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宗宝
吴美莲
二十七年前,年方二八的吴美莲从南陵老家来到戏乡安庆求学,心怀对黄梅戏满腔的热忱,她选择坚守在安庆,耕耘在安庆,沐风栉雨,拾级而上。吴美莲与黄梅戏的情缘,简单纯粹,真挚深厚。一日可不食寝,但一日不可不唱戏。黄梅戏,已然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灵魂伴侣”。她曾说:“我在守望着我所热爱的黄梅戏艺术,我的人生因黄梅戏而改变,变得多姿多彩,丰满有趣。”
“守望”二字,正是吴美莲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守”住本真,眺“望”远方,吴美莲在默默地躬行实践,乐此不疲。二十七年的从艺之路,她始终行走于“戏里戏外”,结识诸多戏里的“女主角”。站在2021 年的新起点,吴美莲转身回望曾经陪伴其成长的那些角色,每一个角色都真实饱满,光彩照人;每一个角色背后又有许多温情脉脉的幸福往事……
2020年8月,吴美莲领衔主演的黄梅戏《祝福》首次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呈现。剧中的“祥林嫂”,从鲁迅的小说《祝福》中走来,它属于社会底层悲剧式的人物,这也是吴美莲挑战难度最大的角色。
吴美莲对“祥林嫂”的故事并不陌生,因为其他姊妹剧种已存在“这一个”成熟的舞台艺术形象。如何演好属于黄梅戏的“祥林嫂”?这是摆在吴美莲面前最现实的问题。院长韩再芬从选择题材、寻找编剧导演、剧本研讨直至整体呈现等各个方面,都亲力亲为,层层把关,辅助吴美莲突破自我,寻找到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二十七的舞台磨炼,让吴美莲的艺术感悟力得到提升。她深知:只有塑造有血有肉的“祥林嫂”,才能达到吸引自己、抓住观众的目的。“第一步,掌握详实的有关资料,我熟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反复观看其他剧种的《祥林嫂》,这番功课让我对角色有全新的认知和思考。”吴美莲身上有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她努力在解读和表演“祥林嫂”上面下足功夫。吴美莲曾在笔记中写道:“祥林嫂两次嫁人,两进鲁府,‘这一个’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随着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一步步走向令人痛心的结局,‘祥林嫂’最后唱出振聋发聩的‘天问’,句句直抵人心与人性,句句直面当时黑暗无情的社会。”
艺术创作贵在写典型环境中的“人”,“人”立住了,作品就立得住。在吴美莲看来,“祥林嫂”的悲剧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中残存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成为被权贵欺压玩弄的对象,而“祥林嫂”式的女性悲剧比比皆是。吴美莲在围读剧本时,就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祥林嫂”出逃时的惊恐;嫁给贺老六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甜蜜;阿毛被狼咬死后的绝望与疯癫,直至捐门槛背后的荒唐与希望,最终无法逃脱流落街头的厄运。吴美莲认为,“祥林嫂”的情感线始终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这就极大地考验着演员角色的塑造能力和情感分寸的掌控能力。
因疫情缘故,去年4 月份至6 月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历经两个多月集中排练黄梅戏《祝福》。吴美莲有充足的时间与导演黄依群“泡”在排练场,她首先要攻克的问题是“表演的真实”。黄依群是知名越剧演员兼导演,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她的任务就是辅助吴美莲将“祥林嫂”的形象演绎得立体、鲜活、丰满。在黄导眼里,吴美莲天资聪颖,综合条件优越,领悟能力较强。吴美莲对“这一个”角色也有清醒的认知和判断:“祥林嫂”有“三悲”。作为妻子,她两次失去丈夫;作为母亲,她失去心爱的儿子;作为女人,她完全失去自我。吴美莲把自我习惯搁置,揣摩和掌握“祥林嫂”的行动脉络和情感路线,在表演上讲究“唱念做舞”相统一,以声带情,将“祥林嫂”丰富的内心世界逐步外化,引导观众与角色同呼同吸,同悲同喜。
“祥林嫂”初进鲁府,她的心灵得到暂时“解放”。在“淘米”一场,吴美莲碎步轻上,手舞足蹈,环顾眼前之景,欢喜地唱出“抬头看花花含笑,转身望草草扭腰”。在观众看来,吴美莲拥有治愈系的“酒窝笑”,此时她演绎的“祥林嫂”留给观众的印象是美丽的、甜蜜的、浪漫的、温馨的,这与后来形成强烈反差。然而好景不长,“祥林嫂”的幸福生活却因“阿毛之死”被彻底打破,吴美莲一声“阿毛”哭喊得撕心裂肺。导演没有让吴美莲对“阿毛之死”再用唱词来表现丧子之痛,而是以“这一声”来渲染凄惨氛围,及“祥林嫂”由喜转悲的情绪表达。吴美莲说,“这一声”若处理不好,很难打动观众,为此她反复练习许久,仅仅“阿毛”二字,她在声腔和情感上的处理讲究由远及近、由弱渐强、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等趋势的变化,层层递进,达到触动人心的震撼效果。
