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芳
2017年,因为房屋拆迁,年过古稀的我,从居住了30多年、邻里关系十分融洽的学校宿舍,迁入一个离学校不远但十分陌生的小区居住。
我住的那栋楼有3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6户人家。因为我早已退休,出门次数相对较少,不但与其他楼层的几十位邻居很难一一相遇,即使与同一楼层对门的邻居也难得见面,所以刚搬过去时我感到很彷徨、很孤独,万一哪天家里发生意外,子女不在身边,该怎么办?
好在我的这些担忧逐渐被化解。入住小区一段时间以后,我和老伴每当在单元大门前遇上同进出的邻居,他们都主动问候:“去散步啊?”“去买菜吧?”“要出门了?”问候的次数多了,我们老两口产生了亲切感。后来,每当在电梯里遇到上下楼层的邻居,我也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问问他们住哪个楼层;看到他们身边的小孩,还会关心小孩的学习情况。
去年上半年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听到“哗哗”的一阵水响声,我起床一看,卫生间旁边的那个过道,从窗户外面浇进了一大摊水,造成高出地面几厘米的积水,浸湿了我放在过道里的一些物品。我一边急忙移开那些被水浸了的东西,一边让老伴上楼去问问是哪个邻居放的水,要他们来处理一下。老伴急速出门,依次询问了几个楼层,终于得知是一位邻居家维修电热水器,将热水器里储存的一大桶水放掉,没想到流到我家来了。这家60多岁的女主人听说了我家的情况,迅速带上水桶、抹布到我家幫忙处理。她见了我,一再道歉,并承诺立即帮我清理好。我也很客气,没有责备她,还在一旁协助她,半个小时就把污水处理干净了。
我们的热情和宽容得到了邻居们的认可和关爱。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正在吃晚饭,同楼层的邻居夫妇来敲门,说小区里有件公事要我们支持,签一下名字。我看了他们带来的文件,觉得可以支持,就签了名,并借此机会互相交流了一些家庭信息,从而增进了邻居间的互信和了解。去年年底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家里看报,忽然听到有人急促敲门,并大声喊道:“屋里有人吗?”我立即开了门,只见楼下年过六旬的邻居急切地对我说:“外面下雨了!快收衣服!”我立即跑去告诉正在南面阳台上洗东西的老伴,将晒在外面的衣服和被子及时收进屋内。一位上了年纪的邻居,不怕麻烦,特地从楼下跑上来通知我收衣服,这让我和老伴都很感动。
困难时、尴尬时、不方便时,能有热情的邻居倾力相助,这大概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含义吧。我庆幸有这么多善良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