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先琴,刘传影
(1.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2.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的重任。同时,儿童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国家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学业,还要关注其健康成长。城市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城市在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关注儿童的心理、行为、成长需求等,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20 世纪60 年代,在设计学、城市规划领域内,“公共空间”这一概念开始出现。顾名思义,公共就是指共有、公用的。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私有空间相对,呈现极强的公共属性。可以说,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生活场所,在公共空间内,人们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交流等。针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在《城市规划原理》中从狭义的角度上进行了解释:主要是指供城市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室外空间。例如:城市广场、商业区、城市绿地、街道等,都属于公共空间的范围。但是这一解释过于狭窄,在实际运用中,公共空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难以对其进行精准地概述。
笔者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相关研究,认为其主要具备四个特点:①空间性。这是其本质特性,城市公共空间应具备一定的空间体形态特征;②场所性。城市公共空间必须是一个公共场所,与市民的生活相互联系,保障居民的生活服务、社会交往等;③复杂性。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多重功能,包括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反应城市问题等,这就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复杂性;④综合性。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载体,也是人类活动与城市相互联系的载体,呈现极强的综合性。间则是指儿童的户外活动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广场、儿童公园、游乐园、城市综合公园儿童活动区、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等[1]。
顾名思义,儿童游憩空间就是供儿童进行游戏和休憩的场地。自从国务院下达了“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意见之后,现代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力求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给儿童提供一个宽阔的游憩空间。
具体来说,依据游憩空间的使用性质,将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儿童专属的游憩空间、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憩场所、公共游憩空间。其中,儿童专属的游憩空间以儿童的娱乐、游玩为核心,进行规划设计、运营的场所;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憩场所则是在城市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内,专门为儿童划分和设计的活动场地;公共游憩空间虽然不是专门给儿童设计的,但却是儿童暂时进行停留、暂时玩耍的场所;另外,结合其盈利方式不同,还可以将其划分为盈利性、半盈利性、非盈利性的游憩空间[2]。
基于儿童游憩空间的内涵,现代城市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儿童游憩空间进行规划的时候,不仅要保障儿童的使用功能,还要关注其精神感受。因此,儿童游憩空间必须要兼具实用性、美感和精神属性。结合相关的研究,儿童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边界。边界是将儿童游憩空间与外界空间进行分隔的围护形式。通常情况下,这种边界可以是封闭形式的,也可以是半封闭半通透的,还可以是完全通透的。从其作用上来说,集中体现在防范、营造场景、满足儿童活动需求这三个方面。
(2)入口。入口是外界空间和儿童游憩空间链接的通道,不仅具有极强的使用功能,还呈现一定的景观价值。因此,在对入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关注入口的位置、入口样式的设计等,确保入口能够保障儿童安全、顺利地进入到游憩空间,还要具备极强的吸引力。
(3)内部空间。在儿童游憩的内部空间中,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活动空间、中性空间、隐藏空间和联系空间。其中,活动空间是主要场所,也是儿童游憩空间的核心;中性空间则是一个过渡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儿童可以玩耍娱乐,家长也可以在此休息等待;隐藏空间则是衡量儿童游戏空间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主要是指一些小尺度空间和环境,可以通过景观植物进行围合而形成,还可以是游戏器本身所具备的;联系空间则主要包括步行通道、景观小道等,其主要功能就是将活动、中性和隐藏空间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首先,从选址的角度上来说。基于儿童游憩空间的服务对象,在选址的时候,因遵循“满足一家大小出行游远需求”的原则,以最大限度满足服务人群、满足服务半径的地方作为选址地点。具体来说,在选址的时候,应注意:①周边必须要配备完善的交通设施,距离公交车站、地铁站比较近;保证周围具有餐饮、购物等相关的服务设施;②优越的自然环境。确保选择的游憩空间远离城市噪声污染、水体污染、气体污染等;同时,还应关注地形地貌、植物景观等,保证儿童能够在游憩空间内能够亲近大自然;③关注游憩空间的独立性、可达性。由于儿童年龄比较小,本身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小,可以对植物、墙体、栏杆、设施等进行综合利用,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同时,游憩空间在设计时,还应保证其不不完全封闭,以便于家长对其进行看护;④在设计游憩空间时,还应保证周围具备良好的环境,丰富的植被等,能够形成优质的小气候,以便于空气的洁净。另外,还应保证游憩空间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其次,从规模的角度上来说。在设计儿童游憩空间的时候,还应依据儿童的户外休闲类型,对其具体的规模大小进行确定。具体来说,其规模与儿童的人数比例、公共空间的地形条件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入口设计。在对儿童游憩空间的入口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其实用性,还要保证其具备极强的吸引力,能够促使儿童发现这是供其进行游玩、探索的地方。另外,还要确保入口设计的简洁性、极强的吸引力、鲜明地域特色。例如,珠海区的儿童公园大门就是泥塑的“大树老爷爷”形象,并且在公园的入口处,还特意设置了锦瑟的五羊雕像,不仅呈现促极强的吸引力,也将其羊城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其次,边界处理。儿童游憩空间中,边界是游戏空间与外界空间进行分隔的重要形式。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可借助通透的围栏、地形、植物等,将其作为游憩空间的边界。如此一来,不仅保证了游憩空间中边界的自然性,也确保了儿童的安全。具体来说,针对单一的、小型的游戏场地,可借助植物等方式进行边界围护;针对小型的儿童户外游憩地,可在其周围设计座椅,不仅作为休息的场所,也具有围护的效果;针对游乐场等公共绿地,可利用地形的高程进行围护。
最后,进行功能分区。在对儿童游憩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依据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关注功能分区。具体来说,针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基于其年龄和游戏的特点,可设计与其相关的活动区,并设计出供家长休息的凉亭等;针对学龄期的儿童来说,在设计游戏活动区域的时候,应以智力型、冒险型为特点,设计一些迷宫、隧道探险、障碍活动区等;另外,在进行功能分区时,还应设计出与儿童成长需求相适应的生态科普区、创造游戏区等,更好地满足儿童成长游戏需求[3]。
在进行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基于儿童这一群体极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如果场内的植物种植不合理、游戏器械规范性缺失、临近交通、人员混杂等,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基于此,必须要全面加强配套设施设置,不断提升儿童在活动的安全性。首先,全面加强儿童游憩空间的无障碍设置。针对智障儿童来说,可借助引导、指示手段等,对其提供帮助,以便于其更好地克服游戏环境中的障碍;针对盲童来说,应保证场地地面的平坦,还要关注游戏设施的纹理性等,以便于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其次,全面加强安全防护设计。结合儿童游戏场所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理的铺装材料,防止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伤害现象;对儿童游憩空间的周边进行围合,使其远离周围的车辆和环境,提升场地的安全性;针对游戏器械中存在的凸出部位、尖锐边缘等处,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伤害等事件。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游憩空间作为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关注儿童游憩空间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所在。因此,必须要依据儿童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立足于儿童活动的特点和需求,分别从选址和规模、场地规划、配套设计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设计,更好地满足儿童活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