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东营市规划研究中心(东营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山东 东营 257000)
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很多城市均存在严重的内涝问题,对正常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缺水的困境,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组织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环境问题,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对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建设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前期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在后期出现诸如积水、内涝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产活动。内涝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规划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因为其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还会对城市排水系统、建筑物以及管道建设等产生影响,近年来,因为内涝造成的损失在不断的增加[1]。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能够进一步缓解积水、内涝问题,将海绵特性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增强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两者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简单来讲,海绵城市便是在下雨时将雨水进行吸收、渗透、存储以及净化等处理,通过完善的水循环与渗透系统,一方面是避免内涝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向如屋顶花园设计、绿地设计以及雨水收集设计等,通过人为措施来对雨水、生活用水以及建设用水有效的收集、存储以及循环利用[2]。现在海绵城市的研究在不断加深,基于此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来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首先要保证城市建设、生态环保以及经济发展几个方面之间的协调性,不能牺牲任何一方来促进某个目标的实现。现在海绵城市的研究不断加深,相关的成功案例在逐渐增加,可以结合以往经验,从城市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确定可行性与合理性最高的规划方案。例如在注重道路绿化的同时,结合实际交通情况来进行有效调整,保证绿化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且任何规划方案的提出,均需要提前做好产出与投入、开发与保护的计划分析,确定方案设计要点,保证每个节点之间维持稳定关系,使整个海绵城市的设计更加完整。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推动城市建设进程的同时,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城市规划需要兼顾环保性原则,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改良。目前海绵城市的规划中,对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不断的提高,增加了植物栽种种类以及数量,以及还对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进行了专业性保护设计[3]。基于生态发展需求,合理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努力营造生物多样性发展环境,满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根本要求。
城市规划离不开当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条件,需要结合当地水文地质特点、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水资源状况等来进行综合分析,以解决积水、内涝问题为根本,因地制宜的选择规划方案,确定设计要点,进一步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在规划建设之前,需要明确海绵城市特征,结合城市自身情况确定建设方向与内容,坚持科学性与专业性基本原则,在兼顾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强调海绵城市在解决内涝方面的实用性要求[4]。对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提高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在城市规划中道路体系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其作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一大设计对象进行分析。普遍情况下城市雨水径流量比较大,为避免出现积水、内涝等问题,可以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例如针对道路两旁绿地的改造,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可以更好的获得雨水控制能力,增强排水与渗透效果。同时,还能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以免全部集中到道路上出现路面积水的问题。一般市政道路以下沉式绿地最为常见,绿地高程要低于道路5~25cm,以确保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实际规划中,需要对现场条件做全面的勘察,在明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来完成下沉式绿地的规划,且要注意对绿地蓄水能力的科学预估,使其能够满足当地最大降雨量情况下的蓄水与渗透要求[5]。另外,还可以在下沉式绿地中设置一些小型湿地生态群落,提高市政道路绿地景观效果的同时,利用植物来实现雨水的进一步净化处理。
以建筑工程为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进行规划创新,通过建设绿色建筑屋面,来对建筑外表温度进行调节,能够进一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以及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绿地面积,用于雨水收集,再加上绿廊建设,与城市雨水渗流系统相配合,最终流入到河道系统内,从城区的核心区域穿过,避免积水过多带来不便。另外,市政道路以及景观绿地降雨富余水量也可以通过渗流系统进入到城市管网内,实现对雨水的系统收集。例如常见的下沉式绿地,需要参考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保证可以将集中起来的雨水输送到绿廊中去。注意街区、广场、绿地等多方面的地表径流控制,使其能够全部通过管网、边沟等聚集到一起,然后在对其做进一步的净化与调蓄,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6]。
如果遇到强降雨的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城市地表径流就会大幅度的上涨,如果不能及时将此部分雨水排除掉,便会造成城市内涝,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为改善这一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时,就可以通过对道路铺装材料的科学选择,来增强雨水排放效果。实际操作中需要先确定城市道路渗透要求,结合城市道路具体功能需求,来进行铺装材料的筛选应用。例如城市道路车行道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多是以沥青为主,其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与稳定性。而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就需要在保证道路结构功能的同时,兼顾道路的透水性。同时还要注意路面施工时,渗透区域不得设置防水层,避免在渗透作用下雨水会渗透到该区域的土壤中,造成雨水滞留而削弱道路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更容易出现质量病害。
海绵体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部分,在自然降雨以后,最终可以进入到河流系统中的雨水通常未达到总量的一般,其中的大部分雨水会经过土地涵养漏渗,以及通过植物蓄水,最终缓慢蒸发重新参与到水气的循环中。在这种方式下,雨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不仅可以避免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同时还更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城市规划中对天然海绵体的重视不足,在建设发展中甚至是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降雨大部分是依赖于城市排水系统来完成,如果规划不合理,便会出现内涝、径流污染、雨水资源流失以及地面下沉等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规划设计,需要强调原有胡泊、湿地等天然海绵体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专业保护,利用其来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建立功能完善的生态海绵体系,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处理[7]。对已遭受破坏的天然海绵体,可以通过培养水中植物、水系统更新升级等方式,来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使其基本功能得到发挥。
海绵城市理念虽然已经得到了更多城市的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是想要实现城市规划创新必须要注意的方面。应合理运用生态城市规划方法,通过对当地环境、资源、经济、人口以及规模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强调生态保护的同时,还要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两者缺一不可,且相辅相成。同时,要注意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城市下一步的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自然力量排水的优势,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建设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需要正确看待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全新规划方向与要求,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基本原则,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整体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