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2021-03-28 02:20杨新峰
师道·教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角形图形探究

杨新峰

进入“互联网+”时代,“习本课堂”突破原来的班级教室和课堂的局限,借助实体教室与网络环境的配合,覆盖更大的时空范畴。按照学习的时间、空间、组织形式,分成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这三个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实施环节,这种“大课堂”下,学生的“学”和“习”真实地发生,深度学习让数学课堂更有思维含量。

一、课前习:自主学习+主动提问

更多时候,小学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数学的结果,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实现这一步,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往往时间不充分、思维不深入、思考独立性差,使探究流于形式。因此,先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再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思维保障。课前习可以推送微课、发布小游戏、布置实践活动等等,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这当中的疑难、困惑、发现,就是课堂学习中最宝贵的资源。

例如,《露在外面的面》一课,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求正方体搭成的组合体表面积的探索过程,教师把自主探究前置,引导学生参与。学生有开放的时间探究,时间有保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观察,有实物做依托,观察起来比较方便。取得探究结果后,学生拍照上传到云空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评價。课堂学习还未开始,生生互动就已经展开。课堂上观察立体图形的平视图,顺利完成了实物到数学图形的抽象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走进课堂,有体验有困惑,言之有物,能够听懂同学的数“面”方法,并逐步优化方法,这些得益于课前习的动手操作、体验。

二、课中习:多维思辨+知识构建

1.信息收集和数据反馈,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了解学生的课前习完成情况,收集数据制成统计图,全面掌握学情,有利于教师把准学习起点,找准教学落点,以实现对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提交的课前习作业,是课堂学习中的素材,学生的精彩作业、错误之处都是有用的教学资源。

我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课前习的任务之一是:四分之三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来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写一写。每位学生提交的作品各具特色,借助网络平台把学生的自学留痕。基于对学情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在课始先选择学生典型作品进行展示,让孩子们体会分数的价值、感受到创作的快乐。接着,直接由学生的问题切入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讨论交流,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而在分数的不确定性、由部分推知整体的教学中,就有了深入展开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对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教学向课前延伸,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接纳程度,才可能为学生量身定做课堂。

2.围绕难点、疑点展开多维思辨,让思维走向深刻

进行课程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课程进行“重新组织”,也就是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预估设计问题,对学生而言,可能是“无疑而问”“隔靴挠痒”或是“深浅不当”,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掌握。来自学生的疑点、难点、困惑点,是最有意义的教学问题。课中习围绕学生课前习产生的问题进行各种各样有效设计,营造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实对话,学生围绕课前的疑问、同伴的质疑,各抒己见、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教师只在“被需要”时参与话题讨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思考、猜想验证,尝试多种不同方案,筛选、甄别、选择最佳方案,这正是思维逐步走向深刻的“路径”,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如《烙饼问题》一课,学生通过课前小游戏闯关,发现在第三关总是容易失败,带着“如何用最短时间烙好三张饼”的探秘心理进入课堂,课堂讨论使问题快速聚焦,师生、生生对话中的交流、讨论,不时点燃思维的火花,两位学生之间的争辩更是顺利完成了数学建模。

3.在应用中完善知识再建,让“习得”可见

学生学到的零散、孤立的知识,需要经过吸收、内化,规整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学习所得系统化、体系化,这正是知识再建的过程。知识再建需要在深度思维下完成,它需要合适的触发点,在知识应用中固化所得,引发对知识的重组、反思,是从知识的理解走向综合的不可替代的过程,面对学习中的这一高级阶段,恰是需要教师引领的。“习本课堂”最突出的亮点是放大了教学三要素——教、学、习中 “习”的过程,在充足的“习”时间里,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到达领会、通晓、熟悉的程度。我们在课中习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应用新知解决习题,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实践,感悟新知的本质、价值,让学生在对比区分、拓展延伸中体悟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关联,悄然中让“习得”“习悟”在学生内心生长,在应用中完善知识再建。

在《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中,我推送了三个数学活动:“猜图形”“图形大变身”“第三个点在哪里”,在以数学活动呈现的习题中,感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深入掌握不同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把三角形纳入平面图形的范畴,建立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沟通联系,还拓展延伸到三个顶点的位置与三角形类别的关系,学生在应用练习中习得、在习得中完善知识建构。

三、课后习:拓展创新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习得内化程度因人而异,课后习分成“巩固所学知识”(必选)与“拓展所学知识”(可选)两项学习任务,作为与“课前习”前后呼应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来巩固学、习收获,可以尝试进行拓展创新。课后习给学生的是开放的空间,更多的可能。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三角形图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