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何钰怡,李永宸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 510080)
中医胎产经验与现代优生优育的内容高度相似,挖掘其中的理论,有助于推进我国优生优育。何秀兰等叙述了历代中医著述中有关优生优育的内容[1],陈晓明等总结了《宜麟策》的优生优育思想[2],李成年等探讨了万密斋的优生优育观[3]。但整体而言,学界对中医优生优育学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卫生至宝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成书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清末岭南医家卓凤翔所著,是一本科普性质的妇婴保健读物,优生优育是该书的重要思想,而目前学界尚未见与该书有关的研究。《图说》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属解剖生理学范畴,阐明脑、膀胱、男女生殖器等器官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体血液循环、消化吸收、体温调节、泌尿生殖等过程的运作机制,同时配以相应的解剖图像。下半部分撷取前朝妇幼专著中的内容,陈说生殖孕育的相关知识。《图说》受西学东渐影响,其优生优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现分析如下。
“卫生”一词首见《庄子》,原意为养生。19世纪中叶,西方生理卫生学传入中国,强烈地冲击了原有的医学体系。彼时“卫生”的实质内涵逐渐从养生保健方面转向预防医疗工作。不仅如此,藉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社会精英把个人的生理卫生与种族强弱联系起来,将国衰民弱的原因归咎为国人疏于卫生。彼时的“卫生”已经不只是个体反思自身健康的方式,它甚至将种族的存亡与全球潮流联系起来[4]。
在李启祥为《图说》所作序言中,也赞成个人卫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若)人人皆知(卫生),各遂其生,各保其生。异日者,四万万神明之胄,如瓜之衍,如椒之蕃,中国种族之强,全球各国皆莫与京(按:十亿为兆,十兆为京)矣。[5]”而卓凤翔考虑的是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连正常的人口繁衍都保证不了的话,那更谈不上“卫生强国”。自序中他提到李鸿章曾经进行过人口普查,结果“合东三省计之,于四万万外,所增只二千余万。是此百数十年中,生民之少,实出人意料之外”[5]762。.究其原因,卓凤翔认为“虽盗贼水旱疾疠,近三四十年内,人之死亡者,不可数计。然亦何至欲一衍为二而不可得?推原其故,盖由中国男女,迩来不讲卫生,有以致之也。[5]762”有学者研究发现,清政府统治的268年间,仅受灾人数在千人以上的灾害就发生过413次,死亡人数计5000余万[6]。这还不包括高频度、低死亡人数的灾害以及死于战乱的人口。故此承认战乱与自然灾害是导致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也表明国人对生殖卫生知识的匮乏是遏制人口增长的另一因素。近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杨崇瑞亦曾指出,由于不注重妇幼保健工作,每年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而婴幼儿更甚达200‰,较之欧美均高出3倍以上[7]。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成为保证人口正常增长的关键。
晚清时期,医疗界已经认识到西式卫生的重要性。然而,或因妇婴胎产事属妇道,著书者唯恐“言语俚俗,见笑大方”[8],该时期出版的卫生典籍鲜有妇幼专书。故李启祥说:“中国言卫生之书,历代医学多所发明。至专言男女之卫生,则考之往籍,未能详备识者,以为憾事。[5]761”随后卓凤翔也在自序中点明了撰写此书的动机:“使世之男女……全体功用、生育方法,皆了然于心目之间……使凡通都大邑,僻县穷乡,人人知所以自卫其生,无误于歧趋,无淆于俗论”[5]762,从而达到繁衍生息、强种强国的目的。以其叙述顺序,从孕前期、妊娠期、临产期、产后期4个方面梳理《图说》关于孕期保健的内容,阐明优生优育的思想。
孕前期的保健,卓凤翔以《女科要旨》的“择地、养种、乘时、投虚”[9]种子四要素为纲领,详论该时期的保健工作。
种子四要素中,“择地、养种”分别对应男女的生理特点:“地则母之血也,种则父之精也”[5]781.。针对女方不孕多因气血不足,卓凤翔沿用旧说,仍推崇妇女的产前保健以养血调经为主。比较于女子“择地”养血,他更看重男子“养种”节欲,“(种子)一言以蔽,曰寡欲则有子”[5]783,表明男子纵欲过度对受孕率的影响:“凡男子精力壮健,成孕倍易,但有过淫之患者……成孕必难”[5]782。.因此,大胆提出妇人能否正常受孕,男方的责任更大:“子嗣有无,全在男子。而世俗专主妇人,此不通之论也”[5]782。.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节欲”的外延,要求在求子过程中,夫妻双方都须保持心态平和:“有心种子者,毋伤于思虑,毋耗其心神,毋意驰于外而内虚,毋志伤于内而外驳,毋以酒为色媒,毋以药而助火”[5]783.。并就“毋以药而助火”一句,结合《竹林女科证治》的“种子药食宜慎”篇,劝诫夫妻行房事时不要滥用方药:“种子之方,大抵兴阳壮热之品居多,甚至煅炼金石及制取毒秽悍劣,诸物炫诡矜奇,但助房中之乐,罔顾丧身之祸,深为可悯,深为可恨。岂知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5]783。不过卓凤翔提倡妊娠期妇女应服药调补,但也特别说明需辨证论治,否则诸症蜂起弊大于利。
