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彦
史汉军,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副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初中物理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初中理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中山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参与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帮扶送教、研修交流、名师走进乡村等活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1993年,大学毕业一年后,24岁的史汉军来到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工作,一晃眼,便在这所农村学校工作了27年。27年里,史汉军扎根乡村,经历和收获着与教同行的点点滴滴。
让学习变得有趣
身处异地,语言不通,经验不足,让刚到岗位的史汉军如履薄冰。他说:“我性格内向,不喜说话,怕丑害羞,本不适合做教师,但既然选择了,就只好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当时的教材,成了史汉军教学上的救命稻草:相比以前所用的物理教材,当时广东使用的沿海版教材,插图丰富有趣,实验多种多样,即使他不能生动地授课,也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来开展教学。史汉军说:“当时我只是想着钻研从未见过的沿海版教材,觉得教好教材就足够了,至于如何整合教材,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来提高课堂效率等,我没有想过,也没有研究。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过了一学年。”
第二年,作为当时学校物理科组里唯一的一个本科生,学校安排史汉军担任物理科组长,这让他更加努力地研读教材、研究“教参”和教学大纲。同时,他积极参与学校科组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也经常接受市、镇专家的听评课。得到专业的指导后,史汉军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法。慢慢地,史汉军的教学水平开始提高,所教学生的成绩也不断提升,第二学年下学期,他便被评为学校的“十佳教师”。
从此,史汉军的课堂开始变得不一样: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有限,他就把人们使用的劳动、生活工具拿到课堂上进行分析。厨房的餐具、建筑工地上的工具等,成了课堂的“常客”,让他能够很好地给学生解释动能、摩擦、杠杆、压强等物理学概念;他还自制各种教具,设计各种小实验、小魔术,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和亲切感,使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例如,由于学校只有小型的“滑动变阻器”,没有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设备,教师无法直观地展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为此,史汉军自己设计,买来电线、螺丝等配件,自制了一个大型的“滑动变阻器”。当这个“滑动变阻器”出现在课堂时,教室瞬间就“沸腾”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
史汉军说:“当时农村学校的学生,爱动手,但不喜欢看书;他们热情、友好,却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他们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却少有求知的动力和欲望。因此,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仅是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2009年中山市高考理科状元何允昌说:“我至今还记得史老师带着我们做潜望镜、小杆秤,测自己身体的密度、测自己爬楼梯比赛时的功率等有趣的情景,史老师的新鲜点子和要求让我深深爱上了物理,而且越学越觉得有意思,越爱学物理。”
让课堂延至生活
2005年,史汉军代表镇区参加中山市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内容为“内能”。史汉军设计了用浸水后的棉花来实验,吸收或挤出的水表示内能的改变,课堂上形象生动的实验降低了知识的难点,同时他还制作了动画和精美的PPT课件,在学校演练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然而,到正式比赛时,史汉军只获得了二等奖,专家给出的课堂教学评价不高。
“这是为什么呢?”面对比赛结果,引起了史汉军深深的反思。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史汉军将自己所有的录像课都看了一次,有的课反复听,并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找问题,找原因。
2006年,学校“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在市里立项,史汉军作为课题的业务主持人,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学习了大量的理论,在校内开展了教学后记评比、反思教学个案分析、反思教学比赛、教学反思论文评比等一系列的教学反思活动。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反思活动,让史汉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兴趣盎然,只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而更为重要的另一半,是学生的发展;物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让教学效果最终落实到学生的收获、成长上。
自此,史汉军更为细心地经营每一节课,反思每一节:“这节课吸引了学生吗?他们喜欢这节课吗?我教会了他们什么?他们的能力提高了吗?下次我该如何改进我的课堂?”史汉军更加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
例如,一次周一的晨会上,学校德育处公布了上周“创文明班”奖扣分情况,史汉军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由于上周五早操期间课室没有关灯,被扣了2分,班级与“标兵班”擦肩而过,全班同学情绪低落。晨会结束后的第一节课,正好是史汉军的物理课,于是,他灵机一动,将当天“电功的测量与计算”的例题,更换为“课间课室关灯15分钟,能节约多少度电”。结果,从每天每班可节约0.18度电的计算到讲授一度电的作用,从全校全年可节约近千元的电费到为希望工程捐款等内容的安排,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受到了思想教育,知道了节约用电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收到了双重的效果。
一位学生家长这样向史汉军说:“史老师,感谢你对我女儿的教育和关心。开始时我们总担心她学习不好,没想到在你的鼓励和带动下,她对物理有了这么浓厚兴趣,她很喜欢听你的课,感谢你让她在课堂上收获了这么多!”
让同伴得到发展
2014年,由于良好的教育教学表现以及优秀的科研成绩,史汉军被认定为中山市第三批名教师;2015年,史汉军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在“省百千万”的培训中,史汉军聆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也到杭州、北京、重庆、成都以及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中小学观摩学习。史汉军说:“回首这几年的‘省百千万培养学习,我就像进行了又一个大学本科学习,收获巨大,这是我所经历的培训中最扎实、最有收获的培训。”
作为名教师,史汉军通过组织工作室成员到省内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引导他们参与课题研究,到佛山、肇庆、清远、梅州等地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带领了一批教师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工作室学员在省级教学竞赛上获得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参与市的微课制作比赛获得6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2篇,其中1篇入选人大复印报刊材料。
工作室成员、大涌卓山中学教师陈增豪说:“在工作室的学习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沙栏初级中学教师吴教兴说:“在史老师的带领下,我多次观摩‘省百千万物理研修活动,参与了1项省课题和1项市课题研究。他让我们牢记教育的初心,做教育的有心人、用心人,让我们相信能做得更好,也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就在采访史汉军老师的会议室不远处,有一栋封闭的大楼。史汉军介紹道:“这是学校的旧教学楼,27年前我就是在里面给学生上课的,现在因为安全问题已经不使用了。现在我们都在新教学楼里上课。”从旧教学楼搬到新教学楼这10多米的距离,史汉军一走便是27年。这是他与教同行的27年,是他从教坛新手到教学名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他扎根乡村的教育人生。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