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超,赵鹏宇,范 靖,赵 潺,秦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北京 100730
“互联网+医疗”是指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健康的模式,服务内容涵盖咨询、问诊、药品采购等一系列服务[1]。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2]变化、疾病谱转变[3]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年提高,医疗资源服务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不断凸显[4]。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对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具有促进作用[5],同时也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6]。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进一步推进了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成为未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核心。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的相关研究以政策分析和区域典型案例研究为主,但对于哪些医疗服务适宜通过互联网开展、哪些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尽快明确和细化互联网医疗适宜开展的服务项目是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提质扩面与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从医疗服务供方的视角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中适宜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探讨,旨在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科学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提供循证依据与政策建议。
资料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供方,可以更好地识别哪些医疗服务适宜通过互联网开展。患者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方,对于各项医疗服务需要开展的医疗基础条件缺少明确的认识。因此,本研究以医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探讨适宜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前期经过文献检索设计形成初步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咨询及医生的预调查矫正后形成最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适宜开展项目调查研究问卷》,将问卷嵌入“问卷星”,并生成调查所需的二维码,基于自愿的原则,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填写,调查时间为2020年1至6月,研究共收集问卷614份,其中有效问卷582份,有效率为94.79%。
问卷设计基于供方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适宜开展的问卷分为3个部分:研究对象的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岗位、学历、职称等);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的关注度与了解度[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的关注度;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前沿的了解程度;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的应用对本(亚)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及未来最适宜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解决的服务项目与疾病类别。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的关注度与了解度采用Likert 5级量表,5个等级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完全同意,并根据各自问题特征赋予相应的表达方式。目前及未来最适宜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的项目与诊治的疾病为多项选择,筛选各条目中排名前5位的选项进行汇总分析。
数据录入与分析调查结束后将收集的数据从“问卷星”中导出,对问卷进行整理汇总,填写完整度不足80%的问卷进行剔除,保证研究的质量,采用Excel 2010及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
基本情况共回收问卷582份。研究对象以青年医护人员为主,平均年龄(30.03±7.96)岁。女性占75.95%;接受调查的研究对象中医师、护士、技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分别占23.89%、32.99%、5.15%、4.81%、33.16%。本科学历占48.4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43.47%;职称方面以未获得职称及初级职称为主,分别占36.25%、41.75%,中级、副高级和高级职称分别占14.43%、4.30%、3.26%。
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的关注度与了解度582名研究对象中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表示很关注或比较关注的人员占68.73%,仅有4.12%的研究对象表示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不关注。46.22%的研究对象表示在本专业内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比较重要,45.88%认为很重要,仅有0.17%的研究对象认为不重要。在互联网医疗服务工作了解度方面,50%以上的研究对象表示“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前沿的了解程度为一般”;15.46%的研究对象表示不了解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前沿工作,仅有4.64%表示很了解。
目前及未来最适宜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的项目与疾病的诊治类别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适宜在本专业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排名前5位的为:健康管理、图文咨询、疾病复诊、疾病筛查与疑难病会诊;未来适宜在本专业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排名前5位的为:健康管理、图文咨询、多学科会诊、疾病复诊、疑难病会诊;当前及未来最适宜在本专业开展互联网门诊服务的门诊病种排名前3位的为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当前最适宜在本专业开展互联网操作和手术技术排名前3位的为护理指导、康复指导、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未来最适宜在本专业开展互联网操作和手术技术排名前3位的为术后换药、康复训练、腔镜手术。
互联网医疗作为国家政策下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线上服务[7]对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偏远地区医疗水平不足[8]、重塑医疗服务流程、促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意义[9]。但现阶段的互联网医疗与现实的医疗服务及理想的诊疗项目与内容还存在较大差距。既往研究集中于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意愿与行为[10- 11]及使用现状研究。对于互联网医疗在现阶段及未来的服务项目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研究基于服务供方视角探讨现阶段及未来适宜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情况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青年医务人员为主,岗位类别涵盖医疗、医技、护理、研究等多个类别。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研究对象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持有积极的态度,并对这一诊疗方式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具体操作与了解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半数以上的研究对象对本专业范围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工作前沿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互联网医疗服务需借助信息化设备及高科技通讯手段完成[12],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医生来说掌握互联网医疗相关技术及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互联网诊疗具有一定难度。
适宜通过互联网医疗开展的服务项目研究显示,现阶段适宜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图文咨询、疾病复诊、疾病筛查与疑难病会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健康管理成为改善健康模式和生活模式的主要手段之一。健康管理服务以咨询和预访服务为主,不涉及过多的治疗,因互联网医疗而带来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这也是健康管理排在互联网医疗适宜开展的服务首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图文咨询以影像和病理等医技科室为主,通过互联网传阅影像资料对患者进行诊疗,可以充分对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且可以给出明确的诊断结果[13],对于辅助医生治疗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经过疾病的首诊,主治医生对患者的情况和治疗方式已有基本了解,通过互联网医疗方式进行线上复诊既可以保证诊疗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又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和患者的开销,提高诊疗和资源利用的效率。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进行疾病筛查可以辅助疾病的早期判断,将未患病人群从可能患有疾病的人群中识别出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少数拥有高水平专家和先进诊断仪器的医疗机构可以对疑难重症进行诊断和治疗,而绝大多数医生和医疗机构仍不能进行正确诊治[14],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可以及时、合理、相对有效地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会诊探讨,同时可以提高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医疗诊疗能力,实现资源扩容与能力提升,促进区域医疗的协同发展。
适宜通过互联网开展的门诊及手术操作类项目在互联网门诊适宜开展项目方面以慢性病和肿瘤为主,现阶段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经过规范的诊治与合理服药可实现病情的基本控制,在大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门诊解决就诊问题对于疏解医院门诊就诊压力具有积极作用。对于适宜开展的互联网操作和手术技术方面以相对简单的护理指导、康复指导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为主,操作和手术类服务相对较复杂,需要团队操作,同时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各地区及医院的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且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的操作和手术类开展项目以相对简单的指导类服务为主。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间医疗服务能力差距逐渐缩小,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逐步探讨开展术后换药、康复训练、腔镜手术等服务,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区域间医疗服务协同发展。
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性,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服务提供方的视角对适宜开展的项目进行探讨,而对于各项服务的开展形式和开展后的实施效果未着重探讨,为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长期发展,应在后续的研究中增加不同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及不同疾病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下诊疗效果的研究,同时与线下诊疗进行比对,进行合理的优化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