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
(西山煤电基本建设处,山西太原 030041)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综合国力逐步加强,这些都与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有直接关联,作为支柱型产业,在世界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也在逐步进行深度改革,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建筑业间激烈的行业竞争,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性发展则必须从薄弱口进行改变。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长期以往采用粗放管理制,在建筑项目施工整体中并未有过多的管理要求,而建筑施工本身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的各个环节也相对较为复杂,再加上环境以及人为等因素的互相作用,施工安全问题和弊病在近几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已成为建筑行业和民生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是我国尤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型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建筑项目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而眼下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大背景的深入,建筑业若想要保障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将原有的快速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在建筑行业的改革中,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项目,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解决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决策、计划来制定有组织、有控制的管理工作,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物料、施工者以及施工设备的和谐运行。针对建筑业,我国已逐渐颁布相关的施工规范及制度,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及安全生产制度等,按照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生产项目中并未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完善,或者是所采用的安全管理体系与项目生产实际的匹配度较低,除此之外,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者大多数不具备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管理并未投入百分百的重视,再加之其专业能力的不足,就导致在工作中针对安全隐患,并不能及时觉察和排除。最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模式大多沿用传统,与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不相匹配。
据数据统计,建筑行业的工伤率及死亡率仅次于煤炭行业和交通领域,就建筑工程项目本身而言,其具有劳动密集性、单件性、离散性等行业特点,再加上建筑工程施工受到的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等众多,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完善且适用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和解决,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了项目成本投入的损失,对保障建筑项目生产工期也有着现实意义,是现阶段推动建筑企业凝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建筑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以及稳步长久发展提供稳固基石。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特种设备作业以及高空作业,就作业本身而言具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再加上我国大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大多为露天环境施工,空气的湿度、温度、地质水文环境、降雨降雪、大风以及高温暴晒都会给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机械设备种类也越来越多,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十分关键,但大多施工并不是每开展新的项目就引进新的设备,建筑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本身因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就有一定的磨损,如果不加以检查和维修保养,在投入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故障现象,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项目整体的基础,建筑材料若本身存在质量缺陷,那势必会对整体建筑结构带来质量危机。建筑材料市场良莠不齐,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必须按照设计规划进行,但仍有部分建筑企业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前期投入的重要意义,所采购的建筑材料质量堪忧;更有甚者进行不法贪污,导致建筑所用的原材料质量低下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多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主要目标在于其经济效益增长中,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并未有较大的投入,所以现阶段及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建筑质量问题及施工安全事故的暴露与频发,近些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才被行业重视,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过渡与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现阶段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在建筑行业中还存在较多的漏洞和不足。
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离不开健全的监管制度,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理工作也存在较多的难处和弊病。首先上文已提及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众多,十分复杂,加上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分包以及转包的情况十分常见,这就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管存在一定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对工程监管这一环节的相关约束法规较为欠缺,不同的单位,其监管办法及力度也无法统一,导致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缺乏健全的管理、监理。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离不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危险源的认知和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行业所需的施工人员量大且杂,施工团队中的施工个人水平、能力、技术也参差不齐,建筑企业还为系统性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再加上建筑业施工人群的流动性大,在管理中也存在较大困难。最后是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仍有欠缺,作为安全管理的先决者,若其工作态度不严谨,执行力度较小,无疑会给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造成阻碍。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预防工作大于事故处理,对此应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好全套的风险管控工作。首先应有针对性地识别、评估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风险,然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及监控手段,还要将风险评估结果以及风险危害性,对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传达和教育。通过消除源头上的安全隐患,可以最大限度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必须依赖于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责任划分上,首先应明确项目经理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然后将各部门的职能、业务划分范围明确,将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在各部门各环节之中。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强调安全生产责任的全体性,强调每一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确定生产环节每一项中都符合安全生产原则。在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划过程中必须强调责任制,对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相匹配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每个环节的负责人亲自签订,明确肩上职责。除此之外还要设置各级各项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将制度与绩效挂钩,确保制度落实到实处。最后还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察工作,对项目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一一检查,定期开展符合生产要求的安全工作例会,确保安全意识贯彻项目整体。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教育及培训,要符合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安全意识教育在于帮助施工人员坚持实行安全工作,安全技能教育及培训则侧重于施工人员的生产技能强化,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失误或错误现象而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开展的过程中,首先应将生产纪律条例融入其中,让所有施工人员明确工作制度。而且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较低,比如电工、起重机械司机、器械安装拆卸工、高工作业工人等等,针对这些特种作业人员应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素质教育,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施工水平。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引进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动态监测更加完善,有利于实际情况和各种问题的及时反馈,还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计算能力对不同安全隐患给出相应的决策报告,对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系统其本身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对施工环节所产生的大量信息资料,可以实时收集、储存并分析处理,提升管理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安全检查也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路径,在现阶段的安全检查中往往更注重形式,在优化中应强调检查内容的丰富,包括对管理制度、现场隐患、思想建设、事故处理等的检查,在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中应强调自检,在自检中也要进行有侧重点的检查工作,包括生产设备的检查、安全卫生设施的检查、现场管理的检查以及施工条件的检查等。通过检查危险因素来制定科学紧急预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高空坠物、高空坠落、器械伤害、火灾、触电、坍塌以及中毒等等都属于安全事故,针对此应建立健全相关的事故紧急预案,可以通过对已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收集归纳,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危险点,做好科学防范措施,完善适用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做好相关演练工作,强调施工人员应急技能以及各部门间的快速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