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国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
智慧城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物质基础网络;②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化数字网络;③基于智能电网的能量化网络。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对现有传感器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整合。利用先进的数字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是未来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已经进入以人为本、协同发展、高效节能的全新阶段。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集中体现在“多规合一”,而“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叠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重构,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基础上的系统重塑。我国现行的三大空间规划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土地规划和城市总规,因为用地指标的问题矛盾重重,所以需要大量综合调整工作,这样的反复调整会降低规划在顶层设计中的权威性,同时会影响规划最终落地的效果。所以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一的平台搭建,才能从源头解决可能遇到的矛盾。
新时期实现空间规划与治理的五个“一”目标。
1)空间资源一本账
基于统一用地分类、坐标体系与数据标准,实现全域现状数字化,摸清全域国土空间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变化情况,建立全域空间资源“一本账”。
2)空间规划一张图
按照生态优先、战略引领、多规合一、全域管控的要求,统筹协调各类空间性规划,形成统一空间范围、统一土地用途、统一管控要求的空间规划一张图。
3)编管协同一张表
形成与管理事权相对应的规划编制内容与目标指标体系,并结合政府部门职能调整和业务审批流程再造,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编管协同一张表。
4)空间管控一平台
以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管控为核心,建立协同编制、在线审批、精准监管、全程留痕的信息平台,实现覆盖空间规划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
5)空间治理一张网
以信息平台为依托,融合多源空间信息数据,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并建立规则一致、部门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促进空间治理智能协同[2]。
2.2.1 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导向
在进行规划的前期阶段,需要考虑在各方面基础因素影响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性,保障整体规划的战略引导效果,便于各个参与部门结合基础要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强化规划与前期战略方向的符合度,保证规划最终实施落地的效果。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律的预测结果推演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指导各相关部门按照合理目标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将总体战略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表现出来。
2.2.2 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模拟
从新时期发展角度出发,以双评价识别的底线、双评估判识的问题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规划进行动态模拟,这样可以保障相关部门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各项信息收集模式心中有数。同时,使用动态模拟可以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展开进行有效监测,一旦发现国土空间规划出现问题,就可以迅速对问题进行优化处理,避免国土空间规划问题发生恶化,以此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动态模拟监督管理效果。另外,在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模拟时,需要提高群落智能方式的应用度,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模拟动态的效果,有助于相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借助智慧城市理念,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包括规划编制、实施、审批、评估、监测的全流程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整合、空间规划编制与信息系统建设一体化,使规划编制实现智能化,规划管控更加科学精准,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完成传统规划向可感知、能学习的智能型规划的转变。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先要对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趋势构建智能城市系统,然后基于智慧城市系统展开规划工作,强化信息化数字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效果,并且在智能化系统和大数据支持下及时调整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漏洞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此外,还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格局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式,凸显综合统筹和互动模拟在规划中的效果,支撑规划更加顺利完成。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区域内土地的利用状态等其他数据进行实时、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当监测数据与规划目标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发出预警,这样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就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打造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作为国土空间数字化体系的基石。在现有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库的基础上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化模型等新技术,整合公共服务数据、智能感知数据等为不同部门的用户搭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线审批、协同办公、智能编制、历史信息查询比对和预警的功能。通过增加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的应用,增强规划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进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
3.3.1 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应用
大数据为整体的规划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随着移动定位设备、无线传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地理信息数据被大量收集存储,他们组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感知体系。通过实时采集、获取居民的日常行为、公共设施状态、经济运行指标等属性,识别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通过通勤时间和距离判别职住平衡,并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完善配套等措施,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各类型国土信息数据快速整合并对其属性分布特性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模式的创新。
3.3.2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系统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实时了解目前规划的实施和运行程度,有力支撑整体规划的管理工作。系统检测的内容主要为规划审批监测、规划目标指标监测、用地调整监测。监测系统将实时取得各个指标的数据情况,通过与规划目标值比对、与历史数据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参照,然后及时进行纠偏。最后,还可以使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从土地类型分区视角对国土空间进行类别区分和精确识别,从而实现国土空间的指标管控、目的管控和空间管控。
3.3.3 预警
预警是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国土规划监测系统提供的指标体系结合大数据系统进行数据比对,按照数据的整合、规则制定、数字化转换等流程,通过和规划的目标、战略方向及经济发展趋势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对规划的进度和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警,这样可以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纠正出现的偏差。
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和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天生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监督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其本身所具备的宏观视野和顶层设计第一的理念也亟待顺应和融入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