在“捐门槛”一场中,“祥林嫂”进入幻境,眼前遇见地府各类鬼魂,此时吴美莲要表现出“这一个”人物的愚昧无知,及内心苦苦挣扎的状态。“每每走进祥林嫂的内心世界,都是谈鬼色变,万分恐惧。我是深夜在家里练习这一场的,等到从戏里回到现实,内心就更加害怕了,一个人都不敢入睡。”吴美莲同情“祥林嫂”,一个女人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频频失去自我,竟然上演“捐门槛赎罪孽”的闹剧。但是,吴美莲认为,我们不仅要站在“祥林嫂”的角度审视她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还要以现代人的观念赋予“祥林嫂”对自身命运有着清醒的认知。
“天问”一场是全剧的精华所在,也是“祥林嫂”所谓觉醒意识的一种体现。七十二句唱词,吴美莲演唱得声情并茂,她在装扮上形如枯槁,与“祥林嫂”合二为一,在漫天飞雪的环境中,对天发出“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的拷问,而吴美莲想通过表演,用现代女性的眼光看待“祥林嫂”悲剧的现实意义,进而呼吁人们珍惜新时代美好的生活。
“吴美莲塑造的‘许鹿希’形象,真像我的母亲……”这是许鹿希之子邓志平在观看黄梅戏《邓稼先》后,给予吴美莲的评价。
当初定角之时,韩再芬院长就选中吴美莲,因为吴美莲身上有着同许鹿希一样的大家闺秀的气质。2016年至2019 年,吴美莲用三年多的时间与“许鹿希”相识相知。她所演的角色从青年到老年,年龄跨度较大。吴美莲认为,许鹿希,出生书香门第,她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灵都流露出中国女性的“美”。“许鹿希”每个阶段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真实,符合现实人物身份。
黄梅戏《邓稼先》重点表现“许鹿希”的两个身份。“许鹿希”首先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女人,她独立自强,有热爱奋斗的职业,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规划;其次她是邓稼先的妻子,在与邓稼先度过甜蜜的五年时光之后,便迎来长达二十八年无怨无悔的等待。
吴美莲追求不仅要演绎角色的外在故事,更要挖掘人物的精神源泉,要在细腻中焕发出感人的力量,这样才能表现许鹿希博大高尚但也真切平凡的女性美、知音美,甚至牺牲美。2018 年,导演杨小青与吴美莲经常“泡”在排练场,共同探讨如何演绎“这一个”现代女性人物。现代戏不比古装戏有诸多程式化动作,杨小青主张角色戏曲化,因为吴美莲身材高挑,举止轻曼,眉宇间尽显柔美,所以利用吴美莲优越的条件而量体裁衣,将“许鹿希”的美通过舞蹈化和程式化的动作在舞台上展现。在“风雪中买炒面”一场,吴美莲背着货物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场,看似艺术化处理,却又不乏生活的真实。整场戏吴美莲还以“围巾”作为载体,通过唱舞来传递对“邓稼先”的挂念之情。“我多想腾云驾雾往”“我多想飞到他身旁”……杨小青利用歌队群像,来外化“许鹿希”的内心活动。
杨小青拥有扎实的戏曲功底,她对舞台上“许鹿希”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进行层层剖析,把对塑造角色的感悟都倾囊相授于吴美莲。吴美莲凭借游刃有余的塑造力、创造力和感悟力,呈现给观众别具一格的舞台艺术形象。在吴美莲看来,“许鹿希”与邓稼先月下谈心,得知丈夫要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夫妻还要分别好久时,“许鹿希”口里蹦出强有力的一句“我支持你”,饱含着女人对丈夫的担心与不舍,更有着对祖国伟大事业的庄重承诺。吴美莲真心佩服“许鹿希”,这个女人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心里又难免有些同情“许鹿希”,这个女人默默地为丈夫坚守后营整整二十八年。在最后“病房”一场,“许鹿希”面对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内心五味杂陈,有无奈,有难过,有希望,还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我还会支持你”。每每演到此处,硕大的泪珠都会从吴美莲的眼角落下,吴美莲说:“我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心随人走,情至深处,眼泪自然而然地夺眶而出。”
