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失落空间的改造与利用

2021-03-30 10:44胡焓冰
建材与装饰 2021年6期
关键词:闲置村庄景观

胡焓冰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 农村失落空间现状及分析

1.1 农村失落空间的定义

空间相对于时间,是一种物理形式的客观存在,同时两者又相互联系。心理学上表示空间充斥于生活,鲜少有系统化的定义及分类,现有空间研究多集中于形式与功能方面的研究。

对于农村失落空间,相关文献资料没有确切定义。由特兰西克提出“失落空间”的概念,认为是没有真正理解人的行为,和空间使用价值和功能,是一种缺乏界定和界线的反空间。造成这样空间的原因有多种,大多是城市更新所遗留,还未清理的和遗弃的,以及残余地区与新开发地区之间缺乏联系所导致的空置。因此可以说“失落空间”实际上就是闲置空间的一种[1]。从使用角度来讲,就是没有使用或者缺乏功能的空间。虽然其中一些是真正意义上的闲置空间,但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空间浪费。从空间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对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造成的空间剩余,这样的空间是缺乏良性利用甚至是失去作用的空间。从价值角度定义,即原有的空间不能满足使用者应有的需要。

但同时这样的空间带给人历史、人文美学的特殊感受,然而当下这样的空间其形态特性和形式模糊,功能不明,处在待创造和未使用之间的过渡位置。故而称这种因发展导致村庄部分空间被荒废,原有功能消失或使用不当,而新功能尚未被赋予,缺乏使用功能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空间,为村庄的失落空间。因失落空间形成的失落文明对人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合宜的环境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2]。

1.2 造成农村闲置空间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不能否认的是城市化进程也是加剧农村房屋与土地闲置现象的原因之一。村庄中心呈现大片、连续的闲置空间,并且这样的空间多见于规模不大,有外接公路,且有一定传统文化的村庄,具有这样特征的也就是所谓的“空心村”,也即单核型。与此相对的是多核型,这种类型以主体为中心,沿多个方向发展,由临近村庄联系发展而成,多见于规模较大,多个村庄间区域距离较近的地区[3]。

由于相关部门对于规划的认识不足,缺乏资金、人力和相关土木、建筑等专业知识的指导和管理,施工方法、工艺较为落后,也是导致现有建设混乱、私自越界,同时存在占用公共空间现象,此外还有村落中传统建筑文化以及装饰语言面临失传,建筑永续利用等问题。村落中闲置并逐渐失落的空间,其表现形式主要呈以下几种类型:①组团形式的空间。常见于村庄早期原有建筑与道路间、建筑与建筑间形成的围合空间中,推动村庄外延发展;②行列式。多是新建筑均质排列,忽视了传统空间形式,建筑空间两边土地使用不当,影响空间的集约利用;③点状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及周围空间缺乏有效利用,造成闲置空间并影响建筑与景观,并逐渐直接影响整个居住环境。

相对城市,乡村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外来观念对群体的影响,以及原有居住条件限制,也是土地荒废的一方面原因。因为城市工业文明对闭塞乡村的冲击,外出人口回乡自改建房屋,以此达到心理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得到尊重感,但缺乏对实际需求和设计审美的考量,一味追求外观,忽视实际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和情感归属的需求,导致居住空间形制脱离当地空间肌理和文化,影响空间延续与可持续利用。

2 村庄失落空间的影响

2.1 对乡村的影响

乡村失落空间是城市化发展影响农村空心化,和忽视村庄空间合理利用的结果,对村庄的土地资源及建筑使用周期、乡村景象和乡土文化有比较大的影响。

(1)土地资源的浪费。王峰村闲置建筑空间内部是功能缺失或不明确,建造时对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维护成本缺乏考量,导致使用周期不长。建筑周边种植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并且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却面临荒废。

(2)村庄景观的破坏。村庄能够形成现有的景观往往是经过几百上千年演化,形成凝聚起村民,使村民有归属感,和极富地方特色的景象,是大地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山水布局、阡陌交通、桑树鱼塘等景观肌理,随村庄缺乏合理规划,粗放式发展而失去原有韵味。像是村口老树下下棋、夏夜纳凉台、古道与壁垣等场景,相应的景观元素随着闲置失落空间的侵蚀,在不远的未来也将仅存在于村民的记忆中[4]。

