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2021-03-30 04:34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苗穴盘生根

王 禹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

择、组培苗培育、组培苗驯化及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以期促进组培种苗生产及应用。

1 培养基的制备及工具准备

所有培养基均采用MS+植物激素+7 g/L琼脂+25 g/L白糖,pH 5.4~6.0,0.103 MPa,121 ℃,湿热灭菌20 min。无菌水、滤纸及接种工具,0.103 MPa,121 ℃,湿热灭菌30 min。解剖镜超净工作台紫外灭菌30 min。

2 材料选择

从无病虫害、健壮的匍匐茎上剪取2 cm长的茎尖。采集时间:温室为6月初~9月中旬,田间为6月末~8月中旬,此时茎尖生长旺盛,接种后成活率高。

3 材料处理

采集的茎尖在流水状态下冲洗2 h,置于超净工作台中,无菌水冲洗3次。酒精消毒1 min,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1 min以上。Hgcl2消毒7 min,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1 min以上。剥取至1 mm内(约留两片子叶)。

4 组培苗培养

4.1 生长培养

将剥好的茎尖,接种到生长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采用MS+1 mg/L 6-BA+0.2 mg/L IAA,培养温度25 ℃±2 ℃,光照时间12 h/d,培养30 d;继续转入生长培养基中,培养30 d。

4.2 增殖培养

将产生的丛生芽切成不超过0.5 cm×0.5 cm大小的丛生团,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培养基采用MS+2 mg/L 6-BA+0.1 mg/L IAA,培养温度25 ℃±2 ℃,光照时间14 h/d,30 d转接一次。可连续继代4次,然后进行复壮培养,复壮培养基采用MS,不添加植物激素,培养温度20 ℃,光照时间10 h/d。

4.3 生根培养

当组培苗长至1 cm高时,切成不超过0.5 cm×0.5 cm的株丛(株丛状易生根),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采用MS+0.2 mg/L IBA,培养温度25 ℃±2 ℃,光照时间12 h/d。

5 驯化

5.1 瓶苗处理

当组培苗根系长到1 cm长时,将瓶苗从培养室移至驯化室,让组培苗适应驯化环境。组培苗继续生长至根系3 cm以上,株高4 cm以上时进行驯化。驯化前2 d,把瓶盖打开,让组培苗充分适应驯化环境。

5.2 移栽基质处理

栽基质采用草炭土,拌入30%的多菌灵(多菌灵:土1:100),喷洒73%炔螨特乳油1000倍液和30%辛硫磷1000倍液,塑料布覆盖7~10 d。采用32穴,11 cm深的穴盘,采用此规格穴盘驯化草莓组培苗,可直接生长至田间定植。穴盘浇透水,放置1 d,使用前打好孔,打孔深度依据草莓组培苗根系长度。

5.3 组培苗栽植

成丛的组培苗如取出后不能散开,可用镊子轻轻掰开,将组培苗根部培养基洗净栽入穴盘中,尽量使根部垂直栽入,栽植原则按照“深不漏根,浅不埋心”。栽好后要把茎基部土壤轻轻压实,浇透水。

5.4 移栽后管理

移栽后遮光率20%~40%;相对空气湿度40%~50%;环境温度白天不高于28 ℃,夜晚不低于18 ℃。缓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15 d后驯化成活率可达90%。

缓苗后,穴盘见干浇水即可。30 d后根据环境情况预防红蜘蛛及各种真菌、细菌性病害,红蜘蛛可选用炔螨特乳油或阿维菌素;病害可采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每15 d喷1次0.2%~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每30 d随浇水追施0.2%氮磷钾复合肥1次。及时摘除抽生出的匍匐茎、花序、病叶及老叶,每株留3~5片健壮叶片即可。

猜你喜欢
培苗穴盘生根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蔬菜穴盘育苗基质选择及配制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福建金线莲组培苗和移栽苗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穴盘基质育苗成功的八大关口
马铃薯组培苗蓟马污染防治试验
影响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