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宁,张 东△,贾琳琳,Pooya Safaei,Zahra Kazemipour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2.德布勒森大学医学院,匈牙利 4028;3.德布勒森大学牙科学系,匈牙利 4028;4.Arya医疗诊所,马什哈德 伊朗 9184341385)
“无为而治”的观点最早见于道家经典《道德经》。无为是顺自然之性而为,人体作为自组织系统,本身即具有强大的平衡、自理机制。若充分尊重、调动并利用这些机制和能力以实现人体的治理,便可能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张东主任医师依据《道德经》“无为”观点以及后世对元气的认识,提出“元气无为而治”的观点,从恢复元气入手治疗疾病,创立了元气神机针刺法,实现了《黄帝内经》“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思想。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中应用此法治疗疾病的实践及体会,对这种针刺治疗新方法的理论依据、操作要点以及适应病症进行阐述,望同道斧正。
元气神机法是以“元气无为而治”指导疾病的治疗,元气为何无为而治?首先需要知道“一”及“元气”的概念。《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说文解字注》:“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屬皆从一。[3]”此中的“一”代表源头、起源、整体、不可分、无分别等深刻含义。《说文解字注》:“元,始也。[3]1”元在古代是起始、源头、本源之意。《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4],“一”即是元气。人体的元气散之则变化为脏腑经络、营卫气血[5]。元气因何“无为”?《道德经》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显然无为是道之无为。那么“道”与“一”、“元气”是何关系?德是道之显,道是德之隐。如果道是无,德就是有,二者同出而异名。但这个“有”不是万物之有,是天地产生之前的有,是可以生天地万物的有,是“一”,所以“一”是道之德。但道作为本体,谈不上为或者不为,无为只能是道的显现,也就是道之德。无为可以使万物自宾、万物自化,这就是无为的妙用。回到人体也一样,无为是人体元气的无为,所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6]”《类经》:“真气,即元气也。[7]”人体中元气分为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先天元气即是人体之“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体的先天元气有定数且无法干预,我们能做的是“奉天时”。天时,圆道也。圆运动是后天之气的运动形式,阴阳之气冲气以为和,就形成人体的后天元气,它承担着运化人体万物的责任。当后天元气受损时,就失去了其无为之性及无为而治的能力。想调节和修复后天元气,只可调节和修复后天圆运动,此时要把握圆运动的关键点,即“神机”,也即“一阳初生处”和“一阴初生处”。由此两处入手,启动阴阳之机,便可使元气无为而治。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6]8”“气至而有效”之气亦指谷气。得气是针刺后谷气或正气至病所,并与邪气斗争的状态[8]。现今的针灸临床中大多强调针感,它包括两方面,其一为患者体会的酸、麻、胀、痛或重等感受,其二为施术者体会到针下沉紧、滞涩等感觉[9]。因此人们往往将针感等同于“气至”,气至与否也就成为针灸医师判断针刺疗效好坏与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10]。
《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6]442”针刺的作用在于“调气”,而非必须要刻意寻找“针感”。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针刺时首先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准备施针上,然后找准穴位进针,进针后不行手法,不刻意找“针感”,留针25 min,绝大部分患者会在起针后即出现症状的改善。一般经此方式治疗3~4次后,再次施针时,虽无刻意提插捻转,患者却反馈酸、麻、胀、痛或重的针感自然出现,并随着针刺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强。此法将“疗程”的概念淡化,一般每周2~3次治疗频率,需要治疗的次数依据患者的脉象及症状的改变进行调整。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6]10”经过针刺治疗,机体内气血的变化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医者可通过感知受针者的脉象变化情况来判断[11]。元气神机法对“机”的把握方法,恰是通过脉诊实现的。笔者依此论并结合临床观察发现,脉象属于生发之气不足或受阻的,针刺取穴以双侧合谷、天枢、足三里、太冲及中脘和关元穴为主;脉象属于收藏之气不足的,针刺取穴以颈夹脊穴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如有严重的疼痛症状可增加局部或相应治疗标证的穴位。
前文提及圆运动是后天之气的运动形式,人体的气化之圆运动,左升为生发之气属阳,右降为收藏之气属阴。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左升之生发之气与右降之收藏之气相和,如果相和的适宜圆运动会形成一个正圆,圆心在正中。如果在疾病状态下,这个圆就不再周正,可能是生发之气不足或过亢,或是收藏之气不足或过亢。圆运动使阴阳相和,变成后天一元之气,这是一个元气自我修复的过程,后天之气无为而化,无为而无不为,使得圆运动趋于正圆,则疾病最终得以消除。可见,依据“元气无为而治”的理论,应用此针刺方法治疗疾病,关注点并不在某个疾病上,而是通过脉象判断人体气机的阴阳变化,从而辨别问题在于生长之气还是收藏之气,进而施以相应治疗即可。
