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的实践

2021-03-30 13:31
大众文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想教材音乐

何 伟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江苏南京 210033)

“实践有一个过程。光靠摸索做不深也做不长,只有把学习理论和探索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一种新的境界。”自从担任班主任以后,开始对音乐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借班级管理的德育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再实践,将理想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尝试探索音乐育人的新途径。

一、明确音乐教学中“理想教育”的本质

教育以人为本,人以生命为本。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优化和完善人的素质,而理想教育,是引导人们树立积极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过程,这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生涯规划的过程,也就是在学生成长中因势利导,通过系列活动或课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让生命闪光,激励学生不断实现每一阶段努力目标的过程。以下三方面是对“理想教育”本质的解释:

1.什么是理想。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进行不断地奋斗和追求。所以说,理想是动力的源泉,是对未来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它与空想和幻想是不一样的概念。虽说理想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但按内容分:还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按层次又可划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教育中以社会理想为方向是前提,作为教师要时刻怀有对国家和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要甘于奉献、长期坚持,这样个人理想才会更加有价值。另外,理想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美好性,理想是美好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没有哪个人的理想是将来要成为小偷,或是残疾人;二是切实性,理想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没有人将来要成为“火星人”,因为这不可能实现;三是制约性,当一个人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不可能一成不变,因为理想会受到社会、时代、家庭、个人阅历等的制约;四是激励性,人总是在不断地实现一个个目标中前进的,有理想就有了目标,有目标就会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理想教育是什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想教育又是德育工作极其重要的内容。理想教育实际是对青少年进行三观教育的过程,是真善美的启迪和引领,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石。中学阶段实施理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少年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引导青少年规划人生、确立志向、树立自信、指导行为,使青少年的不自主、不主动、不自觉的生命状态进入到自主、自觉、积极能动的生命状态,为进一步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命的价值奠定基础。

3.音乐教学中的理想教育。音乐学科中进行理想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也和班主任进行理想教育有较大的不同。音乐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听、唱、感、演来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魅力,音乐教学中进行理想教育要紧扣教材,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本身及其创作背景等方面存在的理想教育素材,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理想教育,启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不断发展学生理想教育上自我教育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憧憬未来,都希望有个美好的明天。他们有愿望、有追求,因此,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是再好不过的。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理想教育内容,不论是中国歌曲,还是乐曲,抒发情怀、展望未来、追求美好明天的很多,可谓信手拈来。这意味着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和多途径进行崇高理想的树立,及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抓住音乐教学中“理想教育”的重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音乐课堂教学,这也是理想教育中的重点。理想教育是隐性的,而且是必须长期坚持方能见到成效的教育过程,所以音乐教学中要开创理想教育的新途径,教师必须确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自觉意识,并结合本学科性质特点和教学内容,从显性与隐性两方面,充分开发学科教学中理想教育的潜能。

1.吃透教材,整合理想教育融合点。学生有理想的前提是教师自己有理想,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理想教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理想教育素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计划,进行潜移默化地开展理想教育。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理想教育目标,如:《龙的传人》用小调的色彩表达了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阳关三叠》倾诉了人们对友谊的珍惜之情;像这些属于显性教材的音乐作品,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会歌曲的歌唱,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歌曲中的内涵,对自己进行情感教育,将音乐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的目标能够有效达成。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隐性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没有明显的理想教育特征,比如《嘎达梅林》,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中重新融合理想教育的素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感受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所以只要“有心”,总可以从音乐教材中挖掘到理想教育的素材。目前,已初步整理出适合实施理想教育的音乐作品集,包括社会理想系列、道德理想系列、生活理想系列共计60首作品。

2.审美体验,理想教育抓住音乐学科性。作为审美教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学,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独特的作用。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育的艺术中渗透理想教育,不仅要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在实践中突出音乐学科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在审美体验的活动中抓住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抒发美好情感,是让学生在美育培养过程中确立美好的愿望,进行心灵的润泽。在学唱《大海啊,故乡》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影片剧情等,还让学生对比赏析了歌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场景音乐,从速度、力度、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的听辨中,深入理解作品随场景变化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和情感,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从音乐要素的作用中抓住了歌曲所表达的温馨和赞颂之情,后来学生们演唱时,情感可谓细腻而真挚。这样的学科理想教育是有温度的,既准确地表现了作品的音乐性,又关注了树立时代责任感的意识培养。

三、提出音乐教学中“理想教育”的建议

1.无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经意就受到了理想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如在《生死不离》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先查阅歌曲的创作背景,课上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作品对“汶川地震献爱心”的表达要素,甚至还可以搜索2020“抗疫”歌曲,与之进行对比聆听,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找出共性与差异,以此在音乐的赏析和歌唱等活动中感受人间温暖和互帮与互助。在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内涵和创作背景后,再来进行歌曲欣赏和学唱,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作品了,自然在演唱中也会更投入。所以这样的理想教育是用音乐体验来引导学生对美好理想进行思考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发现理想教育会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

2.无痕渗透于各种音乐教学课型中。目前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唱歌教学、演奏教学、欣赏教学、综合教学等,这些课型各有特点,又都有联系,教师要仔细分析,把这些课型进行结合和互补。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将提炼出来的理想教育元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类课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小乐器演奏教学中感知、表现音乐的丰富情感,并深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比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欢乐颂”,几首作品都不难,且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可以作为歌唱与欣赏相结合的综合课共同学习。把单元歌曲作为故事进行串联,这种形式学生非常喜欢,就连平时在老师眼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十分投入的学习,但最主要还是源于作品本身丰富的情感内涵打动了他们,美妙的旋律拨动了他们的心弦。那节课后,每个学生明白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激发了他们追求美好未来的热情。

3.无痕渗透于音乐社团中。学校的音乐社团是课外音乐活动之一,而课外音乐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当时带领舞蹈社团时,就在编排时将理想教育元素融合到舞蹈训练中。比如编排的《保卫黄河》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舞蹈队的队员们在音乐中用肢体语言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儿女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捍卫民族理想的认识与理解,当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随着主题音乐冉冉升起的时候,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不仅代表了演出的成功,更折射出这支舞蹈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在这次无痕的教育中,表演和观赏的同学,都被作品中民主追求、理想追求,以及反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打动了。所以说——美好的,定是大家喜欢的。

实践中深深认识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的实践,没有干巴巴的空洞说教,没有赤裸裸的堂皇教诲,而是通过旋律、节奏拨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富有哲理的歌词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一种极为和谐的教育。所以,只要坚定信心、理想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大有作为的,理想教育定会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诚如瓦格纳所言“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联结在一起。”动听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无一不是音乐家们内心的情感倾诉和精神激励。面向未来,我们同唱一首歌,同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用旋律和节奏拨动学生的心房,打开他们满怀憧憬与向往的心扉,让“家国情怀”的理想一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理想教材音乐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2021款理想ONE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