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一生主张“爱的教育”,强调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孩子,“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给他们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让爱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笔者记得自己以前教过的一个男生小龙,他的手永远是黑乎乎的,衣服和裤子也看起来很多天没有换过。小龙的情况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会在每天早上拉着他的小手来到盥洗室,用肥皂把他手上的泥巴洗干净。当笔者看到他的指甲越来越长时,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他修剪长长的指甲。笔者边剪边问他:“小龙,你的指甲怎么会长这么长,没人帮你剪吗?这样指甲里会藏许多细菌,你妈妈呢?”他难过地摇摇头,轻声地说:“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老师,你说我是不是没有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可我连妈妈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说着说着,他掉下了伤心的眼泪。笔者将小龙搂进怀中安慰道:“虽然你没见过生你的妈妈,但老师也是你的‘妈妈’呀,如果你想妈妈了,你就来找老师,这样你心里就会舒服一些。”小龙懂事地点了点头。后来笔者找机会跟孩子的爷爷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原来,小龙的妈妈是外地人,在孩子出生两个月时就扔下小龙悄悄离开了。对于失去母爱的小龙来说,爱只不过是一种奢望。
笔者常常从小龙的眼里看到一个孩子对于母亲的期盼。当看到小伙伴穿着新的衣服时,他会低着头,因为他的牛仔裤早已不合身了。笔者见状,赶忙从家中找来小孩的裤子让他穿上。一天下午,笔者接到保安打过来的电话,保安说有一名自称是小龙妈妈的女士在大门口说要见见孩子。笔者急急忙忙走到门口,看到了一位打扮时尚的女子,她的神情有点不安,激动地说道:“请问你是小龙的老师吗?您好,我是小龙的妈妈,我可以见见小龙吗?”笔者并不认识她,便问道:“你是小龙妈妈吗,小龙爸爸知道你来吗?”她焦虑不安地说:“我今天来得匆忙,没有跟他父亲说。我已两年没见孩子了,老师麻烦你让我见见小龙,也不知他现在长多高了,孩子肯定也很想我。”综合考虑了一些情况后,笔者让小龙妈妈到会客室,和小龙短暂碰面。面对自己的妈妈时,小龙躲在笔者的身后不肯出来。在笔者耐心的劝导下,小龙终于从笔者身后走出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扑到了妈妈的怀中。
笔者记得一句名言:“听花开之声,便能读懂花的心思;听溪水流淌的歌声,便能读懂林中的呼吸;听孩子们的心声,便能读懂孩子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踏上通向孩子内心深处的道路,真正走入他们天真多彩的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
年幼的孩子活泼好动,他们时而顽皮,时而懂事。在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顽皮的孩子,教师要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鼓励和引导他们前进,给他们更多的赞美和鼓励,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日常生活中,部分父母总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要求孩子,当孩子不能服从自己的要求时,就会责备孩子,如“你不能那样做。”“你怎么那么笨,人家怎么就会?”“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家长过度的批评会导致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靠攻击别人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例如,男生轩轩是笔者班的“调皮鬼”,他精力充沛,喜欢在教室里乱跑。虽然笔者很耐心地教育过他,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效果不是很好,笔者有点失望。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笔者改变了对轩轩的看法。
那天,轩轩吃完饭后没有收拾餐具,就自己去玩了,但当他看到其他孩子正在帮忙收拾时,尴尬地低下了头。当笔者看到轩轩的表现时,感到很欣慰,于是笑着对他说:“你看,小伙伴们真了不起,不仅会做自己的事情,还会帮助别的小朋友,咱们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哦!”听到笔者的话,轩轩不好意思地笑了。在后面的进餐环节,轩轩都表现得很好,能遵守进餐秩序,整理好自己的餐具。
再如,笔者班奇奇的父母习惯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做事时常常怕这怕那。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做事成功时,会闷闷不乐地说:“这种事情太无聊了!”当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孩子“泼冷水”。幼儿教师和家长要细心呵护孩子,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笔者所在园的园长经常在开会时强调这样一句话:“要打着灯笼寻找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他們的‘闪光点’。”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真诚热忱地肯定每个孩子的微小进步,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孩子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引领每一个孩子,用一颗真心关心他们,给他们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笔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但不容易理解的书,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这本书。幼儿园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抓住孩子的亮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读孩子。
上学期,笔者所在班转来一个小男生乐乐,他刚来的时候很调皮。初次见面时他的母亲告诉笔者,乐乐很调皮,可能会给老师增添不少麻烦,希望老师能对孩子要求严格一些。乐乐妈妈走后,笔者就发现乐乐在上课的时候不能认真听讲,总是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课程结束后,笔者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要在上课的时候跑来跑去,可他嘟起小嘴什么也不说。笔者告诉他这样做不仅会导致自己学不到本领,还会影响别的小朋友。笔者给他讲完上课的纪律后,就先让他回到了座位上。不到五分钟,乐乐又离开座位跑了起来,并且问笔者:“你怎么不罚我?”笔者当时很困惑,不理解他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便问道:“为什么要惩罚你?”乐乐回答:“我们以前的老师每次都是这样,当我犯错时,他们就会惩罚我。”笔者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思考了一会儿后笑着告诉他:“可能是你把老师惹得太生气了,他们才惩罚你的,但我觉得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很想学到更多的本领,我相信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两个多星期后,乐乐的母亲告诉笔者:“孩子现在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懂事了,而且还爱上了学习,每天放学回家后都缠着他爸爸和他玩智力游戏,还让我每天给他讲一个故事。老师您是用的什么方法让孩子改变了这么多?”笔者微笑着说道:“作为教师,我只是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和他真诚地交流,让他做回自己,当他感受到我的爱时,便会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给大家。”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无限的爱,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让孩子体会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快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教师要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要求孩子端正坐姿、专心听讲。同时,教师也要起到表率作用,在上课时全力以赴,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和配班老师、保育员在教育方法上达成一致,避免孩子打“擦边球”。这种方式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皋南孩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