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维繁
(建水县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云南 建水 654399)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风险隐患逐渐突出。要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仅靠肉眼和经验判断难以达到,必须靠技术支撑。实验室检测耗时多且成本高,因此具有快速、简便、灵敏、低成本等特点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优势显著,但该技术在基层监管中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着重对该技术在食品监管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快检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通过使用各种检测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食品的相关指标参数的技术手段,根据检测结果对比国际标准值判断所检食品是否为合格产品、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1]。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分为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快速检测两大类,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有纸片测试法、化学比色测定法、免疫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等。
快速检测保证了检测工作的时效性,特别是现场检测技术可以迅速发现可疑的问题食品,及时采取解决方案,确保监管工作高效完成。同时,用精准的检测结果替代以往单纯的理论及经验标准,让企业、商家及公众更加信服,增强了食品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对有毒有害物质快速进行精准检验及排查,能有效预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起到监管前移作用。
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使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种植、养殖环节监管。当前种植、养殖环节中,人们为了预防病害、提高产品质量,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农药、兽药,甚至使用违禁药品。由于过量使用或者使用方法不当,造成产品中农、兽药残留超标。粮食、蔬菜、肉类这些大宗商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来源渠道广,且基层检测资源匮乏,对这些大宗商品进行批批检验不现实。此时,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就可以对商品进行全面检查,从而为监管和执法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生产流通环节监管。在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若加工不合理、运输条件达不到要求等,容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借助快速检测技术,对生产、流通中的食品进行检测,可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快速判断食品质量并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安全食品进入市场。
(3)餐饮食品监管。餐饮食品保质期短且种类多、数量大,用快检技术可大大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例如,常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自制火锅底料、蘸料、卤制品中罂粟碱进行筛查,用比色卡法对含铝发酵面制品进行初筛。
建水县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受到各类会议、活动主办方的青睐,每年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繁重。食品安全是确保活动及会议顺利召开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会议及活动供应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尤为重要,但是由于食品数量及种类多,常规检测不能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此时,选择快速检测技术对食材进行检测,能及时控制问题食品,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时间就是生命,如果用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耗时较多。将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到应急检测中,能够及时检测有害因子,并对其性质展开正确判断,有利于医生对症治疗,为中毒救治赢得时间。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多发的食源性疾病中毒事件,通常会选用酶联免疫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在应急处置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降低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①检测产品技术更新滞后,检测能力受限。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应用中,主要是依靠快速检测箱、便携式检测仪和试纸卡条等方法完成对食品的快速检测。但受生产厂家技术更新滞后的影响,生产出来的快检产品不能满足现行监管系统法规限量要求,最明显的就是检出限滞后,甚至有的产品并未标出检出限,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难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②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精准度和效力不足。受到部分检测产品质量不稳定、检测人员操作不专业、检测环境不稳定及检测样品多样性等因素影响,快检结果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由于快检方法精准度的问题,快检方法规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大多为5%和15%,说明快检的准确度不高。③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快速检测结果执法依据的效力不足,当检出不合格样品,受监管方提出异议的,需在4 h内送到检验机构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才能作为执法依据[2]。这些缺陷直接降低了基层监管人员开展食品快检的积极性,导致快检技术在基层应用受阻。
①缺乏专业性。通常在监管中做食品快检工作的多是仅通过临时短期培训的基层监管人员,他们专业不对口、未进行深度培训,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结果判断不准确等问题。同时,他们要兼顾其他环节的日常监管等各项工作,无法再抽时间学习更专业的检验知识,这就阻碍快检工作的高效开展。②认识不到位。基层监管人员在使用快检技术过程中,不正确操作致使快检结果不准确,影响其在后期快检工作中的热情及信心,导致人们对快检技术的普遍重视不够[3]。同时因快检不合格结果不可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让工作人员觉得增加工作量,浪费时间,影响了做快检的积极性。
①制度保障不健全。在食品安全检测时,没有完整的记录和报告,检测过程不可还原也无法追溯。②资金及人才保障不全。快检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历史不长,部分监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有限,检测试剂短缺,快检设备配置不到位,或设备配置与基层监管需求不一致,造成资源浪费,且占据实际需求设备的资金投入。比如,建水县在基层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中,为所有基层监管所配备了快速检测设施设备,但大部分监管所几乎未使用这些设备开展过相关检测。另外,缺乏专业食品检测人员,导致无法正常开展食品安全快检。
①对食品快速检测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指导。快检产品的质量是决定快检结果准确度和监管部门监管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快检产品生产经营者保证产品合格、质优,标签和说明书表述清晰、准确无误,包装及运输符合要求。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让其生产的产品符合现行监管系统法规限量方面的要求。②对使用快检产品的基层单位的指导。基层对快检产品的评价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有能力的上级部门对包括采购快检产品的初筛、初评等程序给予指导,省级部门负责安排产品复测,并建立快检产品复测合格数据平台及参考目录供需要采购的基层部门参考,确保采购到稳定、准确、灵敏的快检产品。
①通过引入食品安全相关专业人才的方式,强化基层食品安全检测专业队伍,或抽调精干人员、协调检测机构人员组成检测技术组,专门负责辖区内的食品快检任务。②定期组织开展快检的监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和认知水平,确保技术操作规范和准确,并能够正确判定检测结果。③全面加强对快检技术的实际应用,让检验人员在实际快检中去发现问题,不断总结提升,为监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4]。
①完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标准、法律法规及制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程序和制度,确保快检工作有章可循。②加大资金投入。上级部门通过调研,为基层监管部门配备监管实际所需的快检设施、设备及试剂;基层食品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确保设施、设备得到及时更新,试剂及易耗品得到及时补充;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检测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重视快检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5]。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技术支撑,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做到快筛快查、监管前移,提早发现风险隐患,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应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积极推广。鉴于当前快检技术在监管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督指导、强化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等各项措施,确保快速检测技术更广、更深、更好地应用到食品监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