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林
摘 要:本文以我国出版业进入完全竞争时代为背景,以编辑创造力为研究课题,分析了图书市场竞争呈现的新态势,论证了编辑创造力是应对竞争新态势的关键因素,阐述了编辑创造力的内涵和有效发挥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完全竞争时代 企业核心竞争力 编辑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我国出版业具有双重性质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原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09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经营型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自此大批出版社纷纷进行转企改制。到2011年年底,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在内的全国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转企,出版社建立了“產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无论从法律到实质,从体制到市场,出版社都成为名副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管理学的角度说,市场竞争在内容上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①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连,没有商品经济就谈不上市场竞争。②市场经济是不同集团不同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的争夺。③经济利益的争夺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行的,并非抢占别人的利益。④经济利益争夺的场所是商品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这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符合目前我国出版社的市场主体特征,出版业进入完全市场竞争时代。
企业胜利的旗帜是在竞争中树立起来的,品牌是在搏击风浪的市场中获得的。出版社要真正树立市场主体意识和企业思维,投入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之中,才能做大做优做强。一方面,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正确定位发展战略,强化竞争意识,研究竞争规律,根据新的发展态势制定竞争策略,创新竞争机制,掌握竞争手段,培养竞争人才,尤其是编辑人才,注重培养编辑的创造力,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市场竞争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经济增长的规律,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做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实施了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各个领域,同样适用于出版行业。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出版政策围绕中心和大局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了体制机制管理、内容管理、质量管理,管理部门出台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管理办法》,明晰了中国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必要性。在内容管理上调整出版结构,优化书号资源配置,减量提质增效。在质量管理方面加强政治导向把关及内容建设引导,每年开展质量管理年专项检查活动,针对专项图书进行内容和编校质量检查,并重点检查三级审稿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出版社更加注重选题质量,而当下由于疫情的影响和市场的变局,出版社市场图书经营陷入困局,须追求单品种效益,注重畅销产品研发,才有可能在市场图书中盈利。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改变着出版业态,重构了出版思路以及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市场营销与销售等整个流程。直播带货等营销方式,对图书销售渠道格局的改变和影响,都要求出版社加强数字出版等转型升级,拓展新局面。
二、强化编辑创造力是应对竞争环境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市场竞争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出版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人才、核心产品、核心资源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核心人才无疑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松下电器公司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并且兼做电器商品的生意。”一语道出了松下电器的人才观。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反映了这样一个道理,即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创造力是最重要的内涵。对出版社而言,则应将强化编辑创造力置于提高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的高度上加以重视。
(一)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强化编辑创造力是有效发挥编辑工作的中心职能作用的保证
出版是由选题策划、组织、审读、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发行、宣传促销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没有编辑的策划和组织,图书生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出版业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后,编辑工作从传统的以案头工作为主的单一型,转向了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生产营销、图书宣传并重的全方位型,使编辑工作的中心职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编辑工作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如美国斑马图书公司所说的:“编辑部是出版社的中坚,既能兴社,又能毁社。”编辑的工作在当代出版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决定了出版社必须将充分而有效地发挥编辑工作的中心职能作用,作为提高出版社市场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开拓局面、寻求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编辑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造力,集中全部的聪明才智,开展创造性劳动,才能使这个中心职能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强化编辑创造力是编辑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社会角色转变的需要