2019 年,黄梅戏《邓稼先》经历重大修改打磨,戏份虽改,吴美莲对“许鹿希”的认知和表演愈加成熟稳重。该剧结尾由之前的“病房”改为“圆明园”,吴美莲认为,这一场的“许鹿希”就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一心放在病重的丈夫身上。她在处理角色时,强调“许鹿希”要紧紧追随“邓稼先”的行动轨迹,掌握好“许鹿希”的情感节奏。观众看到,面对“邓稼先”抚今追昔,“许鹿希”表现得由忧到喜再到放心,直至携手到“邓稼先”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就是我心中的偶像,一个平凡的女人有着不平凡的爱情。”
通过年复一年的表演,“许鹿希”的奉献精神早已渗透到吴美莲身上的每个细胞,一直驱使着她的表演艺术向前迈进,这就是吴美莲心中的“偶像力量”。
2020 年12 月14 日,黄梅戏《浮生六记》应邀参加中国小剧场戏剧节,整场演出惊艳上海滩。“在这个戏里,吴美莲的表演真让我眼前一亮……”《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评价道。
谈及黄梅戏《浮生六记》,吴美莲总会喜上眉梢,这是她首次尝试探索小剧场戏剧,别具匠心的舞台样式激发她无穷的表演欲望。尤其,她特别喜爱剧中的角色——“芸娘”和“喜儿”,她一人分饰两个性格反差极大的女性,颇具挑战性。
在吴美莲看来,戏曲演员不能只在一条道路上行走,要敢于体验新事物,拓宽表演领域。“芸娘”和“喜儿”同为女性角色,但所属行当不同,一个端庄娴静,一个风尘俏皮,偶尔还要反串小生。一向以闺门旦为主的吴美莲,此次也勇于突破自我,“观众见惯了我饰演端庄的大家闺秀,但这次我在表演上真是放飞了,这也得益于我之前的积累和沉淀。2011 年,我就在黄梅戏电影《六尺巷》中饰演泼辣的胡月娥。”
凭借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敢于创新的心态,2012 年,吴美莲欣然接受黄梅戏《浮生六记》的剧本,并担任女主角。吴美莲回忆说,自己与该剧相识,纯属机缘巧合。一次偶然机会,韩再芬院长看到国家大剧院版《浮生六记》,当即就跟北京京剧院接洽了移植演出的事情,且韩再芬院长认为剧中的“芸娘”和“喜儿”适合吴美莲。这个戏是南方故事,非常接南方人文的地气,在京剧程式工整、好看好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黄梅戏的灵秀、细腻、柔情、入味。
每接到一个新本子,吴美莲总会寻找与之相关的资料,这已成为她的一种创作习惯。黄梅戏《浮生六记》也不例外。她说:“我首先要对故事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再增添自己对所演角色的初步思考,一定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编剧、导演、作曲进行深度磨合。”吴美莲在演戏笔记中写道:《浮生六记》原书,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被清末思想家王韬评价为“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记录了沈复坎坷非常的一生,其中,他与妻子陈芸的伉俪情深,布衣蔬食也不忘生活之情趣、风雅的人生态度,叫无数后人钦佩又向往。
黄梅戏《浮生六记》演绎的是沈复与芸娘之间似真似幻的爱情故事。吴美莲认为,“芸娘”自始至终都是对沈复一往情深,不离不弃,是一个痴情的女人,在表演处理上,可以有“才子佳人”式的诠释。而“喜儿”不同,从笑叹沈复到一步步爱上沈复,这个人的情感变化极为复杂。吴美莲的表演需要时而跳进,时而跳出,时而洒脱,时而安静。在吴美莲看来,两个角色的自由切换一定要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演员要有成熟的表演功底,如果仅浮于表面,那观众看到的只是“一个人”,容易产生云里雾里之感。
如今,吴美莲饰演的“芸娘”和“喜儿”已深入人心,带给观众最深的印象就是吴美莲细腻且极具张力的表演,主要表现在“动作”和“神态”两个方面。吴美莲在创作上也突出这两点,以区分两个女性人物。在她看来,“芸娘”是沈复的妻子,“这一个”人物的动作应为优雅娴静,神态应是端庄内敛。相反,“喜儿”是一名歌姬,她性格活泼开朗,一心想模仿“芸娘”,却处处让观众看出端倪。“这一个”人物的动作应是随意夸张,面露喜剧神态,直到她爱上沈复后,她的言行举止才让观众难以分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
吴美莲说:“这部戏的可喜之处在于当年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走到一起,积极探索着黄梅戏创新发展的方向。”八载光阴流转,黄梅戏《浮生六记》仍具有前卫性和先锋性。而吴美莲对“芸娘”和“喜儿”的理解也愈发深刻,她与主创人员在戏剧手法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通篇抒情,时尚唯美。这部戏还将具有时代特质的新元素有机融入戏曲传统之中,既新颖别致,唯美典雅,又衔接自然,不显突兀。
黄梅戏“老三篇”人物:“冯素珍”“陈赛金”“七仙女”
