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辽宁省抚顺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温道林场,辽宁 抚顺 113100)
榛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树种,为落叶灌木、乔木等,原产于我国,其中以辽宁省种植历史最为悠久[1];榛子既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炒食,不仅口感佳,还具有止咳等功效,此外榛子的果仁中出油率超过50%,油分品质上乘,颜色橙黄、口感清香、质地清澈,是一种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高级食用油之一[1];此外,榛子有发达的根系、树体优美、枝叶长势繁茂,适合在园林绿化、水土保持林的营建中推广。发展榛子生产前景广阔[2]。
辽宁地区地处亚热带及北温带之间,自然资源条件以及气候、土壤等条件均比较适合种植榛子,榛子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是当地综合效益最佳的经济树种,对当地农林业的发展意义重大[1]。目前辽宁省全省各地均有榛子林分布,自然及风土条件均适于榛子林的生长,其中西丰、新宾、桓仁、抚顺县等辽东地区是榛子的集中生产区。
榛子多数为野生品系,主要的生长区域为林间空地、山坡中下部等,多数由萌蘖生成,逐渐形成丛林,可以快速结实,平茬后2年即可有较好的效益。杂交榛子选择远缘杂交培育的方法以平榛、欧洲榛为亲本选育而来,2000年辽东的丹东地区开始逐渐引入优良的杂交榛子进行筛选、栽植,选育出多个适合在当地多个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品种,之后榛子的人工栽培在当地快速发展起来,对优质苗木的需求逐渐增加。砧木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茎段组培繁殖等,其中种子的繁殖方法下后代变异系数大、繁殖系数不高,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苗木市场需求,因此目前辽东地区榛子的繁殖一般选择绿枝直立压条苗繁殖的方法[2-3]。
压条时间要结合各地当年的物候期而定,对于丹东等辽东地区来说,适宜开展榛子压条的时间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偏南的区域可在适合的时期内尽早实施,偏北的地区可在适期内稍晚的时间实施。压条时间过早或者过晚,均会对榛子压条生根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要结合砧木萌蘖条生长的情况而定,当萌蘖条符合基部半木质化、直径超过3 mm、苗高50~70 cm的标准时即可开始压条,最佳的时间段从此时开始持续10 d左右[3-4]。辽东地区榛子压条最晚在7月5日前必须全部结束。
压条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包括:铁线(直径3~5 cm)或者铜线(直径3.5~4.5 mm)、钢筋绑线钩(选择直径2 mm左右的铁线制作)、河砂、宽板毛刷(直径2 mm左右)、油毡纸、生根剂(如吲哚乙酸、ABT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丁酸)、医用酒精(浓度在95%左右)、苗木(开始压条操作之前的2~3 d整理榛子苗木丛,将其中长势弱、个体小、还没有半木质化的幼苗剔除,选择长势健壮的苗木作为压条,摘除压条根部上方25 cm范围内的所有底叶。
在榛子苗木基部上方2~4 cm的位置上,用提前准备好的铁线(长度8 cm左右)对折、绞紧(要求绑缚处流出树液),不可过松,以免对苗木的生根产生不利的影响,过紧也不可,可阻碍苗木后续阶段的生长[4]。
在绑线位置的上部进行划皮,苗两侧均要划1刀,划皮时尽量要求用专用的划皮刀进行操作,划皮以8 cm左右的高度为宜,深度不可过浅,要求将树皮层划破[5]。
配制0.1%的生根剂溶液,具体配方及方法为:1 g生根剂溶解在500 mL的95%酒精中,轻轻搅拌,待生根剂充分溶解后定容到总体积为1 L。生根剂溶剂要求随时配制、随时使用,配制结束后2 h左右用完效果最佳,用完之前的保存条件要求避光。用板刷轻轻地将配制的0.1%的生根剂涂抹在苗木划皮的部位,要求全面涂抹均匀。
提前将准备好的油毡纸裁剪好,宽度以25 cm左右为宜,用裁剪好的油毡纸将处理好的苗丛围起来,具体围圈的大小结合苗丛量而定,要求围圈与边缘苗木的距离至少要达到10 cm[5-6]。
