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波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基础底板是指建设项目的基础部位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板。基础底板一旦出现裂缝,会导致地下水的渗入,影响使用功能,严重时甚而会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为预防混凝土收缩裂缝,通常设计中采用增设大量温度后浇带做法,但温度后浇带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温度后浇带通常情况下需要60d左右才能封闭。在这段时间内,各种碎片和碎物会不可避免地掉落进去。考虑到钢筋密度比较高,清理起来比较难,但是如果清洁不干净必然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温度后浇带的施工过程比较烦琐冗杂,无论是在施工期过程中还是后浇带处理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进度。
(3)钢筋的密度比较高,后浇带其两侧施工缝隙比较小,因此,清理起来非常困难,新旧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通常会达到好几个月,这就增加了确保新旧混凝土施工缝黏合强度的难度。由于大多数原始混凝土都已经完成了收缩,后浇带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就会对新旧混凝土接缝造成影响,这就违背了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初衷,而且还会在后浇带形成两个贯穿的裂缝条,倘若没有恰当地处理这两个施工缝,反而会发生裂缝渗漏,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技术的运用,其利用混凝土的凝固期,依据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模式,完成整个作业活动。
跳仓法施工过程是将后浇带原始设计中的“大块”进行重新分割,把它划分为“小块”的方法,并且“小块”“停滞”一段时间后可以释放出自身绝大部分的温度,减少早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对工程造成的影响,也叫先“放”。当释放一段时间之后,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且鉴于混凝土自身具有抗拉强度可以抵挡余温降低带来的冷却和收缩作用,也成为后“抗”,通过实施“抗放兼施,先放后抗”的操作流程,最终践行“以抗为主”原则,实现对裂缝的可控程度的把握。跳仓法施工技术实际上就是由施工缝技术,通过持续优化、改良、调整而创建出来的,其能够通过施工缝,替换以往的永久性变形缝模式。借助跳仓法,在实行基础底板施工活动期间,能够更有效地管控缝隙问题,其秉持“抗与放”的准则,并坚持以抗为主的方向,可以有效预防缝隙出现,提高建设项目基础底板的品质。与此同时,由于项目的实际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运用跳仓法期间,一定要从总体出发,对基础底板的真实施工作业状况予以全面调研,并以此为依据,做好技术的创新,以便于更好地保证项目施工品质。
基于实际经验来看,运用跳仓法开展基础底板的施工活动,不仅可以改善作业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在施工作业期间,也不需要再应用各种膨胀剂等材料,而这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成本支出,在这些方面上,都展现出了比较显著的优势。详细来说,在基础底板的建设期间,使用跳仓法,其优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缩减建造周期;②简化施工技术;③混凝土养护时间较短;④能够连续建设,规避“窝工”现象出现;⑤人员、器械、材料的组织更灵活。
建设项目基础底板的配筋,不仅要达到强度标准,同时还需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增配由于受到外部以及内部要素影响,引起缝隙所需的构造钢筋,以便于增加抗裂性。在增配构造钢筋期间,应该遵循“细而密”的准则,换言之,就是要使用直径比较小、间距也比较小的钢筋作为增配筋,实际经验来看,8~12mm的直径,以及130mm的间距是最恰当的。另外,在跳仓法中,增配筋应该布设于基础底板的受力外侧,以便于更好地预防裂缝的产生。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配筋的增多,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变得愈来愈小,会致使其内部的应力变高,因此,基础底板的配筋率务必要管控在0.3%之内,若是可以保证在0.3%~0.5%之间,则最为适宜。构造钢筋的增配效果,是跳仓法施工的关键点,能够有效缩减混凝土缝隙的出现,相关单位要予以注重。
依据建设项目的真实状况,如想要有效降低地基土对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约束程度,就务必要在二者之间设计并且布置相应的滑动层,而这也正是跳仓法施工的关键点。借助滑动层,能够有效缩减地基对基础底板形成的阻力,确保施工活动的顺畅。目前较为常用的滑动层有如下两种:①粘贴双层油毡,或者直接涂刷沥青涂层,以此缩减基础底板混凝土与土层的摩擦力。如果设计防水层,则需在防水层之上布置滑动层;②布设出松散沙层,同时在沙层上方,布置0.5mm厚的塑料布。除此之外,若是防水属性为柔性防水,则可以被兼用为滑动层。
