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付
(广西百色右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百色 533000)
市政污水管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市政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解决居民生活污水收集排放问题,需要提升市政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解决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缺陷、污水二次污染等问题,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良心工程”,使市政污水管网工程更符合人民的生活需求,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污水收集排放和处理问题,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居住环境。
市政污水管网工程特别是老城区雨污改造项目,管网施工现场周边具有建筑物密集、人员流动大、现状地下管线密集、布局错综复杂等特点,不具备大面积开挖进行管道安装的条件,同时还必须兼顾周边建筑物安全稳定、现状地下管线正常运行、人员行走安全等因素,施工现场组织协调难度巨大。
为降低市政污水管网运营成本,污水管网规划、设计一般以重力流为主,地势平坦的城市污水管网末端埋设较深且坡度小,对管材质量、安装精度、管槽开挖支护措施、安全隐患消除等要求提高,管道安装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活污水臭气较大和错节、混接污水直排口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为防止臭气污染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对城镇居民身体的损害,对市政污水管网及井室的密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市政污水管网一般位于市政道路下方,各类管线繁多、布局错综复杂,污水管网出现质量问题进行维修难度大、安全隐患大、成本高;且受道路动荷载扰动频繁,对下方污水管网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减少由于施工质量缺陷给道路交通、污水排放受阻溢流而污染环境等造成的影响,对污水管网整体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施工单位测量放线技术失误、施工当中为避让地下管线随意改变管道平面位置及标高等,都是造成管道平面位置、坡度与设计和规划批复不符的主要原因;经严格通过碰撞分析的设计方案,位置的改变新建污水管网对现有管线的影响可能性增大,管线迁改、交叉等情况增多,建设成本加大,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系数降低;而坡度不顺导致排水不畅,甚至形成倒坡淤泥淤积严重、管道堵塞等,管道后期维修维护成本加大,污水溢流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增大。
市政污水管道以重力流为主,沿着同一方向放坡,管道局部埋设较深,施工单位在管道安装中,为节省土方开挖量,降低施工成本,在未对施工方案可行性、安全性进行充分论证,或采取沟槽稳定支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降低沟槽开挖坡度要求,甚者垂直开挖,在地下水、地面雨水冲刷、沟槽边顶荷载等作用下,造成沟槽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坍塌、滑坡,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失。
污水管网为道路附属设施,新建道路常规情况下在路基成型后进行沟槽开挖和污水管道安装及回填,回填采用压路机压实,回填压实度较易把控。而在现状市政道路进行雨污分流管道改造时,地下管线复杂、周边建筑密集等情况,不具备大面积开挖再回填的施工条件,为尽量减小沟槽开挖造成的影响,往往采用临时支护措施为减少沟槽开挖面提供条件,导致沟槽回填无法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作业,压实度把控难度加大,后期出现道路沉降的频率较高。其次,管道基础未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处理不良地质等,污水管道未能安置于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管道产生不均匀沉降,管道连接位置脱落、拉裂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管道抗渗能力差,产生漏水;漏水还可能将管道周边的泥土冲走,形成空洞,重压之下造成路面塌陷等。
在市政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管理中,为增强管理工作效果,促进市政工程健康发展,结合市政污水管网工程和当前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从多个方面入手,着重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以此增强施工管理工作效果,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国家正在鼓励和加大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市政污水管网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布局,统筹制定科学的项目规划和建设管理体系,作为开展污水管网建设的依据,提升城市管线规划综合水平和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促使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日常工作中,结合现阶段及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由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制定科学的管线规划,建立一套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到项目建设和运营各参与单位、职责分工明确、惩奖分明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积极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优势,以现阶段职能部门统一协调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打造新的发展模式与理念,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保证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从源头解决市政污水管网建设过程中为避让其他地下管线及构筑物而造成的管道平面、坡度偏离设计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提高市政污水管网建设的管理水平,真正解决城镇污水排放问题,有效促使各项市政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和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常规的沟槽回填做法为中粗砂全包回填,设计压实系数大于93%,但是实际现场施工管理中,管槽回填受沟槽开挖面的限制,无法采用压路机对回填砂石进行碾压,采取人工碾压的方式,压实系数较设计要求的指标相差较大。在有类似特征的项目:①在项目前期和施工招投标阶段将给排水施工规范要求明确纳入施工合同,并在设计和工程量清单中明确详细做法,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投资控制提供基础,为进一步确保管道周边回填的压实效果提供保障;②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解决沟槽回填沉降问题,对于在现状城市道路进行管道安装沟槽回填中,为最大限度降低沉降量,在沟槽回填较浅的情况下,可采取管顶500mm范围内级配碎石回填再采用混凝土垫层回填至道路面层以下的方式,代替原土回填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后期沉降产生,最大限度保证管道周边范围柔性结构回填,同时在后期维修中可避免破碎混凝土回填层对结构层和管身的影响。
当前大部分城市已完成建成区的管线普查工作,建立管线三维立体模型,在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的设计中,应根据现有管线基础数据,结合大数据及BIM 技术等进行管线三维建模,并充分利用碰撞分析系统软件进行管线碰撞分析,在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优化设计方案,尽可能减少新建污水管网对现有管线的影响,将管线迁改、交叉等降至最低,对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方面成效显著。
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将复杂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问题集成化,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在最大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将项目管理模块化和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并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每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结果应用到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建筑业创新的关键点,也是创建节约型社会和紧随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施工管理的最低要求,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形象,为又好又快地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项目管理保障。
市政污水管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稳固提升,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良心工程”,在市政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中应通过制定管理体系,科学做好污水管网规划工作;结合城市管线普查成果和大数据进行碰撞分析,不断优化管线设计方案;加强污水管网沟槽回填管理,积极探索改进回填方式和大力推行项目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强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缺陷、污水二次污染等问题,保证市政污水管网工程质量,促使市政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和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