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育的主阵地,不仅肩负着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的根本任务,更肩负着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精神文明崇高的建设。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则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氛围和路径。高校培育人才的大目标长期以来都是坚持以学生个体的“成人 成才 成事”为宗旨。全国上下提倡“我的中国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者,更需要加强其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大方向。
校园体育文化社会文化形态的一种,衍生于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的交汇处,其核心与灵魂就是校园精神,可视作为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优秀、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构建良好学习氛围的内在动力,对于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人文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凝聚的内在气质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智体美创”全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追求和崇高境界,它引领着高校全体师生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因此,很多学校都提倡以弘扬和培育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校园体育文化,推动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学习型校园文化的丰富立和发展。挖掘和利用好校园体育文化的驱动力,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学生在和谐、宽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各类学习活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视角下,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丰富、积极、创新的校园体育文化则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简而言之,校园体育文化中所崇尚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已然成为社会行事的基本准则,包括爱国、爱家、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向上、拼搏、顽强等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正是在这种有秩序的行为规范中,使得体育的魅力深入人心,并牵引着大学生的崇高价值追求。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其独特的休闲娱乐功能,能够调节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并厚实着他们对拼搏精神、爱国情怀、团结意识、集体主义、自信自强的感悟和理解。
校园体育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多重方面的促进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空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其建设十分重要。反过来看,精神文明建设也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是确保学生思想和意思大方向朝着正确的导向发展的基本保障。
物质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文化则成为一切文化存在的基础。物质文化是激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的关键。唯有在良好的物质条件装备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继而全面发展和促进的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生源数量急速增长,高校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压力,相对来说,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略显薄弱。对此,高校应充分意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 全员育人”宗旨。
健全的校园体育制度与文化氛围的建立与发展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制度建设层面,主要针对完善和提高体育场馆及相关设施的维护、应用、更新等保障措施,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加强有效引导与指导,有效处理好学训关系,满足各个学生群体的运动需求。教学平台建设层面,要明确校园体育文化与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基本目标,细化教师岗位责任,有效约束学生行为,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的良好内控范围,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树立榜样典范,予以恰当的激励,促使师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为之作用发挥奠定基础。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关联到其教学与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遵循“以人为本 全员育人”的宗旨,全面、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从目前的大趋势分析,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需求的比利时非常高的,但由于课程选择、空间和时间限制、校园锻炼环境影响等因素,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为此,现行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的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有效优化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亦步亦趋,丰富选项课内容,开展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课程。信息化的教学的普及也能够很好地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个性开具运动处方,有效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因材施教为基本遵循,让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精神魅力,实现自我升华。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和开展校内外结合的多样化的体育文体实践活动,培植校内浓郁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的精神文明氛围,潜移默化中积极影响学生成长。
实践证明,信息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下,“90后、00后”大学生的个性明显,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对新生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但是意志力表现相对薄弱,受多元文化的浸染,主流价值观向上,却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德培育的重要作用,有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坚定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结合具体的体育运动实例,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职业精神、团结友爱、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的理解,继而有机地落实到行为实践中。加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强化其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认知,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精神与精髓的寄托,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和民族自信方面发挥着积极助推作用。文化与精神重在从人的内心世界和向往满足和增进帮助人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育运动重在从人的外部世界和体验满足和增进帮助人们获得健康体质、强健体魄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茶文化与体育的有机融合更能发挥两者多重的优势与功能。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修身养性、人格品质、尊人明理、严于律己等优秀文化、精神、品质,不仅有利于社会公道的准则地树立,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全民综合素质、精神文明与道德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这些优秀文化、精神、品质融入于校园体育运动,也能很好的促进校园文体活动、竞技体育运动的精神、文化、政治、育人、内容、形式的丰富与创新,增强当代学生的文化素养、体育素养、爱国情怀,更是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的意志与精神的内驱动力。再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在校园的渗透与传播,也能很好的培育和发展学生团结协作、忘我奉献、融洽共处、优秀品质、和谐共生、自信自强等优秀品质。
中国是世界上体育文化产生、发展、积淀、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历程中,创新并拓展产生了社会、校园、社区等场所与体育文化融合的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例如: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育诗歌、体育绘画、体育舞蹈、体育旋律等传统社会生活文化体系。“体育锻炼是人们追求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的心灵是人们追求健康的文化与实践要素”。从古至今传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渊远流长,表面看起来传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是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两种物质文化,但在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历程中认知与实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却能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共性、特质、共鸣、共荣等元素。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渗透与融合需要一个从认知-实践-认知-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并形成的,蕴藏着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髓,对于人的优秀品质、思想行为、人文内涵、文化底蕴、文化拓展、体育创新、强健体魄,即是思想的统一,也是实践的统一。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了可以借鉴。例如:我国的福建茶文化、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浙江杭州的小镇文化、吉林的冰雪文化、河南的佛教文化、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安的历代帝王文化、青岛的帆船文化、苏州的刺绣文化等等,吸引了各国的参赛选手走进中国各个城市,参观、体验、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亲身参与体验古代茶艺器具、临摹和亲手陶艺制作等,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