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萍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重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学生群体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在此背景下,该文通过对12位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因素,这其中既有社会组织自身拉力方面的因素,也有外在大环境推力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阻碍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社会组织 就业动力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1-0021-06
一、研究的缘起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2020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就业岗位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亟须招贤纳士,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发布的《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1.7%的公益组织在未来一年有人才引进计划,平均每家计划引入8.5人,项目管理、筹资、公关传播等职位缺口较大;80.3%的公益组织管理者认为,招募到满意员工的难度很大,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为人才引进两大标准[1]。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社会组织2020年从业人数为850万至1300万,与需求人数(2224万)严重不匹配,仍有较大缺口[2]。可见社会组织人才需求大,亟须招贤纳士。但是当前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运用推拉理论探讨疫情背景下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困境和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对FJJX学院12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12名学生是笔者带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其中男生3人,女生9人,所以对他们比较了解,调查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配合。
笔者一方面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对疫情背景下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态度进行整体性研究。研究过程中重视当事人主观的想法和感受,这可以帮助我们对大学生是否愿意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真实想法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样本较少,可以让我们对几个案例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笔者也运用了文献法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主要是对推拉理论的相关文献资料、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一些新闻报道、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相关学术论文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动力机制分析
推拉理论是关于人口流动和移民研究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一般在人口流动领域研究中运用较多,很少有学者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动力机制研究,推拉理论同样适用。从运动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与人口迁移也有些类似,都会受到“推力”“中间障碍因素”和“拉力”的作用。所以本研究从推拉理论角度探讨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影响因素。
本次访谈的大学生中,12人中有11人处在找工作状态中,1人打算慢就业(继续考研),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中,11人均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企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方向,9人愿意到社会组织就业,3人不愿意到社会组织就业。
(一)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外部推力
1.大学生就业人数多,竞争激烈。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22.8万人,同比增加1万人,就业形势特别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不会过多考虑物质待遇,更多考虑的是先就业再择业,薪资待遇和单位性质不再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而是开始努力寻找多样化的就业方向,对工作岗位也不再挑肥拣瘦。这种情况下,去福利待遇偏低的社会组织就业也开始被大学生们所接受,一些能够让员工过上体面生活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香饽饽”了,比如福特基金会就吸引了很多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加入。在本次调查中,访谈对象1就表示在这样的就业形勢下会转变就业观念。
访谈对象1:LX,女,处于未就业状态。在访谈中,谈到当前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她是这样表达自己就业规划的:“不仅仅是我,其他人一般都会选择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很少会选择社会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但现在其他工作单位都没机会进去的情况下,如果社会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有这个机会,那也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可以先就业看看。”
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岗位减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坦言,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是特别强劲,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3]。
当前国际大环境不够明朗,国内物价又刚刚上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步履维艰,现在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库存无法及时解决、现金流不足,生存状况岌岌可危,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吸纳功能的发挥。如果中小微企业开始大批倒闭,将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大冲击。
有调查显示,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曾对近30%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但当时大学毕业生只有212万人,2020年却有近880万人,且当时的疫情也没有这次严重,2020年受影响的毕业生人数将远远超过2003年。在访谈中,调查对象也表示了受疫情影响,更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进入社会组织就业。
访谈对象2:LN,女,愿意进入社会组织就业,她认为:“今年(指2020年)受疫情影响,(社会组织)更容易招到人,因为企业招的少,就业率低,有些就业者就会退而求其次,或者说不得不选择可能条件待遇比较一般的社会组织,先就业再择业。”
