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俊,钟水艳
(广西桂林市荔浦市青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桂林 546607)
仔猪水肿病是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水肿和高致病性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失调、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可视粘膜、头部水肿,胃壁及肠胃系膜水肿为特征。该病多发于仔猪断乳阶段,尤其以生长快、体格比较健壮的小猪最常见。带菌母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随粪便排出的病原体会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小猪。
1.1 案例一2018 年8 月3 日,青山镇青云村一农户,有11头小猪,出生后28d 断奶,断奶后第5 天突然发病,全群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有几头甚至食欲废绝,其中1 头猪出现神经症状、尖叫、控制失调、倒地、四肢呈游泳症状,不久就死亡。剖检:上下眼睑水肿、肝脏、脾脏肿大、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水肿、胃大弯高度水肿、贲门水肿。
1.1.1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剖检以及临床症状可初步确诊为仔猪水肿病(因乡下兽医站条件有限,无法进行实验室诊断)。
1.1.2 治疗效果 (1)隔离病猪,彻底消毒猪舍。(2)全群仔猪用大茶叶煎水给仔猪自饮。(3)在饲料中拌土霉素原粉,5mg/kg,连喂5d。(4)用20%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溶液10mL/头(首次用量加倍),第2 次5mL/头,1 次/d,连用3d。(5)用庆大霉素1 支/头(人用),地塞米松1 支/头(人用),链霉素50 万U/头混合一次性肌注,1 次/d,连用3d。经过治疗,除死亡1 头小猪外,未出现新的病例,病猪症状基本消除,而且生长发育良好。
1.2 案例二2018 年12 月14 日,青山镇永华村陈某自繁自养的规模场,43 头小猪突然发,据畜主说,这批小猪分别是5 头母猪产的,有3 窝小猪出生后已经29d,有2 窝小猪26d,猪体重在7.5~11.5kg/头,3d 前分别按小、中、大分三栏饲养,料槽放在猪栏任小猪自由采食,断奶后第3 天早上发现小猪精神状态不佳,吃料也不正常。畜主对其用头孢类抗生素治无明显疗效,已经死了4 头,才到兽医站求助。到猪场后,观察其三栏小猪,其中有两栏各1 头,另一栏死亡2 头,剩下小猪表现为精神不振,有些口吐白沫,有些背拱,有些发出嘶的声音,有几头出现走路不稳,全身颤抖,出现了典型的神经症状。解剖死猪2 头,2 死猪脸水肿,其中一头两腮肿胀,胃大弯、贲门、大肠糸膜、淋巴结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有轻度水肿,心包、胸、腹有少量黄色积液。
(1)案例分析 根据本案例小猪的发病时间,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初步断为仔猪水肿病。
(2)治疗措施 采取案例一的治疗方法,同时增加在饲料中加入硒剂用水拌湿,以饲料刚开为宜,并用复合维生素稀释给小猪饮水。
(3)治疗效果 采用上述措施,用药2d 后病猪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其中有2 头病情严重亡,5d 后全部恢复正常,再也没出现病例,生长发育良好。
引发仔猪水肿病的因素很多,预防该病要做好以下工作:
2.1 提前诱食、补料仔猪水肿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诱食补料,避免仔猪因断奶产生应激。断奶后的小猪应该选择营养全面、香味浓郁,但蛋白质含量不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并供给维生素或提供一些青饲料,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仔猪出生后一般需要7d 左右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外出活动量逐增加,才能对饲料感兴趣,在7d 后开始诱食,过早补料不会引起仔猪的注意,会浪费饲料,放置时间太长容易发霉变质,被仔猪吃了会引起中毒。仔猪的诱食必须遵少吃多餐,保证饲料有新鲜感的原则,逐渐增加饲喂量,过后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每次以猪吃八成饱为适宜。
2.2 避免各种因素对仔猪产生应激
(1)仔猪断奶建议在25~30 日龄断奶,体重在7.5~10kg左右为宜,过早断奶,仔猪消化机能还没健全,采食量少,营养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仔猪体质会很弱,导致于容易发病。过晚断奶,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2)仔猪断奶不要换栏,还是放在原来的猪栏,把母猪赶到其它栏就行,不要突然改变仔猪原来的生活环境,避免产生应激反应。(3)温度的改变也会对仔猪产生应激,所以不要轻易的改变猪舍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并易发病。(4)仔猪的断尾、去势必须在断奶前1 周完成,断奶前后各1 周避免做有可能对仔猪造成应激的工作,比如,打疫苗等。
2.3 药物预防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抗生素及硒剂拌料。仔猪断奶前2~3d,用链霉素给小猪饮水,30I 万U/头。
2.4 加强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对猪舍定期消毒,避免各种细菌、病毒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