在建筑基础底板施工中采用跳仓法,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由于基础底板的重要性,需要尽可能使用C25等级的混凝土,此外,也可以依据项目的实际状况,恰当地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但是务必要注意,强度最大不应超过C40,除非有特殊需求才可以使用这一等级以上的混凝土。尽管混凝土等级提升,其抗压能力也会显著增加,但是却会致使拉压比减弱,此外,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能力与抗压强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说,还需要对混凝土等级做出科学的选取,唯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跳仓施工法在基础底板的作业中,展现更全面的效用。
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中应用跳仓法施工技术,要确保分层次完成浇筑作业,同时在振捣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分层次开展。对于同一个斜面来说,应当要采取持续浇灌的模式,确保可以一次到顶。在施工作业期间,应当采取泵送混凝土的模式,其中分层的厚度需要管控在450mm左右,并且还需要确保各个层次之间的间隔在6m左右。在浇筑作业期间,要保证前后错位进行,并且应用退位浇筑的形式,在下层初凝之前,就要确保上层的浇筑已经开始,以此防范施工缝隙的出现,同时也能够提高跳仓法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准,以及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的品质。
在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振捣到位,以此确保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密实程度,预防跳仓法施工致使浇筑不均的问题出现,同时采取这种办法,还可以保障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无气泡、下沉等情况的产生。除此之外,浇筑期间一点要密切关注基础底板混凝土的表层状态,一旦浮现泌水现象,务必要保证清理的及时性,在振捣作业全部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还应该使用特定工具进行二次收光抹面,保证混凝土表面无裂缝。
由于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有极其的繁杂性,在使用跳仓法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情况:在真正开始实施应用跳仓法施工的前7d,向混凝土搅拌站下发通知,其中要注明混凝土使用的详细时间、强度等级、方量等;在正式开始作业的前一天,对工地现场予以全面检查,以保证万无一失;跳仓法施工技术运用前,应当做好相应的交底;对浇筑模板、预留孔洞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与设计相符;检测混凝土品质能否达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务必要做好现场监督工作,同时及时做好施工活动中的特殊情况记录;为了预防混凝土品质对跳仓法施工技术产生影响,务必要保证其坍落度等性能处于较高的标准,若是察觉出问题,则应当予以退场处理,坚决不允许在工地现场直接加水,此外,对于初凝时间内没能使用的混凝土,应该退回到搅拌站;在跳仓法施工完成后,对基础底板予以养护期间,应当做好保温、保湿养护工作,预防在此过程中致使混凝土遭受损伤;施工单位需要委派专门人员开展后期养护工作。总之,唯有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够提升跳仓法施工技术在基础底板中的运用成效。
首先,在应用跳仓法时,各个仓块的划分应该尽量控制在最小,同时,还需要依据基础底板的实际长与宽,对仓块予以合理的调整,提高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方便程度,同时也可增强凝结的品质;其次,对于相邻仓快,浇筑的时长间隔需要进行科学的延长,以预防混凝土构造出现变形的问题,同时这一间隔时间,需要大于7d,小于14d;最后,要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加强利用,保证配筋的效果,增强建设项目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唯有在跳仓法施工技术运用期间,始终遵循相应的准则,才能够确保建设成效。
总而言之,通过在对建设项目基础底板施工中,运用跳仓法施工技术,不仅可以较为直接地缩短作业周期,同时还能够保证施工活动的效果,防范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构造中出现缝隙。因此,施工企业务必要对此项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继而明晰跳仓法在应用时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确保技术的运用成效,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根基上提高建设项目的品质,保障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将各类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