培覆的材料类型多样,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辽东地区榛子苗木压条繁殖中以锯末子(以阔叶类树木为好)为最佳,其次为河沙、园土等材料。先对培覆材料进行湿度的调节,控制在材料处于湿润状态、握住又不见水为最佳。培覆的高度控制在30 cm以上为佳[7]。
压条结束后勤检查压条苗的状况,如果有倒伏的情况及时扶正;多观察培覆物的湿度,如果有失水情况及时补水至适宜的浓度[8-9]。如果选择的培覆材料为土,则压条结束后草害易发,要做好除草措施。压条苗生长过程中一些病害易发,包括叶斑病、黑煤病、锈病等,要及时针对性开展防治。如果压条苗用土作为培覆材料、且未用油毡纸围起来,则暴雨容易将土冲走,在暴雨后及时补上覆盖土[3]。
辽东地区榛子压条苗的秋季起苗时间一般在苗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之前,春季起苗的时间在土壤化冻后到苗木萌动之前[5,10]。起苗必须采取人工的方式,动作轻缓,先从横溢的位置处用剪刀剪断,注意不要对根系产生损伤,须根的长度至少要求达到20 cm。
起苗时要做好苗木的分级工作,结合苗木的直径、树高、长势等情况边起苗、边分级处理[11]。榛子苗起苗后要做好避光处理,以免因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中而导致失水死亡的情况,如果不能立即栽植要求尽快临时假植。苗木的分级标准:干高超过40 cm、地径超过5 mm、有至少5条木质化根系的苗木定为一级苗;有着发达的根系条件、干高或地径与1级苗的标准有所差距,此类苗木定为二级苗;须根数量少、苗木长势弱、未达到合格苗标准的苗木定为三级苗。三级苗要继续培育1年,待符合出圃标准后再起苗用于栽植建园[4]。
此种方式贮藏的优点是简单、节省时间及劳动力成本,春季直接将上方的覆盖物撤除即可,可加快土壤化冻的速度,因此取出苗木的时间比较快[1,5]。
选择有着充足的光照条件、土壤干燥、背风向阳的位置进行苗木的储藏。提前将贮藏沟挖好,沟的方向为东西走向,深、底宽分别为25~30、25 cm左右为宜,沟北边为倾斜的坡,角度在60°~70°为佳,挖沟时产生的土都堆积在沟的北侧沟沿处。之后将分好级的苗木按照品种、等级分开在贮藏沟内摆放整齐,苗茎摆放时要求适当倾斜、朝向北侧,摆放的量不宜过多,确保苗木根系之间互相不压为度,并对苗木的等级、品种等进行标记处理。之后再按照第1条贮藏沟平行的方向挖第2条沟,沟与沟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 cm左右,其余的长宽等参数与第1条沟保持一致,挖第2条沟的土可覆盖在第1条沟内的苗木上,上部苗茎露出地秒的长度在20 cm左右,最后用脚踩实。之后再按照同样的步骤逐步挖第3、4行贮藏沟。
土壤上冻后,在贮藏沟的上方覆盖1层10 cm左右厚度的杂草、玉米秸秆等覆盖材料[4]。
根据榛子幼苗的数量确定塑料大棚搭建的面积,大棚上方覆盖1层草帘用于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条件。要求选择结实的材料作为大棚的骨架,以应对辽东地区冬季的大雪天气。大棚内苗木倾斜摆放,培苗的床土选择提前准备好的湿润河沙,上方苗茎露出的高度在15~20 cm为宜,按照摆放1行培河沙1行的规格逐渐实施,一直铺满大棚即可,要求提前预留一定的走道,便于开展管理。贮藏按照苗木的等级、品种分开摆放,并做好相信的标记,河沙要求一直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此种方法可以提早出苗的时间、上市销售更加便捷,但是相对成本较高[1,12]。
地窖贮藏的方式与塑料大棚大致相同。地窖贮藏方式的优点:可以对地窖内的温度、湿度条件进行控制,河沙的湿度条件易控制,不需要另外补水[6]。相对来说,此种方式下苗木萌芽的时间相对较晚,适合辽东地区林农自用苗的贮藏。
榛子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在辽东等北方地区发展榛子产业,一方面可增加山区农户的收入,其产业化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加工业、运输业、销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其根系发达,在减缓地表径流、防风固沙等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大面积营建可在辽东等北方地区发挥出明显的生态效益。因此,榛子苗木的产业化发展大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