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的设计问题是如何选择绿化材料、布置各类设施和展开后期维护,而往往忽略影响园林设计的人为主观因素。考虑到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陶冶情操,提供更良好的生活环境等。所以结合人们的行为心理特点进行园林设计,以达到园林设计更加合理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心理感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学是在1913 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是将人们的行为作为心理研究对象,并强调人们的行为,这也是与其他心理学的不同之处[1]。从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对彼此的影响着手研究,对个体进行全面分析,不仅仅是从人们的意识层面角度去展开心理研究,结合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关系,构成行为心理学的思考模式,并采取测验法、言语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和客观观察法进行行为心理研究。
由于人的社会角色、性别和性格存在差异,导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特征,进而将人的行为分为必要性行为、自主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2]。其中,自主性行为也称为选择性行为,比如散步或出游等,外力可以影响自主性行为,通常受到环境质量的影响。必要性行为指的是人为维持日常生活所进行的必须活动,一般情况下外力不会影响必要性行为。社会性行为还被叫做社交性行为,比如朋友聚餐或聚会等,行为选择性很强,不同于自主性行为,受个人选择和喜好的影响比较严重[3]。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作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园林景观,只有不断完善空间设计,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需求。目前,园林空间普遍应用的设计方式是美学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对园林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缺少考虑与研究,因此导致诸多的公共空间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公共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无法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4]。所以,对园林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应该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展开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设计出与人们的行为心理保持一致的城市公共空间,还能创造出兼具美感与功能的园林空间,从而为各类型的游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记录和文献理论研究等[5]。
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共性,例如,习惯抄近路,更愿意选择短距离的行走路线;逆时针方向转向,在公园或者操场跑道等地方,顺着逆时针方向运动成为很多人的习惯选择;人看人,被人看可以满足得到社会认同的心理需求,看别人使对他人进行了解的习惯方式,通过视线交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往;依靠性,在宽敞开放的空间里,人们会选择停靠在雕塑、灯柱或者树木主干等可以带来依靠感觉的物体上;围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群人围在一起观看某样东西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这种凑热闹的心态。
按照游人不同的活动行为,对园林空间进行划分,分为活动空间、交流空间、休息空间和游览空间。结合游人的心理和实际情况,有效安排园林空间,从而实现符合游人使用要求的空间设计目的。通过应用行为心理学,能够对园林空间营造出诸多种类的布局,主要布局如下:①开放性与私密性的空间。私密性,可以解读为是人对空间的接受程度。人们对空间私密性的要求一般有三种:在人群中隐姓埋名、几个人亲密相处、一个人独处[6]。鉴于此,为了营造相对封闭的私密空间,设计师会采用围合的设计方式开展园林设计。在实际设计中,经常采用植物设计来营造私密空间,虽然人们对私密空间有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完全闭合的空间才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只需要空间具有明确且完整的界限即可。例如,分散排列的树木或者合理布局的绿色屏障,都具有私密属性,让人实现私语、交谈、静坐或者读书等相对私密的行为;②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空间。人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内都喜欢行使个人的控制权和支配权,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样的私人空间会给予人安全感。所以,应该足够重视人的注重行为思想,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要打造出专属个人的空间,还要让空间体现人们的权利和身份[7]。例如私家庭院经常使用绿色屏障,不仅分割了其他庭院,还给家庭成员带来安全的暗示作用,由此实现家庭不同区域的空间划分,为人提供一定的领域性;③宜人性和实用性的空间。园林设计具有多样性,有的设计具备经济价值,例如草药园、树园等,人们进入这样的园林内,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与大自然亲近。有的设计具有宜人性,例如对外开放的草坪,可以在上面进行活动,灌木打造的绿篱,不仅起到隔离和美化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降低噪声和挡风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将大场划分为小的不同空间和功能区域,隐藏不美的景观,带来视觉上的净化美观效果。
园林设计用对色彩的应用包含同类色、冷暖色系和无色彩[8]。无色彩主要指黑白灰,一般情况下用于配置园林植物、铺装和园林建筑中。同类色指的是色轮表上彼此接近的颜色,用于塑造景观可以展现层次感和空间感。冷暖色指的是颜色不同的光受到高低不同的可见度和波长的作用,导致人们受到其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和情绪反应。
由于我国园林设计应用行为心理学起步较晚,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和规模体系,有关理论研究更是甚少,考虑到不同园林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不同,对具体园林在设计上要进行不同的分析,但是理论研究依然不多,国内更是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可以把这些资料作为理论基础,有利于在后续研究中为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与建筑心理学有关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资料比较多,然而针对园林心理学进行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尽管建筑与园林关系密切,但还是应该分析实际情况,从中整理有关园林心理学的内容,编辑成册便于日后研究使用[9]。从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可以看出,行为心理学已经被设计者应用其中,然而有关记录并未在古代书籍中发现,导致优秀的园林设计典范没有形成理论,无法得到传承。
现阶段,运用国外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结合我国古代园林的优秀思想,再根据现有景观和资料,从而构建起系统化的研究理论,并应用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对国外理论知识展开学习的时候,经常出现只重视园林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而忽略对国外先进技术学习的情况,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所以,需要采用灵活变通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如今,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用行为心理学,已经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不同的园林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仅可以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还能达到使用者功能要求的园林空间[10]。通过在园林设计中不断应用行为心理学并对其进行总结,逐渐完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帮助园林设计者设计出既可以满足游览需求又能符合人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
在园林设计中应用行为心理学已经成为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一个园林作品设计是否成功,能否得到大众的喜欢,不仅要满足生态环境的需求,还要符合人的行为心理需要。园林设计师通过科学手段,依据精确数据,就可以满足生态需求。而人的行为心理需要,就要求设计师从人的内心需求出发,对人的行为心理学展开深入研究,才能保障园林设计满足游览和功能使用等多方面的要求。通过实践应用不断完善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设计技术水平,设计出更加满足人游览需要和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