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程 彬, 杨 帆, 杨丽娜, 白 凯, 陈亚林
(1.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11; 2.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3. 长春泽森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22)
长春莲花山景区位于长春市东部,自然生态环境优异,天然形成“山、林、水”合一的生态景观。花海位于莲花山景区内,以花海大道连接南北花海,景色壮观,将成为莲花山区域的新地标、文旅度假的新名片[1]。本文针对花海在栽植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1.1 部分植物品种花期过短,导致观赏期短
北花海中播种的虞美人和南花海中的小萱草,在花盛开期美不胜收,花朵灿烂,但盛花期较短,虞美人盛花期只有20 d,小萱草盛花期也只有40 d。对于整个夏天,无花期过长,影响观赏效果。
1.1.2 选择的植物品种花期衔接不当,导致部分时段无花可看
北花海中的芝樱有两茬花期,分别在早春和秋季,这期间有一段时间无花且因芝樱植株低矮,景观效果比较差。在芝樱夏季无花期时段中,没有搭配其他开花品种的植物,导致夏季无花可看。
植物有固定的花期与生长期,特别是栽植时间,如果栽植季节不对,直接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
1.2.1 播种过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北花海中月季廊架的建设导致月季栽植时间被迫推后,影响了花期,导致整体景观效果不佳。再就是南北花海交界处,由于木栈道施工完成较晚,后期补植石竹时,已进入夏季,天气炎热,花期已过,成活率低。
1.2.2 分苗栽植过早,导致植物受早春冻害,大部分死亡
北花海的芝樱,4月中旬栽植,气温低,花苗从温暖的花棚中移出,对室外温度不适应,造成花苗成活率低,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北花海的月季廊架,位于低洼路段,积水易导致月季烂根、生长不良。南花海入口展示区中的红豆杉、红掌等植物比较喜阴,但因受强光直射,导致生长不良。
月季廊架和观景平台是花海中的重要景观节点,但由于施工较晚,进度很慢,景观、道路和绿化交叉施工,难免发生相互影响。月季廊架的竣工时间比预定时间延迟了一个月,导致月季的栽植时间也被迫推后,从而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南花海山坡上的马鞭草栽植后,因浇水不及时,导致大部分枯萎死亡。
植物品种的选择要以当地宿根花卉为主。挖掘本土花卉品种的优势,打造乡土知名品牌。本土花卉优势明显,适应生长环境强,便于运输、栽培,从而降低成本[2]。尽量挑选三抗(抗旱、抗热、抗晒)品种、观赏价值高(花量大、颜色鲜艳、花期长)的品种[3]。对于花海中表现好的品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间隔播种花期不一致的替代品种。植物品种的选择要考虑花期的搭配、色彩的搭配、乔灌木的点缀等。
2.1.1 花期的搭配
做好花海中植物的搭配应充分了解各品种的花期,有的花期较长(如月季),有的较短(如芍药),有的夏季可以开两次花(如马鞭草)。一个成功的花海,应该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从春天到秋天,合理搭配不同花期的品种,再补充些一年生花草,完美地拉长花海的花期,使整个花海随着季节的变化,形成一幅动态的画卷。如北花海中的虞美人无花期过长,可以同时间隔播种花期较晚的花卉,如波斯菊,虞美人开花时,波斯菊还未长高,虞美人花期过后,其高度和冠幅都会超过虞美人,最后遮挡住虞美人的枯枝,形成一片新的波斯菊花海。花期较短的小萱草,建议与红宝石萱草混栽,因为这两种花卉同科同属,叶子形态相似,整体效果会很好。北花海中的芝樱花田,可在此地块搭配与之花期互补的其他花卉,建议选用草坪缀花的方式,在芝樱花田中勾勒出柔美的线条模纹,可以提升芝樱无花期的观赏效果,又不阻碍芝樱的受光和通风。
2.1.2 色彩的搭配
平面布局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用不同颜色的花卉进行平面搭配设计,可渐变、可重复、可相互渗透、可混栽,像水彩画一样根据不同的花海主题、业主要求,结合花海周围自然环境进行色彩搭配[4]。花草一般分为冷色和暖色两种,对应不同季节,不同色调将产生奇妙的视觉效果。比如夏天种一片蓝羊茅、鼠尾草以及荷兰菊,会带给观赏者凉爽清新的感受。
2.1.3 乔灌木的点缀
