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研究

2021-03-30 09:37吴小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2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吴小帆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

1 引言

2020 年2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60周岁以上人口比例达18.1%。从2000 年1.26 亿老年人口(60 周岁及以上)总量上升到2019 年的2.54 亿,占比从10.2%上升到18.1%[1],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面对严峻的挑战,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应对,2019 年1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伴随老年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引起的医疗需求也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重点问题(“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管理体会),因此健康老龄化逐渐被人们认识。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也着重提及健康养老概念,推动医疗与养老结合发展。医、养结合伴随着5G 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不断开拓新的进程。

2 老龄化的特征与健康养老需求

2.1 老年人群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

进入老年后,人的身体机能会进入不可逆转的衰减阶段,运动能力下降、感官功能退化、抵抗力下降感染疾病、发生老年疾病,这些变化日渐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和障碍。因此,在健康养老的建设中应考虑到环境与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匹配度,通过居住环境与生活辅助的积极作用来弥补或消除。

由于身体机能减退,社会角色变更、生活方式的巨变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往往容易产生暴躁、焦虑和自我贬低感等一些心理变化,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也会增加老年人患病的概率,同时疾病的困扰又会反过来加剧负面心理情绪。因此老年人对归属感、陪伴、关怀与舒适度有较高的内心需求,这就使得养老体系建设中根据受众的精神需求层面来策划供给侧的改革[2]。

2.2 老年人群的人体工学特征与医护特征

根据人体研究结果显示,伴随身体机能的退化身高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另外,随着运动能力的减退与老年疾病的影响,部分老年人需借助拐杖、轮椅等进行行动辅助,而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时并未对人体工学特征的变化转变成相应的适老化变更。从人体工学角度开展老年人特征研究并应用于养老服务中,加强适老化设计[3],有利于健康养老的兑现。

健康是人们生存中重要的基础,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随着身体器官的衰老,免疫力下降,老年人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具有康复时间长、患病种类多、治愈率低、高危性等特点,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监测与治疗,医疗需求大且复杂。

2.3 不同层次老年群体的医养需求特征

并非老年群体对医养需求都是同样的,可以根据年龄段大致分为健康期、辅助期、照护期,健康期的老年人年龄相对小、身体机能衰退度较低、自理能力强,这类群体不依赖重点医护,倾向轻微的适老化设计与日常的身体健康监测;辅助期的老年人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依赖拐杖、轮椅等工具的辅助,需要他人提供简易的照护,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测与健康管理;照护期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自理能力较低,需要专业的日常照护与长期的医疗服务,心理上有更多的疏导需求。

3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

目前对医养结合的途径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各省市、公立医院、养老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可行的路线,公立医院设立养老模块、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室、医养一体化的服务机构、占据主流的三种模式。

3.1 公立医院设立养老模块

这种以医为主的模式,依托医院主体,为无自理能力、长期卧床、需要医疗护理和照护期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康复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服务,如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而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分布不均匀的现状中可实施面和用户倾向中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2 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室

这一类养老机构基础建设较好,能够按照国家标准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基础医疗业务,配备较为专业的医护团队。主要面向具有一定自理能力、需要进行慢性病调理、康复治理、长期健康监测和辅助期的老年人,如天津市劲松护养院。这一模式中的医疗服务相对于医院,人员不足,专业性不足,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受众群体相对狭窄。

3.3 医养一体化的服务机构

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医养结合的机构,提供医疗、照护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面向所有老年群体,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标准化的养老照护,但这种模式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一方面政府投入、用户支出费用较高,另一方面有一定的医疗资源浪费。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地方在探索养老机构、社区与医院签约合作的模式,通过医疗团队的定期巡诊、建立健康档案、设立家庭病床等方式,实现日常的医疗服务。

