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韵
作为杭州市“青春社区”建设工作的试点区之一,团下城区委率先布局、主动作为,通过恢复与加强团组织建设,以全域党建为统领,以青年参与社会治理为目标,积极构建具有下城特色的“一二三四”工作体系,推进“青春社区”建设。
只有建立了共青团组织网络,才有了服务青年、整合青年和動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力量、基础机制。探索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支部建在小区上,是在“青春社区”建设中发挥团的基层组织堡垒作用的青春实践,也是党建带团建,让党建引领基层和社会治理的一大创新。
因地制宜,分类组建。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整合小区内在册、在职、在地等各类团员,统筹小区内网格、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类组织和团建共建、机关部门、街道社区下沉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实体型小区团支部或统合型小区团支部。
因势利导,规范程序。小区团支部在组建模式、委员人选等方面听取街道社区团工委意见,并以社区团工委名义向街道团工委提出申请,街道团工委会议研究后批复。在组建小区团支部的同时,结合实际对小区内原有团组织进行撤并,以实现体系化、集约化的管理要求。创新线上组织覆盖模式,组建各类“小区团支部书记群”“亲青团员群”“青年群”等线上组织,与线下实体团支部融合互促。
因人而异,选优配强。实体型小区团支部由在册团员担任小区团支部委员,在职、在地团员通过担任兼职委员,参与小区团支部工作。统合型小区团支部在职、在册、在地团员均可担任团支部委员。小区团支部班子成员一般为3-5名。兼职委员数量一般不超过正式委员数量。设书记1名,必要时可设副书记1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推选政治素质高、有热情、有能力、有威望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在职干部、优秀志愿者、网格负责人、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小区团员骨干担任小区团支部书记;团建基础薄弱、情况复杂或暂无合适人选的小区,可暂由团员、团干社区工作者担任书记。实行小区团支部书记街道团工委备案管理。
聚焦青年参与业委会。既要满足青年私人性的需求,也要满足青年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需求,丰富“青春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基础。首先,通过满足青年发展的具体需求,来凝聚更多青年。组建区、街道两级排查队伍,将满足青年发展需求作为首要诉求来对待,在排查中了解青年的意愿想法和需求诉求,在建立社区团员青年情况信息库的基础上,形成青年需求清单。与浙江省团校研究中心合作,访谈青年业委会委员、社区团干、青年业主、物业代表等20名青年,发放了400份问卷。访谈、问卷结果显示,开展亲子活动、邻里运动会、素质拓展、婚恋交友等都是广受青年欢迎的活动项目。对此,根据青年现实需求,借助校外青少年俱乐部,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借助“亲青恋”,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交友婚恋、健身体育、爱心公益等联谊活动,丰富小区青年生活;借助“亲青帮”,开展各类法治宣教、依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活动。其次,通过有效对接青年发展需求与社区治理需求之间的关系,来推动青年参与社区建设。杭州市首个区级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的成立,使来自下城区各小区的18名青年业委会委员有了“娘家”。朝晖街道绿洲花园业委会委员、85后周超成为联谊会首任会长。他们可以在“娘家”相互交流、一起发声、取长补短。除联谊会外,还有一批专业力量助力青年业委会委员尽早度过“热身期”快速起跑。涉及公共事业、工程建筑、法律服务、财务审计等专业领域的22名青年加入了区级“青春社区智囊团”。
聚焦志愿服务。 “青春社区”建设以“全民志愿”为载体,引入更多社会青年力量进社区,为生活居住的社区出一份力。机关力量下沉。开展“团团进社区 亲青来助力”下城区青年志愿者进社区专项行动,以全区各级团组织为主体,机关青年积极下沉小区,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特别是公检法、卫健、住建、城管等系统团员青年,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目前,已有52个机关团支部下沉。多方力量整合。加快街道团建改革,以“青春联盟”为抓手,集聚社区、企业、政府部门、楼宇等团组织的青春力量,共同参与到“青春社区”建设中。联合区委组织部,着手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进小区的实施意见》,积极动员小区青年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认领项目,推动各个项目高质量落地,打通服务小区居民的“最后一米”。 数字赋能力量。开发全国首个针对社区治理服务场景的志愿信息交互管理平台——下城区“青小二”数字志愿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内共有注册志愿者99636名,志愿服务组织483家。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小区、平安小区、助老陪伴、垃圾分类等,平台均设有志愿服务项目,各街道团工委每两周轮值包干志愿服务项目内容的发布、开展,志愿者根据实际需求抢单。同时,平台在全国率先打通健康码和志愿汇两大系统,实时抓取志愿者健康信息,及时甄别志愿者健康情况;嫁接下城区“1call”政务服务系统,成为志愿者的数字助手;运用定位信息功能,紧急事件可快速通知周边志愿者,爱心礼遇也可让志愿者就近享受。
