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1-03-30 01:25:00杜紫雷
黑龙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硬化剂泡沫复发率

杜紫雷

濮阳市中医医院影像科,河南 濮阳 457003

下肢静脉曲张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早期无典型性症状,随病情进展,严重者可合并色素沉着、湿疹样皮肤炎等疾病,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1]。既往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多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或逐段剥脱术为主,虽能抑制病情进展,但多数患者遗留大面积下肢瘢痕,患者满意度较差[2]。近年来,随微创理念不断发展,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凭借无需麻醉、价格便宜、术后无痛等优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分组对比,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濮阳市中医医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4例(2017年1月—2018年7月),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剥脱术组(52例):女19例,男3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9.75±7.23)岁;病程1.6~24.8年,平均(15.83±3.39)年;发病部位:31例右下肢,21例左下肢;硬化剂组(52例):女17例,男35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0.22±6.85)岁;病程1.5~24.5年,平均(16.30±2.97)年;发病部位:33例右下肢,19例左下肢。两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性别、发病部位)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静脉曲张,并符合《外科学》[3]相关标准;曲张静脉最大直径<10.0 mm;下肢活动后存在酸胀感或乏力感;符合手术指征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者;凝血机制紊乱或活动性内出血者;深静脉血栓或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精神行为异常者。

1.3 方法

(1)剥脱术组 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前行站位,对曲张静脉进行标记,实施硬膜外麻醉,行平卧位,沿腹股沟卵圆窝处行1个斜形切口(长度约为2.0~3.0 cm),将大隐静脉根部分支离断并结扎,充分显露股静脉入口,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离远心端,使用剥脱器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结扎浅表静脉团。术后结束后,依次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硬化剂组 予以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应用数字化平板DSA(型号:GE INOVA3100,购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以Tessari技术制作泡沫硬化剂,选取2个注射器(规格:5.0 m l),其中1个抽取空气(4.0 m l),另1个抽取聚多卡醇(1.0 m l)后先与三通连接,再连接第1个注射器,来回推注10次药液后关闭1/2三通阀门,后再次推注10次,以保证泡沫细腻稳定。术前对患肢浅表曲张静脉进行标记,结合曲张静脉部位决定体位,实施常规消毒,使用橡胶止血带扎住膝关节上方(约10.0 cm处),使用22G静脉针穿刺病变血管,进针、回抽交替进行,松开橡胶带。再次检查穿刺针位置,DSA透视下注入适量碘海醇实施造影,监测曲张浅静脉周围静脉交通、血管血行方向,注入泡沫硬化剂。DSA透视下,泡沫硬化剂推动对比剂移行至浅静脉交通支后停止。泡沫硬化剂注射完毕后,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患肢抬高45°,弹力绷带包扎,叮嘱患者起床步行约30 min。术后1 d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第2 d,将弹力绷带更改为弹力袜,持续2周。(3)检测方法:空腹取3 m l静脉血,离心12 min,3 000 r/min,分离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购自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2)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7d血清TNF-α、IL-6水平。(3)统计两组并发症(皮下淤血、皮下硬结、皮肤麻木感)发生率。(4)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其中以再次出现下肢静脉延长、扩张、弯曲成团等临床症状为复发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相关指标

硬化剂组手术用时、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较剥脱术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剥脱术组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硬化剂组(n=52)剥脱术组(n=52)tP手术用时(h)0.39±0.03 0.94±0.09 41.806<0.001术中失血量(m l)9.82±1.70 33.58±4.96 32.677<0.001早期下床活动时间(h)0.89±0.31 3.36±0.72 22.722<0.001住院天数(d)4.36±1.40 9.96±3.22 11.501<0.001

2.2 血清TNF-α、IL-6水平

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TNF-α、IL-6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硬化剂组术后1 d血清TNF-α、IL-6水平较剥脱术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s) pg/m l

表2 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s) pg/m l

TNF-α IL-6组别硬化剂组(n=52)剥脱术组(n=52)tP术前34.90±6.58 34.62±6.83 0.213 0.832术后1 d 48.55±3.31 76.27±9.74 19.431<0.001术后7 d 28.42±5.73 27.39±4.68 1.004 0.318术前38.79±6.64 38.50±6.53 0.225 0.823术后1 d 62.42±6.99 86.65±9.72 14.594<0.001术后7 d 33.42±5.37 32.28±6.15 1.007 0.316

2.3 并发症

硬化剂组出现1例皮下淤血,1例皮下硬结,1例皮肤麻木感;剥脱术组出现3例皮下淤血,4例皮下硬结,3例皮肤麻木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硬化剂组5.77%(3/52)低于剥脱术组19.23%(10/52),(χ2=4.308,P=0.038)。

2.4 复发率

随访12个月,硬化剂组脱落3例,剥脱术组脱落4例。硬化剂组复发率4.08%(2/49)低于剥脱术组18.75%(9/48),(χ2=5.031,P=0.023)。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机制在于下肢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发生障碍,导致静脉血压增高、浅静脉伸长与扩张,进而形成蚯蚓状弯曲成团状态[4]。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作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首选手术方案,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康复时间长等缺陷,难以满足患者美观需求[5]。

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比较,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优势在于:(1)具有较强目的性,有助于预防血管重叠,提供更加清晰影像,进而有效控制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量,确保药物充分扩散至病变区域,实现精准治疗。(2)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利于缩短术后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硬化剂组手术用时、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较剥脱术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剥脱术组少。提示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能降低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康复进程。(3)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利用自身空泡作用,有助于加大硬化剂分子与血管壁接触面积,破坏血管内皮,增生内皮细胞纤维,不仅能减轻应激反应,还能发挥良好闭塞血管作用,促使局部病变组织坏死。本研究数据表明,硬化剂组术后1d血清TNF-α、IL-6水平较剥脱术组低,表明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能减轻应激反应。硬化剂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剥脱术组。可见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综上可知,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能降低术中失血量,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缩短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硬化剂泡沫复发率
毒泡沫
环球时报(2023-03-22)2023-03-22 15:18:28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废弃的泡沫盒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搞死”国家的泡沫
趣味(数学)(2021年4期)2021-08-05 07:58:46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