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薛璇|文
全国人大代表冯海燕的职务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工程师。本次“两会”,她带来了三条与铝行业息息相关的建议。
加快赤泥综合利用。
2020年我国氧化铝产量已达7313.2 万吨,居世界第一,由此产生的固体废物赤泥将近1 亿吨。
当前,我国赤泥综合利用主要方向是建材、土壤改良、路基材料、铁矿物回收以及其他有价金属提取等。相比而言,赤泥资源化利用效果较好、减排量最大、最有经济价值的是赤泥中回收氧化铁,以冯海燕所在的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为例,现已成功将赤泥中45%左右的铁以铁精矿的形式作为钢铁厂原料,每年赤泥减排量约20%。
冯海燕提出,积极谋划解决赤泥的综合利用,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资源二次利用来说,赤泥中有价金属除铁外,主要还有钪、钽、铌、稀土等有价金属。仅以钪(Sc)为例,我国赤泥中氧化钪的含量大约在9 ~12ppm,赤泥中氧化钪总储量约25000 吨。氧化钪在汽车尾气催化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及含钪铝合金等领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再者,赤泥长期堆存对环境形成潜在风险,长期占用大量土地,一旦泄漏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已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因此,冯海燕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联合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实体企业,以区域内实体企业为依托,支持在广西建设一个辐射东南亚的赤泥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组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研发平台,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协作机制,研究开发利用赤泥的新途径,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她还建议,科技部门应加强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持和项目部署,建立赤泥综合利用基金,推动实施赤泥创新驱动发展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性共性技术瓶颈;相关部门应就赤泥综合利用的研发、立项、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实施税收优惠或返回政策,提高企业开发利用赤泥积极性;对赤泥排放实施总量控制,严禁新增氧化铝规模。
“十四五”能耗增量指标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由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中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较多是全国范围内产业分工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国家产业布局方向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规律。冯海燕提出:一是建议国家在安排“十四五”能耗指标时,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仍处于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能源消费基数低、承接东部产业比重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等现实情况,将“十四五”能耗增量指标大部分安排给中西部地区。二是建议国家制定石化、冶金、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能耗指标随产能指标转移的相关政策。
关于资源税的相关问题。
201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据悉,全国多省市制定政策时,从价计征计税依据均直接采用应税产品的销售额,只有广西、云南两省区采用价格联动换算方法确定应税产品的销售额,在资源税税基的确定上出现与资源税改革的系列配套文件规定不相符合的情况,企业负担的税额超过改革前的从量计征税额。
冯海燕建议:一是地方资源税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进行改革;二是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及企业实际困难,建议分步实施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