4 人工智能、5G 赋能的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的融合方式

4.1 以智慧医疗补充健康养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3.68%的人群倾向住家养老(包含自住、家庭住和住家式社区养老),而这部分人群大部分表现为身体较好,自理能力较强的健康期老年人口。对于这类住家及健康期人群可以智慧医疗补充健康养老,通过智能产品进行健康数据监测[5]、优化就医途径与流程等方式。

4.2 以智慧医疗支撑健康养老

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辅助期老年人,调查中显示,简单医务处理、理疗按摩、康复指导、记忆恢复、三餐服务、日间照料、助浴、卫生清扫与心理咨询的需求度都在2.0 以上,因此这一类群体适合与机构养老或社区养老。可以通过社区卫生中心或养老机构医务室进行日常健康监测,并与大型医院建立周巡检的上门服务,在社区或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处理专用手术室,利用5G 进行专家会诊在线手术[6],通过简易基础医疗与专业医疗团队配合提供大部分的医护服务,基本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社区或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提供标准照护服务。

4.3 以智慧医疗托举健康“养”老

照护期的老年群体具有极低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有高度的医疗需求。调查中显示,被调查者在无法进行生活自理时倾向到专业机构进行养老。根据当前的医疗资源情况,可通过医疗设置养老部、养老机构与大型医院同步设计毗邻建立两种方式,通过高职院校大学生扩招设置养老医疗护理专业,为毗邻医院的养老机构和大型医院养老部提供专业人才,通过智慧医疗辅助诊断完成基础疾病诊治,同时解决医护人员短缺、养老照护不专业的问题。

5 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路径

5.1 从养老建筑设计到基本环境配置(机构与社区)

结合老年人身体器官衰退运动机能弱化的生理特征,孤独、焦虑和自我贬低感的心理特征与身高变化的人体工学特征,在健康养老中,负面消极的微观变化需要通过居住环境与生活辅助的积极作用来弥补,建筑与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与配置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适老化设计与独有的环境配置体现的是对老年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社会的肯定与尊重,生活中降低了阻碍增加了便利,心理上满足了他们的自尊与情感需求。

5.2 从智能化产品到精细化医养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与服务体系,它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在常态化监控与随时服务的准备中,可穿戴智能医疗产品用于血压、心跳、运动量、睡眠等身体指标的日常监测,智能化家居通过文字、语音、指纹、眼神等形式进行清洁清扫、开关窗帘、休闲娱乐,智能器械用于身体锻炼保持健康体魄。智慧医疗一方面通过链接基础智能医疗产品的基础身体数据,另一方面通过系统与软件的运算,不断简化就医流程加快就医速度提高就医质量,通过手机APP 进行就医预约、挂号、支付,化验结果结果提醒与自助取药,手机二维码或身份证进行身份认证代替就诊卡实现一证通就医,逐步建立医院健康就诊数据库辅助健康档案建立与就诊参考,提高确诊正确率。

5.3 从云端手术室到医疗资源均衡

基于5G 的智慧医疗应用,具有大流量、高速率与低误码、低延时的特点,中小型医院可以通过智慧医疗扩大医院资源,升级医疗技术段位。目前已有多个地市医院扩展医疗应用程序功能,借助视频、音频高速传输通道,开展远程视频会诊,对疑难杂症确定治疗意见,或在线开展高难度手术。5G 智慧医疗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医疗资源的更新迭代,提高医院救助水平,更有利于破解区域医疗资源参差不齐的现状,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如此,养老人群的医疗需求将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5.4 从无纸化到一站式养老

通过智慧医疗系统,进行全流程的线上流转与记录,实现无纸化就医,与老年人可以进一步简化,实现一键式操作,提高老年人智能终端的可操作性。通过社区养老、养老机构,实现居住、生活、娱乐、健康管理、便捷医疗就诊的一站式养老。

6 结语

5G、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给互联网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养老这个传统行业也将迎来更广更快的更新迭代。医疗、养老的智慧化融合产生的便捷与高效将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科学、精准的养老氛围,从养老进入养老好,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健康养老目标。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