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永
(四川省荣县高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荣县 643121)
四川地区借助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但若发生疫病,出现大面积动物死亡,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伴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导致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对常见动物疫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养殖户要注重对动物饲料的配制与管理,按照实际情况,科学进行动物饲料配制,保证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养殖户在选择饲料的过程中,要挑选品质好、质量优的厂商,加强饲料合格性审查,要根据动物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选择,调配合理比例,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饲养时,若发现动物有呕吐等异常现象出现,则要停止投喂,并向兽医进行咨询,迅速采用相应措施,营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养殖场内要时常通风,在冬天保证室内温度,降低环境温度对动物的应激反应,提高动物的抵抗力,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要达到提高畜牧养殖效果的目的,需要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对饲料成分进行科学调配。
在进行动物养殖防疫工作中,安全防疫是重要环节,在引入新动物时,首先要进行申报检疫和隔离观察,确认动物没有携带任何细菌,才可进行混养。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养殖厂内,对外来车辆、物品、人员都需要进行消毒,以免将病毒带入养殖场内,兽医人员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在防疫工作中,要严格遵照养殖场内的各项规定,兽医人员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疫病检测,根据免疫流程,注射相关疫苗,提高动物免疫力。在饲养工作中,坚持科学搭配饲料,确保摄入营养均衡,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养殖户在以往的消毒工作中,选择任意时间进行消毒,并不注重消毒效果。选择消毒时间要按照实际情况,根据消毒对象科学选择消毒药剂和调配浓度,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挥发性较强的消毒剂,禁止在夏季的中午时间段进行喷洒,尽可能选择在早晨与晚上。在养殖场地大门安置消毒池,使用浓度为百分之四的苛性钠消毒液,每周进行一次更换,使用效果更佳明显。在养殖舍与隔离舍的出入口设置消毒垫,每日浸泡一次。对易于孳生蚊、蝇的位置,要定时喷洒灭蝇灵,防止蚊虫叮咬加速疾病蔓延。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疫病举报制度,能够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的预防效果。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要设计出相应的疫病举报方法、规划范围和举报原则。养殖场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群众的力量,运用加大宣传的方式提升群众的疫病防控意识,使之积极加入其中,另外,当地政府要履行监管职责,随时监测动物养殖疫病流行的实时情况,协助养殖场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增加对免疫机构的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引进优秀人才,培育村级优秀疫员,定期进行畜牧养殖动物防疫工作总结,设立专项检查,加强引导,每年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在动物免疫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原则,按照周边疫病流行情况,设计科学高效的动物疫病预防方案,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对动物防疫部门的物资要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所选的生物药品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免盲目配药与给药阻碍动物疫病治疗工作的进程,对动物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要在一定时间根据免疫程序注射动物防疫免疫疫苗,按照动物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养殖环境是降低动物疾病发生几率的保障,要加大对养殖环境的监管力度,优化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降低动物感染疫病的概率。保证养殖场的卫生符合标准,将养殖场每天出现的各种垃圾及时清理,对潮湿阴暗处加强通风,防止细菌滋生,引发各类疾病。不能忽视养殖场内的采光,使其保持干燥。加强消毒,对已经病死的畜禽,要将尸体尽快作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实行全面消毒,防止病菌滋生。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寄生虫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因此,驱虫工作主要在春季与秋季进行,通常情况下,在春季驱虫运用左旋咪唑等药物,在秋季使用阿维菌素等药物。良好的养殖环境对动物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要科学制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环境,实现科学养殖。
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养殖人员有更高的标准,运用合理方法,丰富养殖人员的养殖知识,提高养殖动物疫病防治水平,加强动物疾病防控,根据环境与季节情况,加强禽畜饲养管理,保持养殖场内温度适宜,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高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