呢?我们大多数人不都是谈了很多次恋爱才遇见那个真正对的人么?这个世上,没有谁对谁真的那么重要,谁离了谁都能活得很好。
明玉默默地点点头:“我真的特别羡慕那些能见一个爱一个的女人,有时候想想如果自己也能那样,今天结婚,过几个月就离了,过两天再婚,重新开记者招待会,对着大家深深鞠上一躬,‘不好意思,我又结婚啦!那样坏坏的、对感情觉得无所谓的女人该多酷啊……”明玉慢慢低下头,无可奈何地笑了一下,好像在嘲笑自己,“可我真的做不到,我没有这种能力,我的心太小了,容不下那么多人,我没有办法,我是真的做不到……”明玉双手捧住脸,眼泪如珍珠般从指缝间涌出。
“你的心里只能容下他,可他的心里却有数不清的女人,你这样值得么?”
“我现在在他心里可能排到三四位,但总有一天,我会回到第一位。”
“你怎么还不明白,感情和你演戏拿奖根本不是一回事,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拿到第一。”
“不,我不会轻易认输。”
后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上天愿意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现在的我回到在伦敦的那一天,我能不能用更巧妙的说辞、更委婉的劝解和更富同情心的疏导来劝服明玉?
我想结果多半还是一样,明玉就是这样倔强、偏执、好强,任谁也无法左右她。而那些真正爱她的人,包括我在内,也许恰恰爱的正是这些。不,应该说我们爱的是明玉的全部:爱她个性中好的和坏的所有方面;爱她在银幕上可爱、叛逆、热情、性感、妩媚、妖娆、端庄、优雅、冷艳、霸道、哀怨的百变形象所带来的无穷魅力;爱她追求艺术时的任性、坏脾气和固执己见;爱她不懂人情世故的傻;爱她对待感情专一的痴;爱她身上同时存在的光与影、脆弱与坚强、短暂与永恒;爱她那种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竭尽全力、奋不顾身、燃烧生命的样子。
这就是明玉,当她笃定要做一件事时,心之所向,九死不悔。
她要爱晋腾一生,这个决心高于一切,所向披靡。最后,她确实做到了。尽管我绝不认同,也无比痛惜,但我尊重她的选择。
伦敦那次会面后不久,我就回了国。二月份的时候看到娱乐新闻上说晋腾在上海添置豪宅,由沈明玉出资购买,传言这是两人未来结婚的新房。有网友亲眼见到常泽和晋腾的经纪人在银行办理转账业务,交易金额为八千万。
六月初,沈明玉被媒体报道频繁出入高档家具城,在新婚家具这个角落里满心欢喜地挑选桌子和床等家具。据工作人员透露,沈明玉在三天内购置了三百多万元的家具,运送地址为晋腾新买的豪宅。
六月下旬,媒体爆出了晋腾在美国纽约与沈明玉的死对头出双入对,同居数日的爆炸性丑闻。这位死对头在拍戏时曾故意公报私仇,狠狠抽了沈明玉两个嘴巴,将她打出血来。两人在娱乐圈是公认的水火不容的死敌。
七月十一日下午四点半左右,沈明玉在晋腾的公寓里割肘自杀。五点时,晋腾回到住所,在浴室发现了倒在血泊中、鲜血自伤口处不断涌出、浑身颤抖抽泣着的沈明玉。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晋腾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叫救护车,而是自己开车将沈明玉送到一家私人医院救治。由于伤口太深,小医院的缝合技术不达标,沈明玉又被转到附近的公立医院,路上还遭遇了堵车,错过了最佳抢救時间。晚上七点十三分,沈明玉逝世。两天后,她本将迎来自己的二十四岁生日。
一代传奇影后就此香消玉殒,一个时代匆匆画上了句号。
常泽告诉我,左肘内侧那道伤口长达八厘米、深两厘米,没有一丝犹豫,其惨烈程度远甚于一般的割腕自杀。除了大量出血,撕裂的伤口深处,筋肉和神经亦被切断,深可见骨,从中可以看出明玉非比寻常的必死决心。
我尝试着去想象,握起刀的那一刻,将冰冷的刀刃抵住自己的手臂时,明玉的内心究竟经历着怎样狰狞的绝望?每每想到这,试图要去体会明玉当时漩涡一般复杂矛盾的心境,那首《沉船》总会悄然淌入我耳中,席卷而来,直至将我彻底吞没:
“在无尽孤寂中,濒临沉没,我是爱的沉船。”
每次听到明玉唱的这首歌,我的心都会被入骨的悲哀攫住,忍不住想要肆意痛哭。如果可以的话,即使挣断手臂也要拼命把明玉从深渊中抢回来,可我只能眼睁睁望着她孤独地坠落,坠落,到了遥不可及、光明永远无法触及的黑暗里。
“若我注定会沉入海底,只想在你的怀抱中尽情哭泣。”
不难猜到,明玉在晋腾的家中自杀,是希望他是第一个发现她遗体的人。那一天,明玉就那样安静地在血泊里等待着,回顾着短暂的人生,忍受着痛苦,凝视着自己身体里流淌出的每一滴血,只为等待被他发现的那个瞬间。就那样,孤独地等待着。
“孤身一人,无人在侧,我是爱的沉船。”
明玉低沉的嗓音穿透了我的灵魂,正如她唱的那样,明玉破碎了,崩毁了,永远地沉没了。
我不想去写后来晋腾怎样受尽千夫所指,被全国舆论口诛笔伐,遭到媒体和业界的集体封杀。因为和明玉相比,他根本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过是尘埃一般的存在。
我和常泽再一次坐在了酒馆里。从第一杯酒下肚,常泽就哭出声来,鼻涕和眼泪混在了一起。我从没见过一个快四十岁的男人哭得这么伤心,就像是突然没了家一样。
对常泽来说,担任明玉经纪人的这七年,可以说是满身疮痍的七年,他被明玉顶撞着、摆布着,同时也以某种方式爱戴着。毫无疑问,常泽也珍爱着这个热忱的、敏感的、脆弱的灵魂。
“明玉她,太敏锐了啊……”常泽哽咽着伏倒在我面前,“她用远超常人的敏锐触角,去感受着世间的一切,所以她所产生的情感才会如此激烈。正因如此,她才能将丰沛的感情融入表演中,但也正因如此,与别人相比,她所受到的伤害也是加倍的啊!”
窗外刚才还是绵绵细雨,这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无数条银线贯穿于天地之间。黄浦江横亘在这座城市间,于风雨中奔流不息,如同命运的长河。
“如果可能的话……”常泽泣不成声地说,“好想再被她任性地作弄一次,然后看她弯起月牙儿似的笑眼,撒娇地问我:‘常叔叔,你还好吗?这是我专门给你做的点心哦!”
可那个笑起来眼睛像月牙儿的女孩儿,再也回不来了。
责任编辑: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