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吉
(临洮县太石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30514)
肉鸡饲养效益的高低与其先天遗传和后天饲养管理有关,先天遗传主要为肉鸡的品种和雏鸡质量,后天饲养管理主要和饲养密度、卫生条件、日粮结构、免疫程序和疾病预防等有关。肉鸡饲养周期短,抗应激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做好选种和科学饲养才能保障肉鸡饲养效益。
一是检查鸡舍门窗、墙壁、顶棚是否漏风,若冬季气温较低可安装空调。二是根据饲养计划安排足够数量的料槽、饮水器和有关用具。三是肉鸡入舍前必须对鸡舍进行整体消毒,消毒剂可选用2%烧碱溶液或0.3%来苏水溶液。四是准备好足量全价料、疫苗和相关药品。
养殖户选择环境适应性强、饲料报酬率高、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的肉鸡品种,如AA肉鸡、黄羽肉鸡、罗曼肉鸡等。雏鸡选择时要观察其精神状况,选择活泼好动、叫声洪亮、反应灵敏、无病无残缺的雏鸡[1]。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即为“开水”,开水后雏鸡才能开食。与室温相比,雏鸡受孵化器内长时间“高温”的影响,体内水分散失较大,因此出壳后应及时补水。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保障糖分和电解质的供应。
雏鸡开水后2 h可以开食,开食时间最晚不能晚于出壳后36 h,鸡场也可以在同批次65%雏鸡自由走动时及时开食。开食料必须为营养丰富的全价料,或饲喂开水烫过的小米,自由采食。肉鸡生长快,应提供高蛋白质和高能量的全价料,3周龄内肉鸡可选用粉料,同时坚持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雏鸡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同时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以促进雏鸡体内剩余卵黄的吸收,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7日龄内温度控制在32 ℃~35 ℃,7~14日龄在29 ℃~32 ℃,15~21日龄在27 ℃~29 ℃,22~28日龄在24 ℃~27 ℃,28日龄以上在21 ℃。
鸡舍相对湿度的合理控制可以促进肉鸡生长发育,预防呼吸道感染。7日龄内雏鸡舍相对湿度为(60±5)%,7日龄以上为(65±5)%。同时地面要保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饲养员观察饮水器是否有漏水和饮水不足问题,及时补水[2]。
入雏时每平方米饲养30羽,随着肉鸡生长发育逐渐降低密度。7日龄内每100羽肉鸡配置1~2个平底料盘,7日龄后可改用料槽,间隔5 cm。若饲养密度大,肉鸡会发生啄癖或争食问题,还容易暴发传染病[3]。
由于雏鸡体质弱,出壳后48 h内补充光照可以提高雏鸡食欲和促进生长。出壳后第一天全天光照,光照强度为60 lx,3日龄后逐渐降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当雏鸡体重超170 g时,光照时间为18 h,强度为8 lx,1~3周龄的光照时间为14 h,4~5周龄时为促进肉鸡生长,光照时间延长至18 h,超过35日龄时为提高日增重,光照时间可延长至23 h。
鸡舍要做好日常通风,这样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和污浊度,鸡舍内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气的浓度一般分别不超过0.2%、0.02 mL/L和0.02 mL/L。
1日龄雏鸡接种马立克疫苗(饮水或喷雾),3日龄接种新城疫油苗(颈部皮下注射),8日龄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饮水),10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皮下注射),2周龄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饮水),3周龄接种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23日龄再次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饮水),35日龄再次接种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
鸡新城疫、马立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均是肉鸡饲养中的常见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分别为副黏病毒、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鸡舍环境卫生和清洁。一是定期消毒,日常要用10%漂白粉溶液或2%烧碱溶液喷洒鸡舍用具和料槽,也可以带鸡消毒,这样还能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的含量,饲养人员进出鸡舍也需要做好消毒和防护措施,由专人饲喂,切勿随意更换服装颜色,以防鸡群应激。二是饲养员要留意肉鸡食欲和精神状况,若发现呆立、食欲锐减、腹泻、发热和咳嗽,病鸡需要隔离治疗。
综上所述,肉鸡饲养必须做到“全进全出”,这样可以提高饲养管理效率,也便于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肉鸡饲养要根据不同生理期合理饲喂,换料坚持“过渡制”,以防刺激肉鸡胃肠机能。肉鸡虽然饲养密度大,但也要保持适量的运动空间,同时供给充足饮水,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求。