(3)乡土文化丧失。乡土文化丧失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文化传承和传统聚落空间难以延续。村庄中血缘是维系人际关系和其场所精神的重要纽带。传统空间影响着乡村精神,又是文化遗产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又恰是传统村落不可代替的关键所在。现在这些文化遗产面临被严重破坏的威胁,经过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土文化将逐渐瓦解。

2.2 失落空间对心理的影响

失落表达一种情感,不是改变,改变通常包含失落及压迫感,产生失落是破坏了自我的某些方面。每个人都有心理失落的阶段,心理学研究显示,失落这种哀伤情绪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现代社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人容易出现心理失落,不适时调节会造成消极影响。

抚慰失落所关注的是追溯失落个体内心与生命过程中一路以来的变化,而非重建为之前的样子。因为失落失去的是其意义,而非其本身,所以最好的治疗就是经历哀伤这种失落情绪本身。究其原因,失落情绪的人往往面临多重性失落。失去历史、自我认知,失去与家人朋友的联结,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与家人之间。经历城市工业文明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很多返乡人员通过自建房屋,以此达到心理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又缺乏对设计审美的考量,和对文化情感归属需求的忽视。因此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出引导和修正作用,达到心理和实际需求的统一,顺应现有建造肌理和当地特色文化发展,体现设计塑造场所精神的重要作用。

3 失落空间的提取与改造

3.1 硬质空间

针对王峰村的失落空间再生,主要研究现有空间和需要改造的失落空间,整合梳理各类型空间,目的是为了让整个村庄的生产格局和居住格局基于现状,在改造后趋于合理,同时更具包容性,使人居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引导和影响,最终成为文化活动的归宿。调研发现窑洞建筑形式影响着村庄每个院落的空间布局,通过组团形式将周边闲置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和更新,让村庄文化底蕴得以保留。而在改造后的新建筑,体现对今后空间布局和功能的影响,体现风俗特色。

改造方向以营造围合感,同时提高空间开放性为方向。对整体空间形式的改造,以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特色的理念,让人产生心理归属,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和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加强人与人的联系,体现精神文明的回归,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影响相共生的理想状态。现有街道的延续性和随意布置的建筑,使公共空间结构被削弱,通过对地面铺装和连接方式的改变,明晰道路和建筑之间的界限,增强空间体验感。将活动场地有序连接,增强边界的水平围合和边缘的连续性,融合室内室外,达到围合感与开放性结合的目的。

3.2 柔质空间

体现场所精神的柔质空间,是村民日常联系,进行文化交流和村民集会交流的重要场所。开敞的空间主要体现其标志性、对人的吸引力,表现出空间品质和活动场所的重要性。现有的公共空间存在安全问题和使用功能不明确等问题。此次改造秉承提供青年、老人、小孩能够共同活动的场所为改造目的。为村民们提供文化交流空间,和体现村庄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根据人的使用而设计,但同时不规范其具体的行为方式,同时考虑将合适的作物加入公共休闲广场,并与其他景观联系起来,总体上使之延续传统的同时,也利于今后发展改造的需要。

小型景观空间融入当地院落建筑形制,对道路、周围建筑空间以及院落形式和公共区域的相互联系起到重要作用。闲置空间则沿着历史记忆进行集群式的改造,赋予新的使用价值。景观元素灵活运用在改造景观设计中,注意合理布局,提升体验感,增强可观赏性。将当地文化在景观节点中重点体现,注重软、硬质空间设计,并和乡村文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乡村传统风俗的整体设计。

4 结语

现在,“失落”可能是一个普遍现象。城市中,尤其是城中村以及郊区被闲置,时刻面临拆迁的大楼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情感失落。此次改造设计以空间失落为切入点,针对当地空间环境的分析,提出对失落空间的整合再生设计,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未来农村宏观以及微观空间的发展,当地居住环境改善和历史文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农村失落空间的改造甚至是重新规划,都要以实际现状为根本,而许多农村规划重建与改造,都是以集体搬迁,选址新建和拆除为主,这是对乡村记忆和情感归属的瓦解,应该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展,需要一种符合乡村自身发展变化过程的再生计划。所以此次改造我们也秉承保留与发展并续的宗旨,为乡村发展的未来可能形态做出构想,使文化传承,未来发展与现实相结合,情感与环境相影响,使乡村记忆得以延续。

猜你喜欢
闲置村庄景观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景观别墅
我的小村庄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村庄,你好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