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丹
福建省福州市气象局
时代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气象服务工作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有效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做好气象科普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现状可以得知,通过采取多样化的科普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加强气象科普,对公众的防灾减灾起到良好帮助。由于公众生活在大气当中,外界气候条件对人类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影响较大,如果没有提前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1]。做好气象科普工作,能够为广大民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如果民众缺乏良好的气象知识,会无法全面理解天气预报内容,或者对天气预报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针对灾害天气,没有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会严重影响气象服务效果。所以,要加强气象科普力度,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气象知识能力,对于灾害性天气,采取完善的防范措施,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诸多便利。
第二,加大气象科普力度,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当前时期,时常会出现气象图,此项举措能够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公众气象知识较为薄弱,再加上气象科普力度较差,会降低气象服务水平。为了确保气象科普工作有序开展,相关人员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在提升气象服务质量的同时,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确保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加强气象科普,能够有效强化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帮助人民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气象知识,确保气象科普的重要作用得到全面体现。
结合当前时期我国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能够得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较多问题,比如,人民群众对气象图的理解不足,也会影响气象服务水平,同时,因为气象服务并不是完全无偿,需要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使得气象信息的提供和气象科技服务的营利性质存在较多冲突。
我国幅员广阔,在各个区域分别设立气象服务部门,气象服务部门需要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气象预测。由于公共气象服务模式存在较多缺陷,导致不同区域的气象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最终的服务效果[2]。为了明显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气象服务部门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既有的服务方式,进而更好地满足该地民众的气象服务需求。
由于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影响最终的服务水平,根据大量的调查数据可以得知,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是重要的科技服务产品,但是,由于这些信息比较片面,无法完全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影响气象科技服务效果。
为了全面提升气象科普效果,强化气象服务质量,在进行气象知识普及工作时,相关人员要深入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普及气象知识,提升广大民众科学素养的同时,确保科普宣传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由于气象科普知识种类较多,宣传内容较为复杂,会增加科普宣传难度,部分内容公众接受起来比较难,因此,相关人员要深入了解广大公众的实际需求,以公众的兴趣爱好,取科学的科普形式,通过深入学校与社区,或者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广大公众的实际需求,确定最终的气象科普内容[3]。
除此之外,气象科普部门要结合公众所提出的实际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合理选择科普内容,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在提升气象服务效果的同时,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为完善的气象服务。例如,针对城市居民来讲,比较关注和生活、日常旅游相关的气象知识,对于农村居民来讲,希望了解更多的和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知识。
常见的气象科普知识宣传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在播放天气预报的过程当中,插入一些和播报内容有关的气象知识。
第二,优化气象科普模式。由于气象科普模式缺乏多样性,趣味性比较差,给最终的气象服务效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要结合广大群众的气象知识需求点,以及其实际兴趣点,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不断完善科普形式,可以创作具备良好故事情节的科普片,以及儿童比较喜欢的连环画,通过利用不同的宣传载体进行气象知识科普,不断提高宣传效果[4]。
另外,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民众对气象科普需求存在一定区别,在气象科普宣传的过程当中,有关人员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宣传原则,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确保民众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由于气象科普宣传缺乏良好的系统性,宣传模式不完善,部分地区的气象科普宣传内容存在较多缺陷,实用性较差,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公众的实际需求,影响减灾预防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气象科普宣传水平,气象服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宣传,可以分为气象知识宣传模式、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模式、农业气象知识宣传模式等,不断强化广大群众的科学素养,激发起广大群众对学习气象知识的兴趣,不断提高其学习主动性[5]。
因为部分民众对专题天气预报与灾害性预报缺乏全面了解,无法了解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具体概念,无法充分体现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气象部门采取的宣传模式不合理,仍然采取传统的宣传模式,和广大群众之间缺乏良好互动,影响气象科普宣传效果。所以,相关人员要主动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互动,并不断扩大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覆盖范围,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气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效果。
另外,针对广大公众特别关注的气象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加强答疑解惑,在提高气象科普宣传效果的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在科普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气象部门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的沟通,找到各个区域气象科普宣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6]。针对各级气象部门来讲,要保持密切沟通,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先进的气象科普知识的同时,减少重复劳动,不断提高气象科普宣传效果。
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模式,不但能够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而且可以强化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对于气象部门来讲,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结合多元化气象服务模式的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科技服务队伍,主要包含专业服务队伍、社会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对于专业服务队伍来讲,重点负责各项产品的研发与加工,包括后续的评估等,积极参与到公共气象服务活动中,是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的核心力量。而社会服务队伍通常由社区与街道等单位联系人组成,针对基层的气象灾害,进行有效防御,并及时传播各类预警信息,减少气象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7]。与上述两种服务队伍不同,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负责收集灾情信息,并及时上报到有关部门。
根据现阶段我国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可以得知,采用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模式,并加大探索力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采取合理的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同时,气象服务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确保气象服务市场有序运转,不断提升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部门的认可,进一步满足气象服务可持续发展需求。
为了确保气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尤为重要,如果气象预报准确率比较低,严重影响气象工作的整体质量,所以,气象部门有关人员在具体工作之中,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准确预测,提前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同时,气象部门还要根据现有的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运行情况,加大优化力度,一旦发现转折性天气,要立即通知相关人民群众,并为其提供准确的变化信息。针对天气预报人员来说,要定期参加预报预警培训活动,气象服务部门还要制定出完善的考核制度,不断强化预报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天气预报预测更加准确。
除此之外,对于气象服务部门来讲,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作出正确的气象服务决策,并对原有的服务机制进行全面优化,确保气象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不断提高内部组织的协调性。例如,气象服务部门的有关工作通过为公众提供有偿服务,加大服务市场开拓力度,能够更好地提高公众满意度。同时,气象服务部门根据各项建设信息的发布情况,积极探索先进的服务模式,实现气象信息的有效共享[8]。
综上所述,通过对加强气象科普的有效途径的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例如深入了解公众实际需、运用先进的宣传方式、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运用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模式等,能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