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荆惠霖 陆夏轶
摘 要:围绕南四湖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内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下态势分析的SWOT法,构建了适用于南四湖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将流域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4个等级,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南四湖地区典型流域洙赵新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洙赵新河流域现状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该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问题。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法;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南四湖流域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te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of Nansi Lake area, a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SWOT analysi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evel of Zhuzhaoxin River basin. The evaluation result coincides with the basins present circumstanc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an correctly identify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Nansi Lake basin.
Key words: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s evaluation method; water ecology;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vironment; Nansi Lake basin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科学、完备、规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是考核评估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基本依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探寻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黄茁等[1-2]从水生态学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两方面,以评价状况指数为基础,分级量化水生态文明程度;左其亭等[3]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定量评价的5个准则(和谐发展、节约高效、生态保护、制度保障和文化传承),创建了水生态文明评价理论框架和评价方法;郭巧玲等[4]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从人水和谐、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水文化4个方面建立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研究中,以城市为评价单元的占主导地位[5-10]。2012年,山东省公布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37/T 2172—2012),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水利部出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SL/Z 738—2016),确立了以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用水行为和监督管理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江苏省颁布《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导则》(DB32/T 3471—2018)。胡庆芳等[5]对山东省、江苏省及水利部出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剖析和对比,阐述了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但是,以流域为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综合的赋权体系[11-12]。
目前南四湖地区各市、县(区)已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行动,针对南四湖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果[13-15],但尚缺乏系統、合理、科学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笔者在充分了解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将流域作为评价单元,从全流域着眼,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目标导向性、通用性、层次性等原则,提出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补偿等制度体系提供支撑。
1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1.1 南四湖流域概况
南四湖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衔接南北的主要调蓄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最重要的通水走廊。南四湖流域面积32 675 km2,有53条入湖河流。南四湖流域涉及济宁、邹城、兖州等7个市,微山、鱼台、金乡等20个县(区)。
1.2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和外部的机会(O-opportunity)、威胁(T-Threats)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经系统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从而指导决策。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SWOT分析结果见图1。南四湖流域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流域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生态资源和基础条件,把握经济发展和政策机遇,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升流域水景观优势,弘扬流域水文化。
2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SL/Z 738—2016)、《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37/T 2172—2012)等评价体系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水管理5个方面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即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其次为准则层,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5个因素;第三层为中间层,包含16个因素;底层方案层为指标层,共包含33个指标,见表1(准则层B1、B2、B3、B4、B5权重分别为0.240 2、0.240 2、0.416 4、0.051 6、0.051 6)。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特点:采煤塌陷区面积逐年扩大,且积水面积占比较高,塌陷区的生态治理是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包括农业种植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等;南四湖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重点保护区及一般保护区,水体水质要求较高,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水质保护的重要性;南四湖流域地势相对平坦低洼,行洪排涝为流域内河道、沟渠的主要功能,因此河道行洪标准达标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评价分级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项评价指标赋值满分为100分,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南四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将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情况划分为优(Ⅰ级,评分值≥80分)、良(Ⅱ级,评分值60~80分)、中(Ⅲ级,评分值40~60分)、差(Ⅳ级,评分值<40分)4个等级。评价等级为优的,说明水生态文明状况达到较高水平;评价等级为差的,说明评价区域水生态文明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提高。
2.3 评价指标打分原则
根据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建设目标,参照国家、山东省或南四湖地区已有的规划指标或标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赋分原则、各类指标的行业标准或评价标准,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各项评价指标的打分原则。得分区间按照分级标准分为4类,其中可量化指标依据内插法计算得分,定性指标依据问题的严重性在區间范围内打分。评价指标打分原则见表2、表3。
2.4 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计算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评价区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得出水生态文明水平综合得分,根据分级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区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式中:E为评价区域整体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分值;Ei为指标层第i项指标得分;Wi为指标层第i项指标权重(全局指标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体系中,中间层、指标层权重包括同级权重和全局权重。对每一层的各因素构造两两比较的层次判断矩阵,根据双因素比较标度表,结合专家打分情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R<0.1,一致性指标CI>0),结果见表1。
3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以南四湖典型流域洙赵新河流域为例,对其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
3.1 洙赵新河流域概况
洙赵新河是鲁西南地区的一条大型防洪、排涝、灌溉河道,也是山东省骨干河道之一。洙赵新河干流起源于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宋寨村,自西向东流经菏泽市东明县、牡丹区、郓城县、巨野县,济宁市的嘉祥县、微山县、任城区等7个县(区),于任城区喻屯镇刘官屯村东入南阳湖,全长143 km,流域面积4 200 km2。
3.2 评价结果
根据建立的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对洙赵新河流域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5个方面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其中,可利用指标层的同级评分值和全局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分值,全局评分值相加即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分值,评价结果见表4~表6。本次评价以2018年为评价现状年,所涉及指标有关数据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水质监测、水资源公报、有关规划报告、河道治理设计资料等。
由表6可知,2018年洙赵新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现状综合评价分值为71.71分,评价等级为良(Ⅱ级),流域整体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一般。准则层5个子项中,评分值由高至低依次为水资源(79.73分)、水生态(71.85分)、水管理(66.56分)、水景观(65.27分)、水环境(61.74分),准则层各项评价等级均达到良(Ⅱ级),流域内水环境建设评分值最低,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项。根据中间层同级评分结果(见图2),洙赵新河流域水质情况评价等级为中,流域干流及支流均存在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现象,流域内水质达标率为54%;水文化建设子项评价等级为中,水文化承载体数量低于南四湖流域的平均水平。另外,从指标层面分析,水资源方面,洙赵新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程度低且饮用水水源水质较不稳定;水生态方面,流域内生态系统组成较为丰富,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效果明显,但因地势低洼,防洪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水管理方面,水管单位机构设置基本完善,制度基本齐全,水质、水文监测联网监控,但多数公众及水管理行政人员对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建设任务有模糊认识,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经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与洙赵新河流域实际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相符,流域内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功能区水质、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采煤塌陷区治理及水文化建设等方面尚未达到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4 结 论
针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以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5个方面选取33个指标构建适用于南四湖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构建与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南四湖地区各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特点、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具有针对性、实际可操作、有效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体系,提升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6):17-19.
[2] 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3,29(4):1-4.
[3] 左其亭,罗增良.水生态文明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6,47(5):94-100.
[4] 郭巧玲,杨云松,韩瑶瑶.人水和谐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以焦作市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4):82-89.
[5] 胡庆芳,霍军军,李伶杰,等.水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35(8):22-26.
[6] 刘姝芳,毛豪林,张丹,等.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成效评价[J].人民黄河,2019,41(5):82-85.
[7] 倪盼盼,张翔,夏军,等.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及济南市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7):85-88.
[8] 周海炜,李蓝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标杆管理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3):71-76,93.
[9] 徐梦珂,陈星,王好芳,等.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J].水資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28(6):109-114.
[10] 王富强,王雷,魏怀斌,等.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4):639-642.
[11] 严子奇,周祖昊,温天福.大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与评价体系研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8,49(3):97-105.
[12] 季晓翠,王建群,傅杰民.基于云模型的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9,35(2):74-79.
[13] 屈建春,孟昭强,张志贵,等.南四湖水生态文明研究[J].治淮,2016(3):56-57.
[14] 杨涛,王庆伟,张道然,等.济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7):14-17.
[15] 李青英,范进生.菏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33(10):38-40.
【责任编辑 吕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