吴美莲常说,自己是幸运的,曾饰演过黄梅戏“老三篇”中的“三个女人”。她们个个都不简单:冯素珍敢挑战皇权,冒死救出李兆廷;陈赛金敢挑战夫权,十八年后怒斥无情夫;七仙女敢挑战神权,私自下凡寻找真爱。
“冯素珍”、“陈赛金”、“七仙女”三个人物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吴美莲凭借自身的条件优势,演绎出具有鲜明特色且“可盐可甜”的三个女人。
2021 年春节,吴美莲第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荧幕上,吴美莲身着一袭红色长袍,头顶镶珠冠冕,脚蹬深桶踩靴,伴着节奏抛起水袖轻盈出场,顺时唱腔扬起,韵味异同,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驸马》是黄梅戏代表性剧目。这个戏属于袍带戏,又是生旦两门抱,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有其特殊意义。吴美莲塑造的“冯素珍”集大家之所长,具有刚柔并济、神色俱佳的特点,观众亲切称之为“吴驸马”。在吴美莲看来,作为袍带戏,演出时候一定要稳,台风稳,有质感。不管是走路,撩袍,端带,都很讲究,处处要有那个范儿。冯素珍是年轻女子,是大家闺秀,但同时又是易装之后的新科状元,内里是女儿身,表面却是男人。在这“似”与“不是”之间如何很好地拿捏,对演员是个挑战。
吴美莲已是韩再芬院长的得意门生,当年“名师传戏”的剧目就是《女驸马》中的“洞房”一折。而早在此之前,吴美莲就已独立演绎《女驸马》整本大戏。此时,韩再芬院长更多地将表演心得传授于吴美莲,吴美莲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对角色的深入思考。尤其,“洞房”一折是全剧的高潮,如何表现“冯素珍”在规定情境中内心层层的变化,着实需要下功夫。
在新婚之夜,“冯素珍”非但没有洞房之喜,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搪塞公主,“熬过”此夜。“忽听谯楼打三更”“四更鼓打声声紧”,在更短漏长,时间的流动中,驸马与公主展开了心灵的交锋。这是该剧的戏胆所在。这场戏的板式变幻多样,唱腔丰富多彩。为了演好这场戏,吴美莲充分揣摩角色心理,结合音乐伴奏,在紧打慢唱中,去体会人物,刻画性格。吴美莲还在演唱过程中一字一顿,咬字发音讲究脆、稳,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很好地表现了“冯素珍”这样一个识文断字的民间女子,既心慌害怕,又沉着冷静,更机智聪明、不卑不亢的心理和性格。
相比“冯素珍”,《罗帕记》中的“陈赛金”更是挑战极大。吴美莲说,“陈赛金”主要以唱为主,仅该剧中的“回娘家”一折,先后用了平词、迈腔、哭板、八板、阴司腔、帮腔、切板、摇板、三行、火攻等十余种板式,板式变化多样,唱腔丰富多姿,而且是唱做并重,非常考验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和舞台整体把控能力。如何使“做”配合“唱”,不致舞台画面单调,在吴美莲看来,需要充分借助中国戏曲的程式性动作。在这部戏里,吴美莲发挥水袖的长处,通过勾、挑、抖、撑、扬、冲、甩、打、绕、转、卷、摇、涮、抓等技巧,变幻出多种样式的袖花,与唱腔配合,很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内心活动,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除了以上角色,吴美莲还在《小辞店》中饰演“柳凤英”、《寂寞汉卿》中饰演“朱簾秀”、《莫愁女》中饰演“邱彩云”、《孟丽君》中饰演“孟丽君”等。同时她也大胆跨界主演黄梅戏电影故事片《山乡情悠悠》(获电影华表奖)、黄梅戏电影《六尺巷》、黄梅调电影《长相知》(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及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郎对花姐对花》(获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提名奖)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吴美莲深知其理。漫漫从艺路,吴美莲始终坚守在黄梅戏演出和创作一线。她与戏里的“女主角”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每个女性角色都各有千秋,散发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每演一个人物的过程,也是吴美莲攀登艺术高峰和重塑精神世界的过程。一个个鲜活的舞台生命,铸就了吴美莲的艺术人生。吴美莲说,艺无止境,将继续守住本真,为热爱的黄梅戏艺术发光发热,还要眺望远方,为传承发展黄梅戏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美莲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