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国网鄱阳县供电公司 彭庆乐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国网鄱阳县供电公司乐丰供电所党支部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为员工解决困难事、烦心事和麻烦事,不断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员工的归属感、群众的电力获得感。
乐丰所党支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工作实践,为群众办实事。结合工作实际与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将筛选出的可行、利行,利于公司发展和员工身心健康的事情一一汇编,列入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当中。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业热情,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支部把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以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手段,积极做好利益矛盾纠纷化解和源头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并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员工利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工作和关爱行动。
“我们要从员工普遍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员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刘枫说。支部广泛收集员工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和意见建议,针对员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分层、分级向公司的相关部门反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目前,把“帮扶慰问困难职工”“提升员工用工薪酬”“搭建就医绿色通道”等实事落实到公司具体的责任部门,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
“我们要围绕重点任务下功夫、求实效,才能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支部书记、所长彭庆乐多次在会上强调。
涉电公共安全隐患一直都是影响人身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人身触电防治水平,针对涉电公共安全隐患治理难点焦点划分责任区,成立党员突击队,由支部书记、副书记带队,做好用电安全宣传,发挥社会人员优势,形成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从根源上有效治理涉电公共安全隐患。对人员密集场所、鱼塘、水库等重点场所跨越或临近的裸导线,进行排查整治。及时摸清辖区内涉电公共安全隐患基本情况,建立“清单”台账。落实治理主体责任,对照问题隐患清单,逐一开展销号治理,做到隐患整治一点一案,确保了涉电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有效推进。
客户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客户满意是公司发展的核心。乐丰党支部聚焦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用电用能需求,不断丰富自身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持续改善用电营商环境。
“聚焦客户服务、供电可靠性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是供电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党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的具体体现。支部积极开展“党员先行、客户经理进万家”和“为客户办实事,为客户解难题”等走访活动。
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助农春耕相结合,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铁峰村,队员们主动与村民对接,走访排查田间大棚内的电力设施运行情况,询问村民新增用电需求,推广网上国网APP 应用,让村民体验便捷的供电服务。此外,队员还在村里宣讲防触电等安全用电知识,倡导大家注意春耕用电安全,做好自我防护,保护电力设施安全,推进触电防治工作。
桐山村委会廉家村响应国家大力种植水稻的号召,承包了梁山湖的刘家坪近千亩的水田种植水稻。到了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保障秧田良好排涝尤为重要。村里提前购买了多台抽水机,而排涝用电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当桐山村委会向鄱阳县供电公司乐丰供电所提出安装三相表计申请后,乐丰供电所本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原则,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以最快的速度上门服务,现场制定最佳的装表施工方案,并且冒着绵绵细雨,马不停蹄地开展装线、搭火、装表等工作,仅用了2个小时就完成了排涝用电表计的安装任务,有效地解决了桐山村委会廉家村排涝无电源的窘境,受到了桐山村委和廉家村民的一致好评。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给乐丰镇东风村委会的东湖村二千余亩的稻田禾苗生长期的用水带来不利影响,抗旱用电迫在眉睫。7月21日,在鄱阳县乐丰镇东湖村,头戴安全帽、身穿“红马甲”的乐丰供电所党员服务队穿行在田间地头,对这里的供电设备开展有序巡查检修,及时消除用电隐患,全力保障农民抗旱生产安全用电。
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党员同志们自觉克服惰性思维,端正作风,自觉培养只争朝夕和比学赶超的进取精神。收集网格区域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进行分类,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通过供电所自身技术资源和公司的下发材料,逐项进行整改。共计消除低电压8 处、不合理照明迂回线路3 处、电杆迁移1处。同时,主动想办法密切联系群众,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树线”难题五处,保障了供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网格客户经理还与属地村委干部、村民建立了微信群,便于日常报事报修,也为便于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同,群众普遍认为该活动很接地气。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乐丰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断赢得用户的信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