纵观图书编辑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经过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从生产经营型向现代型过渡的历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图书生产就是需要。出版社出什么书,读者就买什么书。图书市场只有卖方市场,没有买方市场。这时的编辑是封闭型、计划型的——不需要了解市场行情,不需要过问读者兴趣,甚至不需要组稿,全部工作仅是对稿件进行审读加工。
进入市场经济后,图书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图书市场向买方市场倾斜。出版社也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到转企改制,开始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要效益、求发展。而编辑也必须相应地转变思维模式,转换角色意识,树立市场观念,改变守株待兔、闲门造车的被动、保守的工作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动进取精神,以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劳动,深人了解市场,主动策划选题,积极介入市场营销和发行工作,才能完成从封闲型向开放型、从计划型向市场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现在,“互联网+”改变了出版理念,对编辑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从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型、复合型转变。只有处于出版社核心地位的编辑队伍在其角色模式、思维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后,出版社才有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强化编辑创造力是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高质量发展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近年来,由于图书数量的盲目增长,导致了图书市场的恶性竞争,并引发了图书质量的滑坡。对此,出版社开始了从规模型向效益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阶段性转移”,着力于实施精品战略、塑造品牌形象。图书精品是出版物的精华,具有选题创意新、价值含量高、编校质量好、装帧及印制精美等特点,是塑造出版社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精品贵在精,成在创。在图书精品生产的过程中,从制订计划、确定选题、审读书稿,到文字加工、统一体例、装帧设计,都蕴含着较高的编辑含量,凝聚着编辑的创造力。
三、新竞争态势下必须具备的编辑创造力
编辑创造力是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个性与文化积蕴、知识结构在选题策划、组织、加工、包装、宣传推广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创造力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现转化能力
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策划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高质量产品才能胜出,赢得竞争。对图书出版单位而言,编辑是产品研发者、选题策划人,首先要能够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理性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选题;其次要能够使选题落地见效,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发现转化能力包括市场洞察力、信息捕捉与处理能力、组稿能力。
1.市场洞察力
这是区别现代编辑与传统编辑的分水岭。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图书商品,增强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求编辑强化市场观念,经常进行市场调查,密切跟踪市场热点,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根据读者要求对图书进行选题定位、内容定位、装帧定位、价格定位及宣传定位。
2.信息捕捉与处理能力
信息是选题策划的源泉。选题策划的过程,就是编辑从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高度,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业务联系、日常人际关系、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与记忆、分类与综合、联想与演绎等思维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选题。所以,信息捕捉能力与处理能力,是选题策划能力的具体表现。一个好选题的产生,浓缩了编辑创造性思维活动。第一,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尤其是从那些貌似平淡无奇的信息中发现价值的闪光点,体现了编辑的鉴别力和判断力。第二,提取贮存于大脑中的信息,予以挖掘、拓展、联想、交叉,进行新的综合,从而策划并完善选题,这些体现编辑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第三,仅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粗浅层次上的加工,那只是“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要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必须要在对某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趋势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超前的有创意的选题。这类选题将以其新颖性、前瞻性及内在价值,摆脱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引导图书新潮流。要达到这层境界,需要编辑的超前意识和预见能力。
3.组稿能力
一般而言,出版社的书稿来源有四种形式:一是作者自来稿;二是编辑根据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到作者的写作项目后主动上门组织;三是编辑与作者在信息交流中彼此启发,在智慧的碰撞中產生思想火花,由此共同策划出有价值的选题;四是编辑根据市场需要或文化积累的需要独自策划选题。四种形式是倒金字塔结构。
其实,在图书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竞争之前,出版社之间围绕畅销书作者及优质稿进行争夺的竞争外围战就已经打响了,而民营公司的介入则使这场争夺愈演愈烈。这场竞争的结果一方面使出版社与作者的供求关系发生了由需方市场向供方市场倾斜的变化,作者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待价而沽。另一方面,自来稿的这种形式由于其质量的下滑及优质书稿来源的枯竭,对出版社而言愈发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组稿能力便成了优质书稿竞争中决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出版社获取优质书稿的关健。
