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婧婧 王启明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经常思考如何立足本职,着力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化党性修养、践行初心使命、激发担当作为、推进工作创新的思想引领和内在动力。有一天我翻开了小学的一篇文章《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把再读《朱德的扁担》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1928 年,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挑粮,来回有五六十里的路程,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小时候我跟着父亲回老家,看到老家亲人们用扁担挑粮、挑水,就好奇地试了一下,虽然挑的时间不长,但也压得我喘不上气。今天我们生活在城里,再也不用扛着扁担去挑粮挑水了。但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我感觉到有一根无形的扁担压在了自己的肩上,这个扁担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个人在社会有社会的扁担,在单位有单位的扁担,在家庭有家庭的扁担,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扁担。我们森防人也有森防人的扁担。
有一个故事,那是2006 年6 月的一天,一位基层森防站的女站长,母亲患重病躺在床上,当时为了实施烟剂防治,不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临走时,她对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说:“妈妈,林场又要搞防治了,防治时间耽搁不起,等防治结束后,我就马上回来陪您。”可是,就在她出发后的第二天,母亲却与世长辞了。有这样一张照片,这是2011年春节期间,一位管护站的森防人,带着妻子和9 岁的孩子,搭着农用车赶往管护站的场景,风雪交加的山路上,孩子冻得在车上直哭。他们边铲雪边前行,三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了整整18个小时,当一家人坐到炉火旁感受渴望已久的温暖时,妻子在一旁默默流泪,孩子哭着说;“这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虽然只是森防人瞬间的生活缩影,但它的背后却是无数陇原森防人饱尝大自然风雨、忍受亲情间离别的生活写照。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唯有默默无闻;他们没有丰功伟绩,唯有甘守平凡,他们热爱森防职业、钻研森防工作、献身森防事业的精神和品质,影响和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陇原森防人自觉扛起了传承精神、弘扬文化、保护生态的森防扁担,一代接着一代续写着陇原森防人的绿色梦。
进入新时代,让我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扁担,主动担当作为,肩负历史使命,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让千山映绿、万水澄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为情怀和境界。从站在建设生态屏障、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美丽甘肃、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绿色梦、生态梦、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