在走访排摸中发现,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有力不从心、势单力薄、费力劳心等顾虑。针对这些问题,团区委以“青邻计划”为链接,串联起小区青年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从而达到社区治理和社会治理无盲区的成效。
全周期思想引领计划。根据小区青年中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样化、成才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牢牢把握政治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参与范围从在册团员扩面到在地团员,再到小区青年,完成率居杭州13个县市第一名。在五四、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来杭考察等重要节点,开展“不负时代重任 奉献青春力量”大讨论、“红船杯”党团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联系民法典、夏季溺水、电信诈骗等热点,推出“夏小法”IP,开设线上《夏小法系列课程》,制作“‘夏小法的日常篇”表情包。出品《春天行动:感谢身边那一抹红》《青春战“疫”再下一城》等宣传片在全区多个商业街区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播放,营造向上向善的青春氛围。
“全日制”青年之家计划。团区委以武林银泰“青年之家”为主阵地,突出“开放+共享+引领”,改变原来白天运营晚上闭门、门内热闹门外清冷的服务模式,针对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婚恋交友、学习交流、兴趣拓展等多样需求,打造8小时工作之外的青年集聚地,大力推动共青团的组织形态、工作力量、服务项目在团员青年身边实现有形化、常态化、“全日制”,让团的服务更加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
全领域“青邻计划”。推出“青春社区?青邻计划”项目。以邻里互动、和谐互助、协商互惠为理念,以青年的需求兴趣为导向,由各街道团工委认领项目清单,充分发挥团青组织的优势,将团属品牌服务项目向社区倾斜,开展亲子、公益、国学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富有时尚元素的实践项目。截至目前,8个街道团工委共认领16个项目。
团区委积极建立四项机制,感知青年所需所盼、培育团建工作力量、凝聚多元共治合力,让“青春社区”更有色彩、服务更有温度。
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由区委书记牵头的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下城区关于党建引领“青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八个一”工作步骤打造党建引领、青年参与、共建共享、朝气蓬勃的社区共同体。完善针对本区青年特点的推进路径和保障措施,并给予专项经费保障,有序推进工作。固定每月第二个星期五为“青春社区”活动日。
制度供给机制。印发《下城区小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从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工作载体、基础保障规范小区团组织建设。探索出台《下城区“青春社區”建设标准》,制定“青春社区”综合评价机制,以党团共建、共建共享、青年参与、创新推广等为主要指标,评价“青春社区”的活力指数,规范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
典型引路机制。用好共青团选树典型的看家本领,在座谈会、青春遇见业委会-头脑风暴、沙龙等各类交流活动中,发掘了李文俊、高金辉等青年典型。设计“青春社区”logo,制作宣传册,直播“青春社区”相关活动,通过组织团青骨干、业委会、居委会、“青春智囊团”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分享会,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理论研究机制。团区委联合浙江省团校研究中心,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青年参与业委会的路径、困境和特征等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青春社区”的下城模式,为“青春社区”理论深化提升探索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