而对于“乘时、投虚”两要素的探讨,卓凤翔根据以往经验推演妇女的排卵期,限于时代得出的结论与现代妇产科学有较大出入。此外,他贯通中西,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并参考西方医学的理论,给出男女的适婚年龄为男子24岁、女子21岁,已十分接近我国现行的法定婚龄。合适的婚配年龄,亦是一种广义上的“乘时投虚”。
于饮食方面,强调不可饮酒,陈说酒对胎产的影响:“饮食之类,则人之脏气各有所宜,似不必过为拘执,惟酒多者为不宜。盖胎种先天之气,极宜清楚,极为充实,而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他日痘疹惊风脾败之类,率已受造于此矣。[5]783”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孕前接触酒精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如心脏缺损、四肢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先天疾病[10]。男女双方在备孕期禁止饮酒,从优生角度来说确实有必要性。
妊娠期宜忌较为繁杂,择其要者有以下3点:妊娠之后,首当注意的是分房静养,禁止房劳,以防房事过后小产、堕胎。分房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孕妇能够“绝欲”。“护胎以绝欲为首,其次亦宜节欲,盖欲寡则心清,胎气宁谧(按:安宁)……且易生易育,少病而多寿”[5]784。“绝欲”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做有益于胎儿的早期胎教:“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有孝友之心,无乖戾之习,所谓和气致祥,一门有庆,无不由胎教得之”[5]785。
与“绝欲”静养相反,卓凤翔认为妊娠妇女心要静而身要动:“常令乐意忘忧,运动气血”[5]786。受胎前后孕妇都要保持一定的活动,如打扫居室、户外散步,令胎儿气血流畅,筋骨坚固,“以后虽有些微闪挫,不至坏事。倘安逸不动,则筋骨柔脆,气血不行,略有闪挫,随至堕落。然非胎后方劳,正谓平日不宜安逸耳”[5]784。.孕期适量的活动,能使孕妇更为顺利地进行自然分娩,也符合现代妇产科的观点。
《宜麟策》云:“凡觉受妊……不可热汤多洗下体,易致窍开胎堕。初受胎及临月,尤宜禁戒,关系不小也。[11]”卓凤翔不认同于此,还提出孕妇在妊娠期间更该注重个人卫生,包括衣着卫生与生理卫生。对于衣着卫生卓凤翔认为:“衣服……能常光洁,则有益于身。至若着身底之衣,尤宜洁净,苟着污垢,令肌肤不爽快疏通,于血脉大损,故染汗之衣,须即洗之。此等事在常人皆然,况孕妇乎,若不顾之,不特害其子,终自戕其身,可不慎哉?[5]784”至于生理卫生,必须“净理肌肤,莫如沐浴,三二日沐浴一回甚佳。但以身分职业之故而不能者,则每日拭其全身,去其污垢,亦无不可……多有妇人,数日不沐浴其全身,至若头发颜面反费其半日,在妊孕中宜大戒之”[5]784。孕期不注重个人卫生,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后上行继发子宫炎症,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早产甚至流产。保持外阴及贴身衣物的清洁,定期清洗,能够有效地避免此类病症的产生。对比前贤的说法,其对孕妇生理卫生的认识有着不小的进步。
临产期作为从妊娠期过渡到产后期的一个阶段,内容较少,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卓凤翔以杨子建的《十产论》[12]为依据,阐述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证,包括横生、倒生、偏产、碍产、坐产、盘肠生、冻产、热产、惊产和伤产10类,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探讨难产原因时,沿袭妊娠期的保健思想,将过度安逸、饮食不节、放纵私欲视为增加难产风险的三大因素。
其次,孕妇是否能成功分娩胎儿,临产时的心态起到了关键作用。卓凤翔摘录《达生编》[8]的“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嘱咐孕妇要有自己的主张,不可妄听产婆的指挥。“至于稳婆,临产时不可不用,亦不可轻易听从。盖此辈无书传授,偏执已见,胡做乱为,往往误事”[5]788。并多次批判接生产婆的某些陋习,提倡临产时要尽可能延请西医的接产士,且陈说其优越性:“西国接生之事,皆以女医士主之,取其谙识血脉脏腑部位故也。胎产事宜,预招待熟练医士,可无后患。[5]787”尽管他明白专业接生人员对孕产的重要性,但我国直到20世纪初期在北京创立全国第一个孕妇检查所后才开始普及西法接生[13],在此之前从事接生的人员仍以产婆为主。必须承认的是,卓凤翔的倡议亦从侧面反映了其优生优育思想。