一个成功的花海,不应只是平面上的图卷,还要有立体的景观,在起伏或平坦的地势上,需要高大的彩叶乔木孤植或丛植挑起景观空间,为赏花人遮阴纳凉,也需要其丰富的季相变化,提升花海的色彩,形成立面层次丰富的花海景观。此外,长期种植同一种绿色植物的区块,其病虫害的爆发几率远高于多种绿色植物搭配种植的区块。因此,在设计花海景观方案时,要以原生植物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在丰富植物种类的同时丰富植物的表现形式,降低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的风险。
北花海为早春花海,进入夏季后,有的品种已经进入弱花期,导致观景效果不佳。建议增加北花海夏、秋季盛开的花卉品种。南花海虽然地势有一定的高差变化,但花海内依然缺少乔木,炎炎夏日,游人无处遮阴,建议增加彩叶乔木,如色木槭、拧劲槭、美国红枫等,既可丰富景观空间,又丰富了花海的景观季相变化。北花海中草坪面积过大,且树木少,位置还比较居中,建议在此区域增加乔灌木树种,如彩叶树种色木槭、拧劲槭、兴安杜鹃、长白忍冬等,从而形成植物(乔木、灌木、花卉)丛植景观,提升花海立面景观效果,为游人营造可停留休息、可赏景、可遮阴的观景空间。
在花海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植物生长特点及花期,适时播种和栽植,以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2.2.1 宿根花卉的栽植
芝樱、萱草、鼠尾草、金鸡菊、剪秋萝等宿根花卉应在5月初栽植,并根据每年不同的气候特点适当调整栽植时间,保证它们在正常花期开放,为提高成活率,应采用钵苗,这样可以缩短植物缓苗期甚至不用缓苗。如果工期允许,也可以在前一年秋天栽植,这样第二年没有缓苗期,生长更顺利,花期观赏效果更佳。
2.2.2 时令花卉的栽植
栽植的四季海棠、金鱼草、孔雀草、矮牵牛等时令花卉,可根据景观效果需要适当调节栽植时间,因为这类花卉栽植时带有花蕾,花期比较好控制。
2.2.3 一年生花卉的播种
各种颜色的百日草、矢车菊、孔雀草、虞美人等应在春天播种,以保证其在各自的花期能正常盛开。
植物品种的播种和栽植应充分考虑种植地点的气候变化、土壤条件、水文情况等诸多因素,依据其生长特性尽量选择适宜的地点,以便植物能够适应种植地点的环境,并满足花海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5]。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来选择搭配栽植植物,喜阳的植物品种尽量不要栽植在阴蔽处;喜酸性土壤的植物不要栽植在盐碱地;不耐涝的植物不要栽植在积水低洼地。这就要求在设计前期对现场进行实际踏查和土壤分析,对地型现状和土壤进行详细了解。设计人员按现状合理设计场地进行植物品种配置,对于雨季易积水的地方,建议选择耐水湿的植物品种,如垂柳、萱草等。原观景平台前面洼地可以做成水生植物园,合理利用地型,减少土方量,丰富植物品种,提升观赏效果。
花海的建设,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各个景观节点要做到保质保量按时完工。施工前做好施工设计,避免浇水跟不上栽花的进度,最后造成大片花卉死亡,耽误工期、浪费资金。还应合理安排相邻项目的施工单位对交界处的施工,避免施工完成后不交接,影响工期或浪费资金。
任何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都与精心的养护分不开,有一些品种,如果养护到位可以一年开两次花或多次开花,生长状态也是茁壮茂盛,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在宿根花卉的生长过程中,还要注意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以免扩大成灾。
莲花山属于长白山余脉大黑山脉中段,长白山植被丰富,适合长春莲花山栽植的宿根花卉有130余种,合理应用乡土植物不仅可以减少施工成本,还能降低后续的植物养护难度。
目前,北花海宿根花卉所占百分比为86 %,南花海宿根花卉大部分被改为一年生花卉,宿根花卉仅占花海的42 %。花海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及财力,一年生花卉观赏期只有几个月,第二年需要重新施工,期间花海又变成施工现场,大大缩减了花海观赏期且投入较高。这就要求应尽快完善宿根花卉在不同环境中的设计配置理论和植物品种名录,加强宿根花卉在花境设计应用中的理论指导,根据不同地域、人文背景及绿地性质,从不同的功能、空间及人们对不同环境场所的心理需求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理想的状态是在花海大部分区域栽植宿根花卉,用少量的一年生花卉进行补充,宿根花卉占70 %~80 %,一年生花卉占20 %~30 %。调节整体花海的观赏花期,经过2~3年逐步建设成成熟的花海,形成稳定的、有莲花山特色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