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亮 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食品检测方法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食品作为生存必备物品,其安全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近些年食品工业发展迅速,食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生存需要,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食品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着重对食品安全做出重要指示,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监管标准的完善等做出明确指示,并要求食品检测必须做到产管并重,保证所有环节检测到位。及时对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食品检测精准到位。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与人们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发展有紧密联系。地沟油、重金属超标、卫生问题等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积极创建食品监管体系,就食品安全问题地解决,提出各种有效措施,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屡禁不止[1]。
究其根本,市场管理制度存在局限,食品检验标准有待完善,假冒伪劣商品频繁流入市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需要很多工序,原材料、生产制作以及后期的包装销售等,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流程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食品的安全。基于此,加大食品检测力度,积极完善食品检测模式,优化升级检测标准,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提高市场秩序与食品安全检查的严格性,保证所有环节的安全检测有效落实。对食品安全来讲,食品检测至关重要,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2]。
对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以下展开详细研究。
人员主要指食品安全的检测人员,检测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质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检测人员若岗前培训不到位,会导致检测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加上主检人员不熟悉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会出现误判现象,造成检测报告无效。
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检测设备的支持,食品安全检测中涉及到很多检测设备,检测设备的运行与校准,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液相荧光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都必须定期进行设备检定,若检定结果达不到规定标准,不允许投入使用。使用中检测结果没有按照规定标准确认,同样影响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3]。
食品检测中样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样品抽取、受理、保存以及制备等过程中,若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处理,那么就会为后期的食品安全检测埋下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为实验室环境。若实验室环境不符合实验标准,那么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准确性,同时还会威胁实验室安全。若实验室不能准确识别水、电、噪声等风险,废液或者废水处理程序不合理,没有设置防震实验区域等,实验安全风险都会增加,检测方法标准有效性降低。
检测方法作为食品安全检测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检测结果精准性、检测过程顺利完成、检测过程合法性的重要要素。检测方法应用中,没有对其中的风险及时纠正,没有进行科学验证或者证实,检测标准未及时更新,检测范围超出规定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检测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质量控制不到位;第二,质量监督计划制定不及时;第三,能力维持相关验证、评估不到位;第四,风险未及时纠正;第五,没有正式试验检测保密性与公正性。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与专业培训,积极学习最新检测法律法规,熟悉所有监测规范内容与要求。针对具体检测岗位需求,制定适合检测人员的培训方案,并且提高对综合素质培训与责任意识的重视。根据食品检测中涉及到的理化实验、仪器操作以及设备养护等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通过《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以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文件的学习,准确判断食品安全检查现象。积极组织检验能力比拼、实验室安全防护经验交流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内外部培训计划,具体包括后勤辅助、报告审核以及技术负责、质量管理等岗位。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培训情况及时完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精准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及时反馈结果,随后对培训内容进一步完善,形成良性闭环培训系统。
食品安全检查必须加大质量监管力度,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帮助食品检验降低风险,提高食品检测质量,进一步落实检测方法标准,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与可靠性。质量监督与控制必须做到全面性覆盖,从人员培训、仪器设备运行到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真正实现全方面有效监督。
综上所述,食品检测方法标准落实,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综合食品检测方法标准落实影响因素分析,及时做好识别与评估,并结合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保证整个检测活动顺利完成,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由此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发挥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