从就业市场的数据和访谈对象的情况来看,疫情是很多行业和企业难得的获得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机遇。对于社会组织来说,现在是获取高素质人才的大好时机。
(二)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内部推力
1.社会组织总体的薪资待遇较低。总体来看,我国社会组织薪资待遇较低。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资金匮乏问题。资金不足一来导致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受限,二来导致社会组织不具备通过提供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条件。2019年6月11日,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指出,当前公益组织的薪酬满意度中,领导薪酬满意度平均分为2.92,员工的行业薪酬平均满意度为2.89[4]。可以说,社会组织从业者的薪酬满意度偏低,在此情况下,进入社会组织就业就成了从业者的最次选择。在笔者的访谈中,有受访者也明确表示,即使2020年就业形势不好,也不会考虑进入社会组织就业。
访谈对象3:ZZL,女,2020年考研没考上,已经开始找工作了。访谈对象3目前了解了多家意向公司的背景和职业需求。除了了解一些企业外,也一直在了解一些政府有关项目,例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在访谈中,问到2020年就业形势会不会让大学生考虑去社会组织就业,她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今年(指2020年)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特别大,会有大学生选择去社会组织就业,但是绝大多数可能是当做一个过渡期,不会长期从事这份工作。”但当问及她是否会考虑进入社会组织就业,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了解到社会组织在薪资方面还是较低的。”但当笔者告诉被访者,有些大型的、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薪资待遇非常不错,像美国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平均工资可以达到29万元到44万元的水平时,ZZL立即表示要是能进入薪资待遇好、有发展前景的社会组织也是可以考虑的。
2.社会组织的职业能力提升空间不够。共青团北京市委2015年开展的“北京社会组织从业青年”调查显示,社会组织从业青年普遍认为职业能力提升方式有限,通过学历教育实现职业能力提升的占36.8%,通过自我教育提升的占26.4%,且这些提升方式基本是行业外途径[5]。笔者在调查中,研究对象也表示了因为社会组织的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空间不大,而不愿意去社会组织工作。
访谈对象3:ZZL在访谈中谈到不愿意去社会组织就业的原因时认为,“社会组织可能做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工作辛苦,待遇差,而且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方式也有限,感觉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三)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外部拉力
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对到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落户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作出了规定[6]。2016年6月14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民发〔2016〕101号),明确了社会组织薪酬管理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7]。
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吸引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民政部《2018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980.4万人,比上年增长13.4%[8],这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进入社会组织就业。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推动了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而有些部门直接搭建平台,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创造机会。2020年3月24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一封面向全体社会组织的倡议书》。该倡议书指出,为充分体现社会组织的担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现向全体社会组织发出如下倡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既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也利用这次机会吸引愿意从事公益事业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9]。
一些高校也早就开始设立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2017年11月16日,深圳首届“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在深圳大学举办,60家社会组织提供1200余个岗位,约200人通过面谈初步达成意向[10]。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进入大学校园,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有机会了解社会组织,吸引他们到社会组织就业。
总之,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搭建的高校毕业生社会组织就业平台,都会推动大学生选择进入社会组织就业。
(四)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内部拉力
社会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组织公益理念的吸引力。2019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维持在公益行业继续工作的动力调查显示,63.16%的领导源自对公益行业的热情,47.89%的员工源于对公益行业的热情,可见公益组织从业者更多是受组织公益理念的影响加入的[4]。
社会组织的公益理念、非科层化的工作方式、展示个性的工作氛围和大量社会资本等特征使社会组织对新时代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许多“00后”“10后”大学生往往不仅考虑物质待遇的问题,更多的是对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等一些较高层次需要的追求。社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这些大学生的需求,使得他们会考虑到社会组织施展才华。
訪谈对象4:LLH,男,他明确表示自己愿意到社会组织就业。在问到为什么愿意到社会组织就业时,他告诉笔者是因为对社会组织感兴趣,而谈到感兴趣的原因时,他这样回答:“对社会组织感兴趣的原因是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社会组织的发展前景很好,会给从业者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我)愿意加入社会组织首先(是因为)社会组织能为社会做贡献,其次,社会组织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最后能够帮助别人。”
(五)中间障碍因素不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
1.社会组织的认知度不高。笔者在2019年12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训时,对福州市高校大四学生的社会组织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对社会组织的知晓和了解程度总体较低,这肯定对推动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