即使是编辑独自策划的选题,也必须落实合适的作者,否则,一流的选题由三流的作者去撰写书稿,结果往往会因为书稿质量太差而被迫退稿,既赔了资料费,又浪费了选题资源。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源在于编辑组稿能力的低下。编辑要提高自己的组稿能力,首先要提高社交活动能力,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地扩大自己的作者群,结识那些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从而建立起一支一流的作者队伍。其次,要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善于从各种媒体信息中发现值得挖掘的作者,并主动出击,不揣冒昧,登门造访。再次,强化组织统筹能力。组织统筹是组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选题不落实、书稿未能如期交付出版社及书稿质量未达出版水平等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编辑的组织统筹能力不高、跟进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
一个好的编辑应该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一个生产者。他应该胸有全局,做全盘计划,并有条不素、按部就班逐项落实。①签订好出版合同,共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是完成组织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②与作者保持紧密联系,密切注意写作进度,根据合同的时间要求督促作者完成书稿。③进行编写跟踪,定期抽审作者正在撰写的书稿,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指出并请作者修改。否则会因为写作水平达不到“齐、清、定”的要求而延误出版。
(二)催化升华能力
优秀图书的出版首先是编辑与作者进行良好沟通,贯彻编辑意图,在选题策划、书稿写作等全程跟进,对书稿进行认真编辑加工、审读把关,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书稿质量的过程,也是编辑发挥催化作用、实现升华的结果。
1.全程有效沟通能力
许多作者开始可能只有出书的意图,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想法。有创造力的编辑会引导他们进行系统思考,深度挖掘,进而催化出好的选题。接下来,他们会根据作者的想法提出编辑意见,帮助作者商量完善写作思路,如果是丛书,要协助主编确定编委成员,组织作者队伍并召开编委会议,商定出版计划,包括出版规模、写作大纲、写作体例等,在作者写作过程中,要关注研究动态或时事变化,与时俱进,进行观点、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2.审读加工能力
编辑加工是增加编辑含量和提高书稿附加值的手段,是具有提升原作价值含量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注入编辑含量可以将编辑的价值标准、个性意识,立场观点甚至是市场观念渗透到图书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引文校勘、文字加工处理、处理图表、统一体例、处理辅文及装帧设计和版面安排等具有直接创造和间接创造双重性质的编辑劳动,书稿质量及出版水平得以大大提高。可以说,每一部成功的出版物都蕴含着编辑的智慧,凝结着编辑的汗水,体现出编辑的创造力,都是编辑风格与作者风格的完美结合。
3.守正把关能力
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极为重视,对编辑导向把关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编辑要强化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素质,守住不犯政治导向错误的底线。同时,通过增加编辑含量,增强培根铸魂、育人润心的正能量,实现内容建设的升华。
(三)吐故纳新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勇于扬弃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思维方式,拥抱新的出版理念,积极推动转型发展,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理念。
1.知识更新能力
出版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手段,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目的知識密集型产业。编辑工作则是由出版业的知识主体,去发掘并加工文化科学领域里的知识人群的成果,并将该成果转化为知识产品,最终交给知识群体消费。在信息时代,作为出版工作主体的编辑,面对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等新形势,必须具备前沿意识,如饥似渴地学习新学科及出版方面的新技术,根据时代要求和专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具备与一流作者对话的能力,创造性地策划出走在时代前沿、行业前列的优秀选题。
2.大数据应用能力
大数据时代,整个编辑出版流程包括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要顺应变化,实现工作转型。通过对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店以及新媒体销售平台中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以及在线评分等数据分析,了解读者的爱好、阅读习惯、消费水平等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市场调查。编辑还可以利用各大院校、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网站寻找作者,并通过作者的微博、微信群、粉丝群、读者会等与作者联系。此外,编辑要掌握先进的数字审校技术,熟练掌握数字审校软件的大数据检索功能,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3.新媒体营销能力
新媒体渠道的开拓,大大改变了图书市场格局。新媒体功能除了文化传播、信息传递外,产品销售的功能正在增强,新媒体渠道已经形成。在哪里推广,就在哪里销售;在哪里销售,就在哪里推广。编辑应大力挖掘平台资源,建立平台资源库,根据不同内容与特定平台开展合作。在直播带货火爆的情况下,编辑要与直播网红尤其是顶流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主动请缨,参加直播。
4.新媒体增值能力
融合发展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当代编辑要具备运营新媒体渠道的能力,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形式,做好内容资源开发、产品形式设计、媒介技术运用、产业经营助力等,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开发IP运营项目,如微信公众号、电子书、有声书等,如是童书可设计表情包等,力求发掘出IP的市场潜力,使其价值最大化。
(四)系统通合能力
编辑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作用,需要编辑成为复合型人才,具有全方位运作能力、系统统合能力。编辑是匠人,能够发现内容价值,创新产品呈现方式,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编辑是良医,要具有产品研发能力和营销推广能力,能够化解编发矛盾,打通编辑发行“任督”二脉,把编辑发行揉成一张皮;编辑是商人,要具有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分析能力,熟悉出版制作工艺流程,掌握印张、开本、纸张规格、工价及成本核算,根据成本与作者洽谈稿费及合作方式,与出版部门协商用纸材料,与发行部门协商印数和结算;编辑是操盘手、战略家,能够以“用户导向”和市场需求为主线,将整个研发、生产、经营融会贯通,并力求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四、结语
编辑创造力的强弱,与每一位编辑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息息相关。具备敬业精神,就是对编辑职业有浓厚的兴趣,热爱这份为人做嫁衣的本职工作,具有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系广东新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