最后,临产之际应该加强营养,增加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临产时饮食如何……不宜过于肥腻耳……只将鸡鸭汤,肉汤之类,吹去油澄清,频频饮之,亦能壮助精神”[5]793。妇女在妊娠期间生理特点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以适应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吸收母体营养和排泄废物。这种变化使得孕期总热能和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14]。而分娩又是一个极其消耗体力的过程,合理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高热量食物,可提高孕妇分娩时的耐力。
孕妇产后的调理,卓凤翔提出了3条建议:静养、保暖、维持高营养饮食。分娩之后,优生优育工作的主体对象从孕妇转向婴幼儿,故产后篇更多地关注于新生儿的护理及调养。
卓凤翔虽未明言,但依然可以看出他将“优育”理解为提高婴幼儿生存率的一种手段,这一认识也更符合20世纪初我国妇婴卫生保健工作的实际状况。该章节分别论述了新生儿常见危急重症的治疗与预防,包括“痧痘惊疳”儿科四大症中的痘疹(即天花)、惊风、疳积三类和脐风(即新生儿破伤风)。
卓凤翔首论惊风,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类,对于慢惊风的治疗,列举前人的14条经验以供辨证论治。急惊风起病较急,但仍强调不可妄用巴豆、轻粉等药猛攻:“此症虽急,若从容服清凉之剂调理,自可平安……古谚云:急惊风慢慢医(按:从容不迫地辨证治疗)。此迩言(按:浅近之言语)之切当而可用者也”[5]798。与惊风症状类似的脐风虽不属于传统儿科四大症,却是造成初生儿高死亡率的首位病症。卓凤翔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图说》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断脐方法,如“小儿洗浴,不可先断脐带,候洗了方断,不致水湿伤脐,可免脐风、脐疮等证”[5]794。“弗用割,隔单衣咬断,又将暖气呵七口,更无脐风之疾”[5]794“凡断脐不盈尺,或束缚不紧,则风湿入脐,或断脐用铁器致冷气内侵,常有脐风,撮口之患”[5]794。客观地讲,这些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在未普及西法接生前,通过传统的断脐方法来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痘”即天花,亦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病种,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可以通过预防种痘获得后天性免疫,从而避免罹患此病。1806年,皮尔逊雇佣邱熺在广州推行牛痘接种,至《图说》发行时,种痘技术已相当成熟,却依然有部分群众恐怕“出了洋痘遇着天行痘子,又会复染”[5]799。卓凤翔认为种痘事关性命,“人谁不爱儿女,爱儿女谁不虑及出痘一事,必要过了这个关头,方算得是自己儿女”[5]799。.担心“复染”实属多虑,“予所见所闻,从未有复出者”[5]799。又特别指出,由于人痘有“麻疯疔坠疮疥之毒传染”的隐患[5]799,所以“见有用象牙扁之痘浆……千万不可与种,免致伤生”[5]799,从反面肯定牛痘接种的价值:“牛痘之法……中国得以全活婴孩甚众……从无一复出者,诚保赤之妙手也”[5]799,重申种痘对于婴幼儿的必要性。
“疳”指小儿营养不良,卓凤翔将此病分为气血虚衰和乳食壅滞两类,略于前者而详于后者。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指出:“小儿四五个月内,只与吃乳,六个月后方可哺稀粥。周岁以前,切不可吃荤腥油腻生冷,二三岁后才与荤腥。[5]796”又藉民谚“惜儿须惜食,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5]796,告诫家长“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所谓爽口味多终作疾也,极宜慎之”[5]796。《医宗金鉴》云:“食贵有节,乳贵有时。[15]”《幼幼集成》又云:“伤食一证,最关利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16]”婴幼儿胃肠娇嫩,消化吸收功能较弱,过度喂养容易造成积食,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疳症。卓凤翔的主张具有现实意义,尽管目前疳积已十分少见,但因父母喂养失当而造成小儿饮食积滞在临床中颇为常见,食积也成为婴幼儿发病的常见病因之一[17]。
卓凤翔对历代古籍的征引有意识地进行甄别,摒弃了一些带有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色彩的言论,尽可能地保证书中的内容切实可行,从孕前保健、妊娠静养、临产卫生、产后调护等方面普及妇幼保健知识,希望借此提高妇婴的生存率。《图说》尚存在某些认识上的不足,如认为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冷气内侵”[5]794,又如“产妇既分娩毕,不问腹痛不痛,有病无病,随服生化汤一二剂”[5]793,有悖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近贤王孟英业已辟之。总而言之,《图说》是近代岭南一本较为优秀的生殖卫生保健读物,尽管书中所反映出的优生优育思想仍局限于传统养生保健,却在20世纪初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现代卫生学,是对近代妇幼保健事业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