张某,女,53岁,为求针灸减重,于2019年2月就诊:当时诊其脉双侧脉均沉弦。强直性脊柱炎病史7年余,后背僵直疼痛难忍,伴腰骶部疼痛,口服西药治疗,每年因疼痛加重需住院治疗1~2次。依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双)、关元、气海、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治疗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留针25 min。治疗2个月后,减至1周2次左右的频率,又持续4个月左右患者自诉这半年针刺过程中,除体质量逐渐下降外,睡眠质量较针刺治疗前有好转,后背疼痛的程度和频率逐渐减少,遂自行停用一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并继续针刺治疗。此期间偶尔发作几次且背部疼痛,均自行缓解。再治疗半年,以每周1~2次频率,背部疼痛几乎未再发作,体质量减轻10 kg。
陈某,女,45岁,因“痛经30余年”于2018年7月就诊:自诉每次痛经必服止痛药,然而服药后多数情况腹痛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曾因痛经晕厥1次,故多因此问题求治,应用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其月经自初潮开始无规律,此次就诊月经2个月未至,经妇科检查已排除妊娠可能。既往甲状腺癌术后病史6年,桥本甲状腺炎病史6年,反流性食管炎20余年,失眠30余年,入睡困难,睡着后噩梦连连,入睡不久常因胸闷憋气醒来,醒后必须吸氧才可继续入睡。夜间睡眠时间稍长后即开始尖叫,此症状发作频繁,其家人苦不堪言。曾服汤药治疗症状未见改善。口渴喜冷饮,急躁易怒,冬季每日吃10支雪糕才觉舒适。诊其脉双侧脉均沉,右关微滑,左脉细,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中脘、梁门(双)、天枢(双)、归来(双)、关元、气海,合谷(双)、太冲(双),治疗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留针25 min。治疗1个月时痛经程度开始减轻,治疗3个月时睡眠明显好转,由每周3次减至每周2次。治疗近1年时再复查甲状腺B超,发现甲状腺癌术后新长出的甲状腺结节消失,以往长期的痔疮疼痛出血症状消失,月经周期变得非常规律,均为32 d左右;痛经较前明显减轻,偶有发作但不影响工作生活;睡眠几乎不做梦,再未出现睡着后憋醒及尖叫的情况,感觉每天睡醒后精神状态好,反酸烧心的症状也明显减轻,急躁易怒消失,不再嗜食雪糕,喝温水感到舒适。
尹某,女,83岁,主因右臂疼痛1月余于2019年12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右臂疼痛出现簇状水泡,就诊于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曾行抗病毒及针刺治疗,自诉效果甚微,每日疼痛难忍夜间尤甚,严重时整夜不眠。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胃痛纳差,因肢体疼痛及胃痛整日精神状态恍惚,呻吟不止。来就诊时双侧脉浮弦数,沉取左脉涩,每日给予2次针刺治疗。第1次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双)、关元、气海、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留针25 min。起针后第二次治疗取穴阿是穴(皮损附近围刺)、天宗(患侧)、支沟(患侧)、后溪(患侧)、外丘(患侧),留针25 min。经第一天2次针刺治疗后患者自觉轻松许多,不再因疼痛呻吟,以此方式治疗2周,每周3 d(每天2次),患者诉夜晚已能睡数小时,疼痛减轻3/4以上,且胃痛几乎消失,食欲较前明显好转。
案1和案2两位患者经过1年左右针刺治疗后,均呈现元气无为而治的特性,其共同点为脉象符合元气神机法中“生长之气受损”的表现,治疗时均未行针刺补泻手法,治疗频率低而疗程长,使圆运动慢慢复合,给元气修复的时间。案3的患者脉象应属生长之气受抑,因此治疗日的第二次留针类似于加用引经药的方法。笔者学习元气神机法前曾治疗过许多带状疱疹患者,许多高龄及疼痛时间长的患者常疗效欠佳,此次用元气神机法的思路指导针刺,收效显著。
应用此法于临床中,常可见到针刺治疗后并非因为长期频繁感冒求治的患者,经治后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初次求治问题为胃肠不适,数月治疗后同时收获了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这种对穴位不刻意的刺激且治疗周期长的针刺方式,可能是作用于后天圆运动,使元气得复,无为而治。
《针灸学》提出针灸临床诊治的特点包括辨证与辨经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调神与调气并重3个方面[12]。有学者认为,针灸辨治理论为多视角与多向度,包括为辨阴阳而治——据脉而刺、辨经络 (脏腑)而治、身形辨治、四海辨治及其他辨治[13];也有认为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使疾病的诊疗更加具体化的“病-症-位”结合取穴方法,可成为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14];还有提出针灸疗法理论体系的重构设想,即包括经典理论体系和现代理论体系。以上多种针灸论治方向多依据“病”及“症”的判别,从而选穴进行治疗[15]。而在元气神机法理论思想指导下的针刺治疗,并不关注疾病及症状本身,只需关注元气的状态,把握住“机”进行针刺,最终使元气无为而治。通过针刺的方法,促进圆运动使阴阳相和变成后天一元之气,后天之气无为而化,元气自我修复则疾病得以消除。“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不再以疾病为中心,元气自然无为而治,不治病而病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