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习作指导

2021-03-28 13:39刘飞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案故乡习作

刘飞

在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相遇、对话、重构”是“三环”动感课堂的基本教学环节。它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模式为驱动,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基础,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导动、多元互动等为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为方向。以“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小学习作,能让课堂变得生动。

一、“相遇”环节:呈现目标,自主学习

“相遇”环节要求做到习作前置。研学问题的设计,是“相遇”环节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教师在编制的习作研学案中要设计好研学问题。根据每次习作的不同要求、学生的不同情况,联系生活实践,巧妙设计发展学生不同层次能力的问题。学生依据习作研学案,在自主学习中与原有的生活储备、新的知识、阅读经历不期而遇。習作技巧的习得需要阅读,这就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以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为例,它的单元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学生除了学习教材中的四篇文章,教师还可以抓住阅读的“黄金时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大量思念故乡的好文章,如李觏的《乡思》、余光中的《乡愁》、于右任的《望大陆》、小白婉的《梦忆荷塘》、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题材广泛,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与故乡相关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阅读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学生无形中受到热爱故乡、怀念故乡、赞美故乡的熏陶;同时,这些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拓宽了眼界,提供学习借鉴的样本,其语言的示范性,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提供了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对话”环节:合作讨论,展示修改

对话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在整个“对话”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关键。小组成员依托习作研学案上预设的问题,回顾自主阅读中的思考,小组内汇报各自自主阅读的收获,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思路,使其快速取长补短,完善对习作的构思。另外,学生把自主阅读思考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大家共同进行分类归纳,整合成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深入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与思路。同时,教师要收集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准确把握学情,为后续的精讲点拨做好精准定位。

引导学生有效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是小学习作指导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予以适当指导,有效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窍门。自我修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展示修改:各小组派代表一一展示自我修改的习作,教师根据学情,总结共性问题。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和引导,抓住契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指导习作修改的方法与思路,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重构”环节:多种评价,拓展升华

学习的第三步是重构。本环节主要是围绕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利用自评、互评、师评,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梳理整合,达到巩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而实现在多种评价中拓展、升华学生的习作能力。要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习作的评价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越俎代庖,而是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学生进行批注的同时,其实已经在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直接总结自己习作的经验教训更加印象深刻,往往比师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自学能力,主动发现自己习作中的毛病,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和修改,积极改正。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确:自评作文并不等同于自我检讨,要敢于肯定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

毫无疑问,作文的互评必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施。组长带领全体组员互相阅读、互相评价整组习作,并执笔写下小组意见,最后给出得分和建议。互批的标准,可借鉴魏书生老师在倡导学生互批习作时出示给学生的标准:(1)中心是否鲜明?(2)选材是否合理?(3)结构是否清晰?(4)表达是否切实?(5)语言是否生动形象?(6)行文格式是否正确?(7)卷面是否整洁?……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习作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评价指引。各小组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小组内每一篇习作每个组员都要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认真阅读,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组长组织组员归纳总结,再安排写字工整的学生书写评语并签名以示负责。最后,全班展示交流优秀习作。这不仅是对展示学生的一种肯定,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正确的示范,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放下畏惧习作的心理,乐于习作。

猜你喜欢
学案故乡习作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乡愁导学案
月之故乡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